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07505
1704807506
3.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1704807507
1704807508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对动作的正确理解,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各种动作技能的教学时间,使前一种动作技能至少要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开始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防止出现负迁移现象,促使学生正确、长久、牢固地掌握动作技能。
1704807509
1704807510
4.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展开练习。
1704807511
1704807512
首先,练习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克服缺点,以求稳步提高。其次,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俗话说“功到自然成”,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技能方能巩固。再次,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应该有适当的分配。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优越。最有效的分配是:开始时练习的次数多一些,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的间隔时间可以短一些。随着技能的掌握,可以适当延长各次练习的间隔时间,每次练习的时间也可略有增加,实践中必须根据练习的性质、内容,学生的年龄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来确定。最后,要给学生及时反馈。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随时发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巩固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从而可以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改进练习方式方法,提高练习效率,进而较好地获得运动技能,而且不容易产生遗忘。
1704807513
1704807514
1704807515
1704807516
1704807518
教育心理学 记忆的复述策略——彼得森的遗忘进程实验
1704807519
1704807520
认知策略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调节、监控和管理认知加工过程的心智活动,其主要形式是恰当的、合乎规则的活动程序。它的作用是促进认知活动的效率。认知策略有多种,如复述策略、精心加工策略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属于这个范畴。所以,研究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1704807521
1704807522
复述是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认知策略之一,即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例如,学生为了记住外语单词,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要背诵一首古诗,也必须多次重复。复述策略的提出是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于影响记忆的因素进行了多项研究,建立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转换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他们认为短时记忆必须通过复述,才能将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被储存。由此可见,复述是记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复述尤其是精细复述,不仅能帮助短时记忆中信息被保存,而且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那么,复述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发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呢?当在复述时介入其他心理活动,还能否正常进行复述?对记忆又有什么影响?为此,1959年彼得森(Peterson)等人的遗忘进程实验对复述与记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答了我们上面的疑问。
1704807523
1704807524
1704807525
1704807526
1704807527
教育心理学 实验介绍
1704807528
1704807529
一、实验目的
1704807530
1704807531
探索复述受到干扰时,短时记忆的保持情况。
1704807532
1704807533
二、实验过程
1704807534
1704807535
被试:24名来自学习心理学导论课程的大学生,参加实验是课程要求的一部分。
1704807536
1704807537
实验材料:一种是48个辅音字母;另一种是由随机数字表得到的三位数。这些数字中的一个将在字母呈现后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做连减运算。这样,在字母呈现和要求复述之间的出声运算就减少了复述行为。
1704807538
1704807539
实验程序:被试坐在一张桌子前,主试坐在被试右边,和被试面对一个方向。一个黑色的夹板隔离了被试和主试。在被试面前的桌子上有安装在一个黑色盒子中的两个小灯。实验的一般程序是,主试拼读3个辅音字母,紧接着说出一个三位数。被试紧接着就做连减3或4的运算。当一个灯亮的时候被试就要开始回忆字母。时间序列是这样的:当主试说出三位数时,他就按动计时器按钮。在间隔时间的最后,计时器会使灯亮起来并启动一个电子钟。灯就是开始回忆的信号。主试听见被试回忆出字母时,关掉电子钟。亮灯和完全反应中间的时间就是反应潜伏的时间。主试读完字母到亮灯之间的时间是间隔时间。每个被试在6种时间间隔中分别测试8次,这6个时间间隔分别是3、6、9、12、15、18秒。针对每个被试,一个辅音字母串只使用一次。每个辅音字母串在每个时间间隔中出现次数相同。被试一半测试做连减3运算,另一半测试做连减4运算。回忆信号的出现到下一次呈现的时间间隔是15秒。
1704807540
1704807541
三、实验结论
1704807542
1704807543
当延缓时间仅为3秒时,被试的平均正确回忆率高达80%,几乎都能记住3个字母,但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正确回忆率急剧下降,当延长到6秒时,正确回忆率降到约55%;而当延长到18秒时,正确回忆率就只有约10%了。该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1704807544
1704807545
1704807546
1704807547
1704807548
1704807549
1704807550
1704807551
教育心理学 实验应用
1704807552
1704807553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在某些简单的任务中,如查找一个电话号码,我们会用到复述策略。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信息,我们也需要复述。由彼得森的实验可知,复述很容易受到干扰,一旦复述不能进行,由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时间非常短暂,信息最终只能被遗忘,不能保存在短时记忆中,更没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联系到学生的学习实际,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非常多,而复述又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策略,所以复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复述的进行?有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通过复述来记忆?
1704807554
[
上一页 ]
[ :1.7048075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