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34487
伦敦大英博物馆 顾恺之
1704834488
1704834489
《女史箴图》(局部)唐朝,6世纪—8世纪
1704834490
1704834491
1704834492
1704834493
1704834494
绢本设色长约250cm高25cm1903年购得
1704834495
1704834496
这幅画卷是东晋著名画家和文学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之一,很可能是唐朝人的摹本。由于年代非常久远,原作早已失传,留存至今的只有后人的摹本。这部画卷的创作初衷是教化训诫,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所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绘制的;在《女史箴》中,作者以女史官的口吻教导宫中妇女,要以封建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红黑线条外加边缘模糊的阴影是4世纪的特色,据史料记载,这种画法源于当时的陪葬画。后人将顾恺之的作画风格比作春蚕吐丝,以此来形容其风格的细腻、连贯、活泼而又不失力度。
1704834497
1704834498
顾恺之秉承着“人类中心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描写远远多于风景描绘,这与唐朝末期传统水墨画有很大不同。该画的线条细柔婉转,尤其是衣褶、饰带和发型的线条表现,在绯红色背景和色调的明暗变化中显得更加优美,这种画法在随后几个世纪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1704834499
1704834500
1704834501
1704834502
1704834503
1704834504
1704834505
1704834506
伦敦大英博物馆 河北佚名艺术家
1704834507
1704834508
《陶瓷罗汉》辽代,907—1125
1704834509
1704834510
1704834511
1704834512
1704834513
彩陶制作高130cm出土于河北省易县
1704834514
1704834515
这尊雕塑是抽象价值和实体特性的结合,尤其体现在棱角分明的脸部线条上。他的表情平静而凝重,并且被深深内化,体现出其想要实现永恒精神的强烈渴望。
1704834516
1704834517
中国在唐朝时再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其领土已延伸至中亚、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并且同邻国伊朗和印度的交流日益密切,成为古典文明的传承者。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中国受到国外重要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启了“中国古典艺术”时代,尤其是制作精美的陶瓷,被大量出口到国外。之后,唐朝的统治虽然终结了,但陶瓷的制作工艺却被延续下来,这尊雕塑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这类陶器后来被人们称为“唐三彩”。
1704834518
1704834519
相传罗汉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有神奇的力量,坚信只有谨遵老师的教诲,方能获得精神的永生。这一雕像的复制品被摆放在寺庙入口处佛像的两侧,雕像中的罗汉在一块石头上打坐,下面还有一张打坐垫。僧袍上的拼接线条好像是衣服上的装饰,同时也象征着罗汉的谦逊。雕塑主要由曲线和椭圆形元素构成,整体呈三角形结构,暗指其在努力达到内心的清静安宁,摒除一切世俗欲望,以实现灵魂的升华。
1704834520
1704834521
1704834522
1704834523
1704834524
伦敦大英博物馆 挪威艺术
1704834525
1704834526
《路易斯西洋棋》约1150—1200
1704834527
1704834528
1704834529
1704834530
1704834531
由鲸须和海象牙雕刻而成最高为10.2cm发现于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的路易斯岛
1704834532
1704834533
1704834534
1704834535
1704834536
每颗棋子都好比一个小型的罗马式雕像,虽然雕刻简单,但很容易就能区分出国王、王后、主教、骑士和步兵,每颗棋子都像一个小石柱。
[
上一页 ]
[ :1.7048344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