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38842
1704838843
书名 著者 著录部数 著录卷数 三国艺文志 姚振宗 1122 4562 补晋书艺文志 文廷式 2438 14887 补宋书艺文志 聂崇岐 660 6519 补南齐书艺文志 陈述 232 3638 将以上数字相加,得4452部、29606卷。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又增加了29606卷。此数字并不是这个时期全部图书的总数,因为梁、陈、北朝诸代的著作数量由于资料缺乏并未统计在内。
1704838844
170483884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换频繁,学术的兴衰变化也纷繁复杂,这个时期编制了不少目录著作,这些书目均已不存,我们无从细考。但根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我们可以考见晋荀勖《中经新簿》和南朝齐王俭《七志》的分类体系;根据《广弘明集》所载,可以考见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现分列如下:
1704838846
1704838847
晋荀勖《中经新簿》分类体系:
1704838848
1704838849
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
1704838850
1704838851
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1704838852
1704838853
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1704838854
1704838855
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1704838856
1704838857
南朝齐王俭《七志》的分类体系:
1704838858
1704838859
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
1704838860
1704838861
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
1704838862
1704838863
三曰文翰志,纪诗赋;
1704838864
1704838865
四曰军书志,纪兵书;
1704838866
1704838867
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
1704838868
1704838869
六曰术艺志,纪方技;
1704838870
1704838871
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
1704838872
1704838873
附见道经、佛经。
1704838874
1704838875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
1704838876
1704838877
经典录内篇一: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1704838878
1704838879
记传内篇二: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
1704838880
1704838881
子兵录内篇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
1704838882
1704838883
文集录内篇四:楚辞、别集、杂文;
1704838884
1704838885
术技录内篇五:天文、纬谶、历算、五行、卜筮、杂占、刑法、医经、经方、杂艺;
1704838886
1704838887
佛法录外篇一: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
1704838888
1704838889
仙道录外篇二:经戒、服饵、房中、符图。
1704838890
1704838891
从荀勖《中经新簿》和王俭《七志》的分类体系可以看出,其类目不如《七略》详细,分类不如《七略》之多,但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中经新簿》和《七志》类目已经包括了《七略》所分的各类图书,只是类目比较粗略,类名相对广泛而已。较之《七略》,《中经新簿》和《七志》对史书的立类更加重视。《中经新簿》丙部专记史书,且分为四类;《七志》虽没有为史书专门立类,仍附于“经典志”内,但史书已分为“史记”和“杂传”两类。而《七略》中,史书是附于“六艺略”春秋类之后的。与荀勖《中经新簿》和王俭《七志》相比,阮孝绪《七录》的分类要详备很多,其分类体系超过了《七略》。单从类目数量来说,《七录》仅内篇五录就有46个子目,加上外篇9子目,共55小类,而《七略》仅有六略38种,大类小目均不及《七录》详细。《七录》纪传录对史书的分类则更加精细,分为12小类,这是史学分类的创举。
[
上一页 ]
[ :1.7048388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