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82312e+09
1704782312
1704782313 剩余的那只左臂,紧紧握着一面救命盾牌,这盾牌乃是从对方阵营里获得,正面镌着老祖母弥留的形象,以“孝”字花纹装饰边沿。
1704782314
1704782315 作为现代读者,我承认以下事实:个人力量与不受限制的权力的抗衡,屈服的总是个人力量。然而李密拥有深厚的学养,与具备充足理性的年龄,以下三点,总觉得不可以原谅:一、对司马炎的荒淫统治,违心称之“圣朝”;二、以夸张的语气自扮可怜;三、以年迈祖母为筹码,感情的真诚度让人怀疑。汉娜·阿伦特指出,一个人的逃离很难通过绕开或遗忘现实来完成,“无论人是多么渴望屈从于这种诱惑而躲藏到自身灵魂的避难所中,人对现实性进行抛弃的结果,都永远是一种人性的丧失。”〔16〕
1704782316
1704782317 丧失人性的《陈情表》,确如其名,乃一种陈旧的情感的表演。尽管题目并非作者自拟,不可全算在他的账上,尽管时隔近两千年,一股腐朽的臭墨味依旧自文中刺鼻而来。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剔除了这篇东西,一个傲然独立的人,怎能受得了这样的软体无骨,这样的献媚匍伏呢?西邑说它是“奴化教育的绝佳范本”,再透彻不过了。
1704782318
1704782319 然而这幽灵,还在2006年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里;这幽灵,还要这一代继续战栗在权力的阴影里;这幽灵,还要下一代继续陶醉在它的“悲恻”与“忠孝”里。
1704782320
1704782321
1704782322
1704782323
1704782324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1704781488]
1704782325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
1704782326
1704782327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个梦境的完整记录,梦前欣然向往,梦中变幻不定,忽然惊醒之后,唯有一腔幽愤,满怀傲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天然的自由主义者。
1704782328
1704782329 梦境异常清晰,也许是真实的记录,也许是虚构而寄托(诗中言“欲因之梦”),这并不影响梦的意义,此梦精要,清代陈沆一语道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1704782330
1704782331 然而仍然值得解析:
1704782332
170478233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704782334
1704782335 (梦一开始,主人公御风而飞,轻快晴朗,飞往倾慕之地。)
1704782336
1704782337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1704782338
1704782339 (在诗中,天姥势拔五岳,压倒赤城与天台,为天下第一峰,是权力的象征。然而攀登并不费力,连蹦带跳,轻盈拾级。)
1704782340
1704782341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04782342
1704782343 (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放光芒,君王的光照耀在诗人的身上。到此处,已经置身极高处了。)
1704782344
1704782345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704782346
1704782347 (路径不对,天色变化。)
1704782348
1704782349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1704782350
1704782351 (凶猛的野兽,电闪雷鸣,令人战栗心惊。)
1704782352
1704782353 梦做到这地步,突然被吓醒,应是再正常不过。倘若把这些对应于诗人亲历宫廷景象,高处不胜寒,很是贴切。如果在这里接上“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多么通顺流畅!然而,“栗”“惊”与“悸”“动”之间,却插入了更为奇幻的一段文字:
1704782354
1704782355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704782356
1704782357 对此诗的误读多起于此。既然面对的是如此美好的景象,怎么会魂悸魄动,恍然惊起?这是最不可解处。
1704782358
1704782359 讨论时,友人小乙哥拈出《清平调》三首,对照着一读:“月”,“台”,“霓裳”,“云”……主要意象,大致相同,遥遥指向杨贵妃。被压抑的欲望,顽强地进入梦境,以光华四射的场景,打断了梦境最初的逻辑。
1704782360
1704782361 所以在这个梦中,诗人惊悸了两次,内容不同,一惊身外宫廷之险恶,二惊心中僭越之欲望——取而代之,拥有江山与美人,仰天大笑,这才是李白!
[ 上一页 ]  [ :1.7047823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