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783667e+09
1704783667
1704783668 是大手笔,不费心力去写日之上升动态,仅简笔一描,正赤如丹四字,写出日之端正,浑圆,彤红,静穆,堂皇。以红光动摇作背景衬之。上一圆,下一线,印象鲜明,因为勾勒出的正是极简的质朴状态,不正是一个“旦”字吗?
1704783669
1704783670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中也写过日出:
1704783671
1704783672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1704783673
1704783674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94〕
1704783675
1704783676 愿意专程去看一次日落或一次日出的人,是爱生活的;不过,无论日落还是日出,看完之后,总是惆怅,圣哲临终,黑夜降临,自然可悲;英雄诞生,其道大光,映照着凡人渺小,亦是失落。“守侍圣哲临终”与“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两句写得好,观日者的心态,大抵如此。
1704783677
1704783678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十六章,马贡多近五年的雨后,首次日出:
1704783679
1704783680 这雨一下就是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钟,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红日照亮了世界,这阳光几乎像流水一样清新。”〔95〕
1704783681
1704783682 《奥德修纪》里,荷马写日出,并不直接提到太阳,只是这样一句:
1704783683
1704783684 当那初生的有红指甲的曙光刚刚呈现的时候〔96〕……(杨宪益译)
1704783685
1704783686 王焕生译为:
1704783687
1704783688 当那初升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现时……〔97〕
1704783689
1704783690 看来看去,王焕生的天地一指也,终不及杨宪益的一甲天下;而相比泰山上的红丸丹药,我还是更喜欢,马贡多那个憨厚、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太阳。
1704783691
1704783692
1704783693
1704783694
1704783695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1704781502]
1704783696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高考作文二则
1704783697
1704783698 一、角色转换之间
1704783699
170478370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作文题
1704783701
1704783702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1704783703
1704783704 材料:
1704783705
1704783706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1704783707
1704783708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1704783709
1704783710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1704783711
1704783712 上篇:什么角色?
1704783713
1704783714 乌鸦反哺只是流传于古老亚细亚大陆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传说,早在1936年,周作人在《螟蛉与萤火》中就批评道:“中国人拙于观察自然,往往喜欢去把他和人事连接在一起。最显著的例,第一是儒教化,如乌反哺,羔羊跪乳,或枭食母,都一一加以伦理的解说。”〔98〕到了1944年,他在《梦想之一》中继续补充道:“乌鸦无家庭,无从反哺,凡自然界之教训化的故事其原意虽亦可体谅,但其并非事实也明白的可以知道了。”〔99〕
1704783715
1704783716 六十多年过去了,“反哺”的故事依然不合时宜地存留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倘若把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00〕的语文书翻到71页,就会看到那篇由倪骁同学誊写的《习作四》,内容如下:
[ 上一页 ]  [ :1.7047836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