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59779e+09
1704759779 3.陈劲.研究型大学如何开展突破性创新,中国教育报,2005-02-22.
1704759780
1704759781 4.单泠.马丁—侯状态方程,浙江大学报,第14期.
1704759782
1704759783 5.黄国媛.成功没有秘诀——访李伯耿教授,浙江大学报,2001-11-01.
1704759784
1704759785
1704759786
1704759787
1704759788 经典浙大 [:1704757991]
1704759789 经典浙大 蔬菜学科 破解蔬菜生长难题
1704759790
1704759791 【重点学科名片】
1704759792
1704759793 浙江大学蔬菜学科由我国著名园艺学家、现代园艺学奠基人吴耕民教授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现代蔬菜学科的起源地之一。经过李曙轩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现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所在的园艺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学科现有从事教学、科研人员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博士学位比率约70%。近五年来共培养博士50余人,硕士70余人,发表SCI论文80余篇。
1704759794
1704759795 多年来,本学科在蔬菜生物技术与育种、蔬菜生理与贮运技术、蔬菜生长发育与调控3个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704759796
1704759797 在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方面,以我国重要设施蔬菜和水生蔬菜等我国特产蔬菜为材料,研究并明确植物细胞、器官、组织、整体与群体在不同环境(包括可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分化、形态建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主要农作物在不同逆境及优化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品质形成、产后储运及其生理生化、生态机理。在农作物逆境生理生态和分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利用植物化学调控、设施农业等环境优化手段来减缓作物逆境胁迫、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为我国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该方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包括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以及教育部等单位资助,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1704759798
1704759799 在蔬菜植物基因及其分子调控方面,克隆到了白菜花粉发育、春化作用以及南瓜矮化相关的一系列基因,许多相关基因的克隆正在进行之中。通过反义技术和RNA干涉技术对CYP86MF和BcMF系列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在白菜、甘蓝、拟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中获得了花粉发育异常植株。对中国白菜的起源、演化和分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大白菜多元杂交起源学说、中国白菜类群演化图和相关类群的系统分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获得了与肉质直根膨大、白菜春化、十字花科霜霉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选育出一批白菜、芜菁等蔬菜作物的优良雄性不育系、自交系和新品种。
1704759800
1704759801 在蔬菜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应用现代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蔬菜作物产品器官形成、品质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与代谢规律和逆境适应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蔬菜产品采后生理、保鲜、贮运技术,重金属、硝酸盐和真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在蔬菜产品中的积累与迁移规律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中营养保健成分的变化规律、分离纯化方法和功能食品开发。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
1704759802
1704759803 在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方面,以浙江省乃至我国重要园艺经济作物,如葫芦科瓜类、十字花科芥菜类、豆类、食用菌等为研究材料,以有性杂交、远缘渐渗杂交、离体嫁接、倍性育种为基本手段,并有机结合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开展遗传资源的分子评价与创新研究,实现“创新种质、造福人类”的研究目标和宗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专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省科委重点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横向课题、中日国际合作课题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1704759804
1704759805 立志学农 躬耕为民
1704759806
1704759807 蔬菜学科由我国著名园艺学家、现代园艺学奠基人吴耕民教授创建于1927年8月。1952年9月18日,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方案下达,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三校园艺系的师生并入浙江农学院园艺系。
1704759808
1704759809 吴耕民先生,1896年3月17日出生在今慈溪市周巷镇东溜场村。1908年,他被绍兴府中学堂录取,令吴耕民欣慰的是鲁迅先生亦在该校执教,讲授博物课。他不但为鲁迅先生的渊博学识所折服,更为鲁迅先生的人品和进步思想所感染。所以,他常把鲁迅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视为楷模,这对他后来学业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
1704759810
1704759811 吴耕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就看到农民艰辛劳动而很难换取相应的劳动果实,于是萌生了用科学技术去改造农业、发展农业的愿望。1914年9月,他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从而实现了立志为农的夙愿。为表示自己热爱农业,开发农业的决心,他把原名“润苍”改为“耕民”。
1704759812
1704759813 他在1917年毕业后,即被学校作为研究生派往日本留学,专攻果树和蔬菜栽培。临行前,吴耕民特地拜访了鲁迅先生,并把自己改名一事告诉了先生。鲁迅高兴地说:“你学农并改名耕民,名实相符,很好。”鲁迅还说:“你已农专毕业,且成绩不错,农业科学已有根底,到日本深造,不要贪多,应专攻一门,则三年有成,可回国做贡献。”这一席肺腑之言,令吴耕民终身铭记不忘。
1704759814
1704759815 1920年吴耕民学成回国,如约到母校任实习课教员。1921年,他应聘到南京东南大学,参加创办我国第一个园艺系。那时,我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很少,而现代园艺学还是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吴耕民在东大任教5年中,主讲过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花卉园艺、蔬菜促成栽培、普通园艺等多门专业课程,并编写了果树、蔬菜、蔬菜适时栽培、普通园艺、花卉园艺五本讲义,1921年暑期全国中等园艺学校教师和园艺研究人员在东南大学培训的教材,均由吴耕民编写。他为我国高等园艺学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创建我国第一个园艺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1704759816
1704759817 当时,园艺一课在国内还是空白,为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吴耕民于1929年又赴欧考察,两年内足迹遍及英、德、法、比等国,对欧洲的园艺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回国后一面仍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一面从事园艺科学领域的开拓和研究。
1704759818
1704759819 1934年,他到山东大学协助筹建园艺系;1935年,受于右任之邀,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园艺系教授兼系主任、园艺场场长;1937年,在黄岩创立浙江园艺改良场(今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并任场长;1938年,任广西农学院教授;1939年起,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园艺系主任兼教授;1943年,吴耕民被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兼任重庆国民政府农业部顾问。
1704759820
1704759821 吴耕民重视生产实践,运用近代园艺科学知识去分析总结我国果树、蔬菜生产经验,足迹遍及全国各地。1933年,吴耕民在西北武功任教时,见西北人民生活艰苦,几乎没有菜吃,以盐、醋、酱油和辣椒佐餐,称之为“四大金刚”。吴耕民从山东引来大白菜、甘蓝、番茄和瓜类等蔬菜进行试种,并大力推广,以改善西北人民生活。抗战期间,他在贵州进行许多生产试验,如甘薯多收栽培试验,洋葱栽培法之研究、凉薯留种试验等,这些试验结果对提高当地蔬菜栽培技术水平和改善蔬菜供应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如甘薯亩产从500千克增至2232千克,洋葱密植度由每亩1.2万株提高到2万株,产量提高近三成。
1704759822
1704759823 吴耕民工作所到之处,均选引、推广国内外园艺植物良种和栽培技术,如闻名港澳和加拿大的杭州蜜梨,即为吴耕民引入的日本菊水梨。浙江农业大学70年代选出的著名梨新品种——黄花,其母本即为吴耕民当时引进的今村夏梨。1921年东南大学成贤街农场的蔬菜温床,是他根据日本兴津园艺场的木框温床仿制而成,这是我国最早的蔬菜温床。他向法国购买花卉种子,在东南大学园艺场栽培,并采种推广,使许多欧洲花卉首次在中国传播。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榨菜,是吴耕民在抗战时从湄潭带来的菱角菜的种子,在杭州试种成功并制成榨菜。吴耕民为引进果蔬良种和技术,改善我国人民果蔬供应以及绿化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1704759824
1704759825 “浙大长萝卜”的育成和推广是吴耕民的一大功劳。1947年秋,他带领学生到杭州郊区参观蔬菜栽培,在古荡偶然发现一户农家田里栽种的一种细长萝卜,一半露在土外,一半长在地下。吴耕民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认定这种萝卜有地上与地中两部分,如果精心培养,使之肥大,较之原来杭州种的钩白萝卜仅有地上部分,产量可增加一倍。于是便向农家买了100株带到华家池校农场试种。经数年精心栽培,果然不出所料,萝卜长得平均每个重3~4斤,亩产一万斤以上,最大的个重达14斤,于是命名为“浙大长萝卜”,并于1951年在岳坟举办的农业展览会上展出,引起了各方注意,纷纷前来索要种子。当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教授到北京开会,就带了10个最大的“浙大长萝卜”,在北京宣传,于是引起各地注意。不久全国各省都有栽种,并传入朝鲜。几十年间,浙江大学农场每年都留长萝卜种子数千斤,供应各地。
1704759826
1704759827 植物激素研究:创下多项第一
1704759828
[ 上一页 ]  [ :1.7047597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