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660281
1704660282
《寄青霞馆弈选》辑录本局时,还加了一段来源于《鸿雪轩谱》的旁证,“主者因兰如屡胜,此局阴令众国工不必合谋,看二人对垒如何,而兰如遂负。自此以后,仍令众算胜徐,而徐亦因此旋里矣。”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判断,本局确信是徐星友获胜,又根据本局是黑棋取胜,得出执黑者必定是徐星友,由此,再推出执白先行者为程兰如。这一旁证显然为前一段的“勘误”之说加了一层保险。
1704660283
1704660284
孰先孰后,在今天来看也许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在清代,像“徐程十局”这样重量级的大赛,记谱者居然出了纰漏,并以讹传讹,影响到施襄夏的《手批十八局》,实在令人感叹。这里胜负的颠倒,也影响到徐星友对程兰如究竟是两胜还是三胜,这关乎徐霸主的颜面,关系实在匪浅。
1704660285
1704660286
1704660287
1704660288
1704660290
徐程十局(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一辑名局03) 第七局○程兰如●徐星友
1704660291
1704660292
第一谱 1-4
1704660293
1704660294
1704660295
1704660296
1704660297
之前的六局棋,徐星友与程兰如平分秋色,各胜三局;因此从第七局开始,双方等于又踏上了新的起点。
1704660298
1704660299
但在当时的社会上,十局棋没有开始之前,看好徐星友的还是大有人在。因为徐星友在黄龙士去世之后的几十年间,很少遇到对手,是理所当然的天下第一,于是在盛名之下,积威之下,人们很难对年轻的程兰如抱有太高的期待,很难相信他能打败影响这么久的国手。但六局棋过后,当时的棋家也许认识到了,程兰如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向徐星友挑战并战胜老前辈的实力,尤其是他年轻的优势。年轻人的精力、体力充沛,脑筋清楚,反应敏捷,虽然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但轻易不会出现老将在第四局中那样的昏着,这在长局的竞赛中,是一个了不得的优势。
1704660300
1704660301
白1起手三六,黑2两分为正,这与后来的“亚圣”施定庵所总结的“凡遇要处总诀”,有着惊人的一致。
1704660302
1704660303
第二谱 5-8
1704660304
1704660305
1704660306
1704660307
1704660308
白5逼时,黑6防白于右边张势,是棋的自然流向,这与现代布局的感觉没有不同。白7仍是张势,黑8投入,当然。
1704660309
1704660310
古代的布局,似乎都是分投、大飞等等,我们今天受日本围棋理论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但古棋的一招一式,自有其道理在,并非是毫无关联,读者稍稍用心,便可以体会一二。
1704660311
1704660312
第三谱 9-11
1704660313
1704660314
1704660315
1704660316
1704660317
白9尖顶时,黑10也有在11位上长的下法,如谱下立,是想就地生根。
1704660318
1704660319
白11虎,强调腹势,似乎是当然的,但“财迷”的现代棋手,也许会考虑直接在二路挡下。
1704660320
1704660321
1704660322
1704660323
1704660324
图一
1704660325
1704660326
黑1如长,则白2飞起绝好,黑3立二拆二,稍觉委屈,而且白4关出后,黑一队仍有薄弱之感。
1704660327
1704660328
第四谱 12-15
1704660329
1704660330
[
上一页 ]
[ :1.7046602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