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7657e+09
1704776570
1704776571 周作人说:“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大悲剧大喜剧,就是有,也是夸张作态。我们所要知道的,不过是平常人的平常事,有如邻人吃完饭,我们经过时看看那菜式,倒是有兴味的。”可以看出,《枕草子》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以人间烟火为底色,却又不为物所役的日常清苦微欢——一种纯私人化的,不涉及公共体验的自足精神空间。
1704776572
1704776573 着眼微物,实为直面自身——直面自身的渺小与卑微。个中况味,近于粗茶淡饭,而绝不类于心灵鸡汤。因此,这些文章里,几乎全然摒弃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种强拉哲学入生活的粗暴写法——意义的强行介入,只会使文章既隔又假。
1704776574
1704776575 相反,这些文章无不执着于细节的发酵与烘焙。一处处看似白描毫不着力处,实则极需作者对生活毫无机心的洞察力。普鲁斯特曾说:“在看到夏尔丹的绘画作品之前,我从没意识到在我周围,在我父母的房子里,在未收拾干净的桌子上,在没有铺平的台布的一角,以及在空牡蛎壳旁的刀子上,也有着动人的美的存在。”一双好察非明的眼睛,才能捕捉到丰盈的细节之美。
1704776576
1704776577 同时,日常生活千头万绪,如何从散乱全景中选取合适的点、线、面,如何调整物、心、笔之间的焦距,也无不挑战着写作者的内在功力。这种功力,不类于“降龙十八掌”的刚猛威烈,却近似“太极八卦掌”的内敛绵柔。
1704776578
1704776579 年轻的写作者们,有着刀背山般嶙峋的青春剪影,文字也更倾向于哥特风的烟熏浓妆,对这种秋水一般澄澈、淡然的文风,也许并不能深谙个中三昧。然而,以自燃为代价的青春亦终将行到苍灰边缘,当热烈的英雄梦想有一天终告落幕,也许你能想起这一茶一饭的触手微温。恰如朱天文所说:“我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激进派,只是存活派。而生命的喜悦,不仅是创作的源泉,也让人不忧不惧。”
1704776580
1704776581
1704776582
1704776583
1704776584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 [:1704774612]
1704776585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 你很特别(五年级)
1704776586
1704776587 执教 童蓓蓓
1704776588
1704776589 【课堂生成】
1704776590
1704776591 你是否曾经担心自己笔下的人物总是面目模糊,缺乏特点,让人转眼即忘?你是否又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角色难以被人接受?
1704776592
1704776593 别担心,在遥远的微美克村,生活着一群木头人。他们彼此都很相似,而他们每天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给遇到的人贴上星星或者灰点点。他们给认为具有优秀特点的人贴上星星,又给自认为具有糟糕特点的人贴上灰点点。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星星和灰点点不是全部,在参差多态中一切变得丰盛而鲜明。他们开始说:“你很特别。”于是,一个个生动、特别的“你”就玉立于你的笔下了。
1704776594
1704776595 那个特别的角色,早在你动笔之前就已经潜伏在你脑海中,等待你的笔尖划开隔断他们和这世界的薄膜。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安静下来,等待那一张面庞在你头脑中浮现,等待他的嘴唇开启对你诉说,等待他的手脚放开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呼喊:我在这里,请把我写出来!
1704776596
1704776597 于是你开始写下他的样貌,他那别具特点的五官和表情让你感到活灵活现;你写下他的动作,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会有不一样的举动,让他从人群中跳跃而出;你写下他的话语,他对事情的描述和反应总令别人大吃一惊;写下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哦,那绝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是吗,一个没法被贴星星,也没法被贴灰点点的人物,就在你的文字里活过来啦。
1704776598
1704776599 现在你就可以放下书本,闭上眼睛,等待那个非常非常特别的“你”在你头脑中浮现。
1704776600
1704776601 【推荐阅读】
1704776602
1704776603 《你很特别》,[美]陆可铎著,马第尼斯绘,郭恩惠、丘慧文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1704776604
1704776605 《爱花的牛》,[美]罗伯特·劳森著,[美]曼罗·里夫绘,孙敏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年5月。
1704776606
1704776607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著,海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704776608
1704776609 【作文现场】
1704776610
1704776611 “眼睛!”
1704776612
1704776613 贺彤
1704776614
1704776615 “下一个问题是——眼睛!”
1704776616
1704776617 大家都一振,眼睛不自觉地转向了站在讲台上的冯老师——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站在那里,眼里闪着恨铁不成钢的光芒,愤愤地说:“哎呀,你们一定要专心地听,要不期末考试你们怎么能考得好呢?来,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冯老师呀,在每节课上都会有三到五次说到“眼睛”。不管说到什么事情,都会让人一振。她手敲着黑板,让我们注意听。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她的口头禅。有些时候,同学们也会抱怨说:“我们不是挺好的,又没有开小差,冯老师为什么老说‘眼睛’呢?”
1704776618
1704776619 冯老师除了常说“眼睛”,还有一个奇怪的动作。每当讲到重点部分,她的手指头就会像机器人那样一节一节地握起来。这个机器人般的动作往往让我们在心里哈哈大笑。有些同学会控制不住笑出声来。
[ 上一页 ]  [ :1.704776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