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33598e+09
1704833598 花岗岩雕像高77.5cm来自埃及布巴斯提斯的贝斯特神庙
1704833599
1704833600 第六王朝末期,法老统治式社会解体,之后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第一过渡期,在此期间,中央集权解体并为许多地方独立统治者所取代。在过渡期以前,埃及社会是法老式君主制度,法老被当作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并受到绝对的敬仰,即使是死后,法老的地位也是其他逝者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王国的再次统一,这种文化支柱也随之瓦解。
1704833601
1704833602 在第十一王朝时期,法老蒙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但他没有恢复在首都吉萨地区修建大型金字塔坟墓的传统。当时,古王国时期不受日光等自然因素损害、体积庞大且令人望而生畏的法老雕像也不再流行,流行的反而大多是一些较为普通的雕像。
1704833603
1704833604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雕塑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研究光线和物体的关系,他们发现强光可以凸显表面粗糙的脸部特点。因此,这一时期的一些雕像,例如辛努塞尔特三世和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脸部,均较为粗糙。这座雕像的脸部表情,散发出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气氛,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他可能是一个残暴的人。埃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较高的统一性,此头像的神情也许意在遵循此统一性的前提下,呈现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过人智慧。
1704833605
1704833606
1704833607
1704833608
1704833609
1704833610
1704833611
1704833612 伦敦大英博物馆 埃及艺术
1704833613
1704833614 《法老头像》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约前1470
1704833615
1704833616
1704833617
1704833618
1704833619 绿岩石雕像高45.7cm埃及出土
1704833620
1704833621 此头像是某座大型雕塑的残存部分,可能是像欧西里斯那样带着白色皇冠的法老形象。欧西里斯是农业之神和生育之神,代表着秩序;而他的敌人赛特则代表风暴和破坏。这种对立使得欧西里斯惨遭敌人杀害并肢解,而他的妻子伊西斯使他复活,这是一个有关欧西里斯反复重生的悲剧神话故事。欧西里斯是最高之神和死亡之神,掌管着宇宙的秩序,也是阴间之神。我们很难确定这件美丽的头像雕塑究竟是属于图特摩斯三世,还是属于在图特摩斯三世年幼时执掌国政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
1704833622
1704833623 这两位国王都允许工匠们采用一种特别精细而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王国时期强调立体感的塑造,以及古王国时期的抽象化表现手法很不相同,这种前所未有的精致优雅更加平民化,打破了严肃的传统道德价值。头像的脸部线条非常匀称而完美,脸部表面经过处理,使得光线能够突出其材质的珍贵;尽管他的五官与形状遵循了一定的制式,但却显得特别优美且讨人喜爱。由此可见,埃及人对美的追求已经融入当时的艺术里。
1704833624
1704833625
1704833626
1704833627
1704833628
1704833629
1704833630
1704833631 伦敦大英博物馆 埃及艺术
1704833632
1704833633 《内巴蒙宴会图》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四世或阿蒙霍特普三世,约前1400—前1350
1704833634
1704833635
1704833636
1704833637
1704833638 壁画88×119cm1821年在埃及底比斯内巴蒙陵墓被亨利·索特发现并出土
1704833639
1704833640 根据残存的碑文所描述,陵墓主人内巴蒙是一位记录百姓向国王上交粮食数量的官员。陵墓中的十一幅壁画碎片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壁画用写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些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家庭、节日、狩猎和祭祀的场景。画中的各个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物的优美和色彩的雅致,与中王国时期的粗糙简朴大异其趣。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埃及,在经历西克索人的外族统治后经过重新整治,此时的艺术品位是前朝所无法比拟的。这幅壁画碎片描绘的宴会场景,在同时期许多官员的陵墓中也曾出现过,在同时期的雕塑作品中也有体现,它在于表达一种享乐主义,反映出当时新兴阶级对物质有更多奢侈需要的生活特点。
1704833641
1704833642 在画中,客人们穿着为节日准备的白色和黄色薄衫,戴着大型假发,头顶珍贵的香蜡,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让其顺着假发流下;奏乐者和舞者跟他们热烈交谈,没有人在吃东西,美酒也满得溢出来。也许这是情欲的影射。画中描绘的场景,也可能在比喻新的生活。
1704833643
1704833644
1704833645
1704833646
1704833647
[ 上一页 ]  [ :1.7048335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