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715263
2005年,小A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只有3 000多元。2006年他进入股市,股市一路飘红,仅一年多,收益就超过200%。但因为本金不多,所以账面增加的钱也没多少。2007年10月,股市走低。小A的心思每天随着K线(股价走势图)阴晴不定。之前赚的都赔进去后,小A痛定思痛,开始深入学习股票知识,同步研究其他理财渠道。毕业10年后,小A在同学会上遇到当年同寝室的小B。小B这些年换了三份工作,现在在一家势头很好的中型企业做人力资源总监,年薪四五十万元。现在有猎头公司在找他,邀约他加盟一家即将上市的民企,如果顺利,跳槽后收入可能再增加50%。小B希望小A能给他一些理财建议。小A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1704715264
1704715265
基于中国的现状,对资产不多的职场青年人来说,最优的投资标的是自己的职场能力。在高速变化的当代中国,在所有具备可控性的要素中,只有职场能力可以实现指数级增长,并最终帮助个人升值。
1704715266
1704715267
职场人需要具体的能力林林总总且各不相同,有些能力是特定的专业技能,比如编程、绘图、做账;有些能力是可转换技能[1],比如合作能力、汇报能力、销售能力、写作能力。对能力提升缺乏规划的职场人,最在乎那些可以解决自己痛点的能力,比如幻灯片制作、时间管理、美化简历或应对面试的能力,但这种“脚疼医脚”的学习通常不能帮助你获得能力的提升,只是些皮毛或花招儿罢了。人们还容易关注外显性较强的能力,比如演讲能力、英语能力、创新能力,但外显的能力通常需要其他能力来支撑,否则就像一盘色香但味同嚼蜡的菜肴。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其实是相对内蕴的、起到支撑作用的能力。
1704715268
1704715269
无论能力的谱系多么复杂,有一项能力是最特殊的,那就是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是元能力——关于能力的能力。
1704715270
1704715271
测一测你的学习能力
1704715272
1704715273
下面的小评估能帮你了解自己在学习能力诸要素方面的现状。为了考量你是否有所进步,你可以在读过本书并实际应用过便签法后重新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1704715274
1704715275
仔细阅读表5–1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1704715276
1704715277
表5–1 学习能力评分
1704715278
1704715279
1704715280
1704715281
1704715282
(续表)
1704715283
1704715284
1704715285
1704715286
1704715287
请把自己在各项能力上的得分汇总到下表5–2。
1704715288
1704715289
表5–2 测评者各项能力的得分汇总表
1704715290
1704715291
1704715292
1704715293
1704715294
注:总分60分(含60分)为及格,85分以上为优秀。
1704715295
1704715296
1704715297
1704715298
1704715300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 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1704715301
1704715302
你在过去一个月中看书和看手机哪个用的时间多?
1704715303
1704715304
我们都知道书上的信息和手机上的信息质量是不一样的,而随着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人们接受的信息数量大幅增加,平均质量却不断降低。所以,虽然说学习能力一直很重要,但在这个时代尤为重要。
1704715305
1704715306
以前,人们获取的信息大多经过了专业人士的(编辑、记者、专家……)筛选和加工,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其导致的结果就是“谣言流言传得快,鸡汤鸡血满天飞”。大前研一的建议虽不适合当前国人,但人家毕竟不是信口雌黄,只是没在书中刻意界定适用边界。可某些微信中的自媒体和微博中的写手,为了博眼球、促转发,会故意采用偏激、煽情和夸大的方式误导读者。
1704715307
1704715308
今天的信息环境像是你在网络问医,难以分清哪些是正规医院、哪些是莆田系医院;又好比你在乡村赶集,耳边吆喝声此起彼伏。信息环境如此险恶,这促使每个人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到生存技能的高度。
1704715309
1704715310
学界对“知识”和“信息”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我们一般认为,所有知识都算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见图5–1)。
1704715311
1704715312
[
上一页 ]
[ :1.7047152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