1704655201
不要害怕批判。一谈批判,似乎与主流不太符合,但它却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却是客观把握中国社会的必要路径。
1704655202
1704655203
邓小平曾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执政者要善于聆听反面的声音,要善于从批判者那里找到真知灼见。
1704655204
1704655205
谋求社会发展,需要那些喜鹊的声音报喜,带来乐观和自信;也需要叽叽喳喳的惹人厌的麻雀,带来警示和忧虑。
1704655206
1704655207
有可能,报喜的喜鹊,会把喜事毁掉;讨人厌的麻雀,会送来真正的大喜之事。
1704655208
1704655209
1704655210
1704655211
1704655212
谋求社会发展,需要那些喜鹊的声音报喜,带来乐观和自信;也需要叽叽喳喳的惹人厌的麻雀,带来警示和忧虑。
1704655213
1704655214
1704655215
1704655216
1704655218
读懂社会的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如是读 二、社会的结构要素
1704655219
1704655220
1
1704655221
1704655222
现在让我们触碰“社会”。什么是“社会”呢?
1704655223
1704655224
谈到社会,就必须谈到人。可以说,社会是一个个个体及其关系构成的共同体,是每一个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场域。
1704655225
1704655226
社会由个人构成,但又自成一体。它超然于个体的意志之上,似乎总能维系自身的平衡,并按照自身的逻辑去运行。
1704655227
1704655228
社会宏伟壮阔,看似是无数偶然现象的堆积,看似有一条无法拿捏的线索。实际上,社会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活力的有机体,一个动态的系统。
1704655229
1704655230
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马克思可能是第一人。
1704655231
1704655232
社会这一有机体,是不可人为分割的客观存在。人不能随意地将某个部分拿出,细细地琢磨,也不能任意地将其固定下来,静静地观察。
1704655233
1704655234
这是否标志着,社会很难进入,根本无法把握呢?
1704655235
1704655236
如果这样推敲下去,我们就把社会神化了。它便成为庞然大物,变得无法接近。
1704655237
1704655238
马克思曾提醒过,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
1704655239
1704655240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在社会中,总会找到分析社会的思路。只是需要化繁为简,抽丝剥茧。
1704655241
1704655242
我们可以找到进入社会的“入口”,捕捉到社会最基本的领域,找到社会系统的核心要素,弄清社会有机体的结构,识别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矛盾,以此来把握它。
1704655243
1704655244
这个所谓的“入口”必然是作为社会基石的“现实之人”。从现实之人的需要,现实之人的生活,现实之人的活动,就能够把握社会。
1704655245
1704655246
就是从此出发,像庖丁解牛一样,马克思解剖了社会,看透了社会的真谛。
1704655247
1704655248
马克思的如下这段话,读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它是我们认识社会结构、社会要素不可或缺的资源:
1704655249
1704655250
[
上一页 ]
[ :1.7046552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