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16277e+09
1704716277
1704716278 所以,对于新信息有无追问其适用边界的意识,是判断头脑是否经过启蒙的标准。
1704716279
1704716280 在移动阅读时代,各种受欢迎的朋友圈文章,转的都是离开剂量谈毒性的“健康建议”;各种“有趣有料”的学习类自媒体,卖的都是“我早就看清了,你听我说结论就好”的“大力丸”;各种声称“让几亿中国人读书”的新媒体读书会,给的都是“20分钟给你听一本书的精华”。
1704716281
1704716282 学习能力差的人热爱干货,因为不用思考,只要“效忠”就可以。
1704716283
1704716284 大多数学习类自媒体和所谓的知识IP之所以能流行起来,是因为有太多渴望学习却未经启蒙的头脑。
1704716285
1704716286 所以,关于移动阅读的建议是,先取消关注一切营销公众号和售卖干货的平台。很多人对入口的食物非常慎重,却对入脑的信息不加分辨。他们小心翼翼地辨别食物是否有农药残留,是不是转基因,是不是用地沟油烹制,订阅号和朋友圈里却充斥着写手炮制的文章。
1704716287
1704716288 其次,善用对比来帮助分析与整理信息。对感兴趣的课题,用关键字搜索,找到相关主题的两三篇深度文章。若这些文章都出自真正的专家,那么不同的观点背后是不同的思路或视角,对比阅读这些文章,会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前因后果、清晰适用边界,最终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内化和应用。
1704716289
1704716290 我对移动阅读的乐观态度正源于此,虽然移动阅读导致碎片化信息量大大增加,但稍加提醒,人们就会发现不同信息之间的“矛盾”:今天主张“谷歌的人性化管理”,明天讲述“华为的军事化管理”;一篇文章称“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彻底颠覆了传统营销”,另一篇说“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本质没有变”;一个公号鼓吹“KPI已死,OKR当立”,另一个公号则叫板“OKR不是绩效管理革命”。不同信息间的张力会逼得人去思考和追问。前因后果在追问中得以明确,适用边界在对比中得以清晰。
1704716291
1704716292 毕竟,自由思考源于中世纪的人们听到不同的信息后,不得不去思考各自的适用边界。而在移动阅读时代,我们可以主动寻找不同的信息,主动锻炼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1704716293
1704716294
1704716295
1704716296
1704716297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 [:1704713325]
1704716298 这样读书就够了: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 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1704716299
1704716300 体验反思
1704716301
1704716302 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1704716303
1704716304 ——查尔斯·汉迪
1704716305
1704716306 对于知识体系中的A1/A2,最有效的主动学习是“体验反思”。(本书中,我们将“体验”和“经验”当成一回事。在学习的当下,A1是过去,A2在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行动形成了体验/经验,再加以反思,规划新的A2,于是不断体验和反思。)
1704716307
1704716308 人们都推崇实战经验丰富的人为权威。其实,实战经验本身说明不了什么。
1704716309
1704716310 比如5个孩子的妈妈不一定更懂教育,她可能把错误的教养方法重复了5遍,或者她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并未分析和整理过,于是把对自己孩子有效的经验当成真理,而不考量适用边界。
1704716311
1704716312 类似地,一位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去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讲管理,可能会是一场灾难。因为在这个行业做得越久,他的思维角度、观察视角和对一些事情的认知就会固化,会把特性的事情当成是共性的,会把一些有隐含前提条件的事情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1704716313
1704716314 再如,民营企业的老板跟一位在外企做得很好的职业经理人聊天时,觉得这位职业经理人讲得太对了,于是高薪聘请到自己的公司。其实,这位职业经理人并没有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文化,也就无法深入反思自己的成功经验主要依靠外企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当适用条件完全不同时,照猫画虎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1704716315
1704716316 所以,比经验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反思。无论是第二章说的“体验反思循环”,还是第五章提到的“库伯学习圈”,都强调经验与反思不可偏废,知与行要相互促进,形成循环。
1704716317
1704716318 在拆书帮RIA现场学习中,拆书家除了催化学习者A1、A2之外,还要精心设计A3,促动现场演练,比如案例分析、场景演练、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设计“在学中用、即学即练、现场反馈”的学习环节,其用意也在强化体验反思。
1704716319
1704716320 在大量教学相长的实践基础上,我们还发现,若有条件,还可以再加上A4和A5。
1704716321
1704716322 A4是“在用中学”,最佳形式是一群人在限时(比如1个月)的条件下,一起实践同主题的A2,具体可以是个性化的目标,也可以是与A2同样的任务,大家要互相督促。
1704716323
1704716324 A5是“复盘”,大家约定在1个月后共同对实践情况进行检核、讨论和深入反思,然后,再校正目标、调整行动。
1704716325
1704716326 如果加上A3、A4、A5,能够加倍促进学习者体验反思循环的效果,这3项学习最好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进行。若是主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做。有些致用类图书,作者会特别给出阅读任务或要求。学习者按照方法记录也算完成了A3。如果自己记录行动情况,刻意寻求反馈或指导,就算完成了A4。至于A5,最好在学的时候就添加日历闹钟,计划在1个月之后,拿出几个小时反思核查、校正调整。
[ 上一页 ]  [ :1.7047162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