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743004
1704743005
[142](晋)宝唱:《伪赵建贤寺安令首尼传二》,《比丘尼传》卷1,见《大藏经》第5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935页。
1704743006
1704743007
[143](晋)宝唱:《晋竹林寺竺净检尼传一》,《比丘尼传》卷1,见《大藏经》第50册,第934页。
1704743008
1704743009
[144](晋)宝唱:《弘农北岳寺妙相尼传四》,《比丘尼传》卷1,见《大藏经》第50册,第935页。
1704743010
1704743011
[145]陶秉福:《女丹十则》,见《女丹集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9页。
1704743012
1704743013
[146](清)蒋伊:《蒋氏家训》,见《丛书集成》,第212-213页。
1704743014
1704743015
[147](清)石成金:《靳河台庭训》,转引自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3编,第175页。
1704743016
1704743017
[148]《许氏家法》,转引自《传家宝》,台北:常春树书坊,1981年,第244页。
1704743018
1704743019
[149](清)陈宏谋:《风俗条约》,见《培远堂偶存稿》卷45,陈氏培远堂刻本,1765年,第8b页。
1704743020
1704743021
[150](清)钱谦益:《张母黄孺人墓志铭》,见《牧斋初学集》卷59,第719页。
1704743022
1704743023
[151](清)周思仁:《欲海回狂集》卷2,转引自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3编,第177页。
1704743024
1704743025
[152](明)钟惺:《李母曾孺人墓志铭》,见《隐秀轩集》卷33,第544页。
1704743026
1704743027
[153](明)归有光:《张孺人墓志铭》,见《震川先生集》卷21,第506页。
1704743028
1704743029
[154](清)郭嵩焘:《杨母陈夫人墓志铭》,见郭嵩焘著、杨坚点校《郭嵩焘诗文集》卷24,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第485页。
1704743030
1704743031
[155](清)郭嵩焘:《杨母陈夫人墓志铭》,见《郭嵩焘诗文集》卷24,第485页。
1704743032
1704743033
[156](清)钱泳:《履园丛话》卷1,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6页;(清)醒醉生:《庄谐选录》卷4,上海:1903年,第2页。
1704743034
1704743035
[157](清)蓝鼎元:《潮州风俗考》,《鹿洲初集》卷14,第27a-34b页。
1704743036
1704743037
[158]王秀琴编:《历代名媛书简》,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王秀琴编:《历代名媛文苑简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胡文楷编:《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1704743038
1704743039
[159]本章选取较具史料价值的明代女作家40余位、清代女作家100余位的作品。
1704743040
1704743041
[160]彤管,红管的笔,据传为古代女史官记事用。这里指妇女写作。
1704743042
1704743043
[161]王力坚:《清代“闺词雄音”的两难困境》,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论文,未刊本。
1704743044
1704743045
[162]以虞姬为主题的诗有朱妙端和吴永和的《虞姬》、朱德蓉的《咏虞姬》、叶子眉的《灵璧观虞姬石碣》等;以王昭君为主题的有方婉仪的《次韵题明妃图》、徐媛的《明妃三首》、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陈葆贞的《王昭君》、郭润玉的《明妃》等;以孙夫人为主题的有徐媛的《吊孙夫人》《重吊孙夫人》多首;以梁夫人为主题的有沈善宝的《满江红·渡扬子江感成》、柴静仪的《黄天荡咏梁氏》等。
1704743046
1704743047
[163](明)黄幼藻:《题明妃图》,见沈德潜选编《明诗别裁集》卷12,李索、王萍点校,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6页。
1704743048
1704743049
[164](清)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1,见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学林类》第34册,台北:明文书局,第41页。
1704743050
1704743051
[165](明)徐媛:《重吊孙夫人》《吊蜀孙夫人》,见《名媛诗归》卷33,明末刻本,第20a、6b页。
1704743052
1704743053
[166](清)沈善宝:《满江红·渡扬子江感成》,见《全清词钞》卷33,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30页。
[
上一页 ]
[ :1.7047430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