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44606
纳沙泰尔出版社为法瓦尔热规划的出差路线,显示出它要征服新市场的雄心。他要穿过汝拉山脉被当地人叫作“勃艮第之坑”的裂隙,沿陡峭的山道攀上塔威山谷,通过蓬塔利耶进入法国,在布雷斯地区布尔格处理一些事务,然后在里昂逗留,完成某些特定任务。在维恩(Vienne)和格勒诺布尔(Grenoble)中途停留之后,他要沿罗讷河谷而下,跑完南边的所有书店。他要沿着南运河沿线的主要贸易路线从马赛到波尔多,然后北上到达拉罗谢尔,并继续向西通过普瓦捷和卢瓦尔河谷。接下来,尽管发生了出版社决定撤销本次旅途最后一段行程的事情,他还要经由蒙塔日(Montargis)、桑斯(Sens)和特鲁瓦(Troyes),前往书香浓郁的洛林(Lorraine)。在巴勒迪克(Bar-le-Duc)、凡尔登(Verdun)、梅斯(Metz)、南锡(Nancy)和吕内维尔(Lunéville),他可以期待收获丰富的订单。然后他会通过阿尔萨斯(Alsace)返回巴塞尔(Basel)和莱茵河。出版社的董事们就是这样,把战略据点设在莱茵河与罗讷河之间,盯着由这两条大河环抱着的广阔市场,打着无限扩张生意的算盘。
1704844607
1704844608
(1) 1锂值20苏,1苏值12德尼。这些是汇票和账目上使用的抽象单位,跟实际的硬币不符。法瓦尔热的钱袋里装的很可能是里亚(liards,1里亚值3德尼)和埃居(écus,1埃居值3锂)。他出门旅行似乎不太可能携带贵重的价值24锂的金路易(louis d’or),因为怕遇上拦路抢劫的强盗。如果必须用到大额钱款,他可以在某些城市里筹措,纳沙泰尔出版社与这些城市的钱庄老板和商人建立了信任关系。锂的购买力是不稳定的。1789年,巴黎一个普通工人的日薪是20到30苏,一个熟练泥瓦匠日薪约40苏。一块重4磅的面包通常要8到9苏,但在匮乏时期,价格会成倍上涨。见乔治·吕德(George Rudé),《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The Crowd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67,第21—22页。
1704844609
1704844610
(2) 记载了法瓦尔热开支账目的日志见随本书一起创建的网站:www.robertdarnton.org。可以查询法文的手抄本和数字化的手稿复制品,也可以查询其英译本。本名后面几章的引文都出自网站上的复制文献,法文的手抄本和数字化的手稿复制品都有,搜索相关人名就能轻松查到。因为网站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而且容易查询,所以我会尽量减少本书的注释。
1704844611
1704844612
(3) 意思是把不值钱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卖大价钱。——译者注
1704844613
1704844614
(4) “朗松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78年11月7日,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纳沙泰尔公共与大学图书馆藏,纳沙泰尔,瑞士。网站上没有列出的文献的引文,将在注释中指明。除非另有说明,它们都出自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
1704844615
1704844616
(5) 归功于筑路劳役的强迫劳动,在1738到1780年间从外省到巴黎的主要道路的重建使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但是法瓦尔热必须走横向的道路,路况依然很差。见居伊·阿尔贝洛(Guy Arbellot),“18世纪中叶法国道路的巨变”(La Grande mutation des routes de France au milieu du XVIIIe siècle),《历史与社会科学年鉴》(Annales. Histoire,Siences Sociales),28(1973),第765—791页;和J.勒塔科努(J. Letaconnoux),“18世纪法国的运输”(Les Transports en France au XVIIIe siècle),《现代和当代史杂志》(Revue d’histoir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e),11(1908/1909),第97—114页。
1704844617
1704844618
(6) 引自亨利·塞(Henri Sée),“亚瑟·扬眼中旧制度末期的法国小客栈”(Les Auberges françaises a la fin de Ancien Regime d’après Arthur Young),《经济和社会史杂志》(Revue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18(1930),第446、447和450页。
1704844619
1704844620
(7) “博尔南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84年4月12日。
1704844621
1704844622
(8) “博尔南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85年3月2日。
1704844623
1704844624
(9) 我在二手文献中找到的唯一涉及18世纪销售代表或旅行推销员的参考资料,是乔治·V.泰勒(George V. Taylor)的“关于18世纪法国的旅行推销员的说明”(Notes on Comercial Travelers in Eighteenth-Century France),《商业史杂志》(The Business History Review),3(1964),第346—353页。不过,在旧制度下,根据当时一位名叫马尔兰的旅行推销员的回忆录,在小客栈里和饭馆餐桌边,这种人随处可见:“旅行推销员是一些什么人?他们通常就是一些年轻人,每年在王国的各个城市奔波,为商业公司拉订单。”(引自阿尔贝·巴博[Albert Babeau],《文艺复兴到大革命时期在法国的旅行者》[Les Voyageurs en France depuis la Renaissance jusqu’à la Révolution],巴黎,1885年初版;日内瓦:Slatkine,1970年重印,第309页。)后期的情况见比尔·贝尔(Bill Bell),“‘书业先驱’:19世纪早期的旅行推销员”(“Pioneers of Literature”:The Commercial Traveller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印刷业的阶段:书籍的印制、销售和使用》(The Reach of Print:Making,Selling,and Using Books),彼得·伊萨克(Peter Isaac)和巴里·麦凯(Barry Mckay)编,温彻斯特和纽卡斯尔,特拉华州:St. Paul’s Bibliographies,1998,第121—154页。
1704844625
1704844626
(10) “奥斯特瓦尔德和博塞从巴黎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77年4月4日。
1704844627
1704844628
(11) “法瓦尔热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76年8月16日。
1704844629
1704844630
(12) 1749年6月28日,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出生于纳沙泰尔以北5公里以外的小镇圣布莱斯(纳沙泰尔州档案馆,纳沙泰尔民事档案,EC158)。他父亲名叫让-弗雷德里克·法瓦尔热,他母亲婚前名叫安娜·巴尔布·夏特兰。公证处档案称他父亲是“有产者”,表明他在纳沙泰尔市享有完全公民权,档案还指出他像许多纳沙泰尔人一样,在附近乡村拥有葡萄园,不过没有提到他的职业(州档案馆,F9,公证人让-雅克·法瓦尔热记录,1780年1月28日条目之一)。让-弗雷德里克·法瓦尔热认识奥斯特瓦尔德,因为1786年他为奥斯特瓦尔德的一次金融业务当过见证人(州档案馆,B656,公证人克洛德-弗朗索瓦·博韦记录,1786年6月24日条目之一)。因此,他有可能以某种方式介入,在十多年前就说服了纳沙泰尔出版社雇用他的儿子。
1704844631
1704844632
(13) 关于法瓦尔热后期生活的资料见本书第十三章和资料来源。
1704844633
1704844634
(14) 该合同附在法瓦尔热1776年的出差日志之后,见卷宗ms.1150(译者按:ms,手稿之意)。
1704844635
1704844636
(15) 法瓦尔热很可能在青年时期某个时段做过耕地的活儿,但他不是农民。上文提到,他父亲拥有葡萄园,而且是享有完全公民权的“有产者”——有别于社会底层群体。
1704844637
1704844638
(16) “博尔南致纳沙泰尔出版社”,1769年8月20日。
1704844639
1704844640
(17) 该合同和其他相关文献出现在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博尔南卷宗ms.1124的后面。
1704844641
1704844642
1704844643
1704844644
1704844646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第二章 蓬塔利耶:偷运和越境【19】
1704844647
1704844648
1704844649
1704844650
1704844651
莱韦里耶尔(Les Verrières),木刻画,《真实的纳沙泰尔跛脚信差》(Le Véritable messager boiteux de Neuchâtel)(1)插图,1856
1704844652
1704844653
法瓦尔热到达位于瑞法边境法国一侧的第一镇蓬塔利耶(Pontarlier)后,给出版社本部发了一封急信。他没有预料到他出发后这么快就要写信,但是在进入法国时,他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当时他正在边境的瑞士一侧的圣叙尔皮斯(Saint-Sulpice)做短暂停留,为的是同默龙兄弟(Meuron frères)公司谈生意。这是一家货运代理公司,常常受雇于纳沙泰尔出版社处理货物进入法国的第一段行程。不过这时候,出版社已经把大部分订单转给了在蓬塔利耶开展货运业务竞争的让-弗朗索瓦·皮翁(Jean-François Pion)。【20】而默龙兄弟中的一位在和法瓦尔热谈生意时,透露了一条重要情报:就在前不久,他们曾偷运五包各重500磅的八开版《百科全书》去法国。
1704844654
1704844655
要理解为什么法瓦尔热急匆匆地把这条情报通知纳沙泰尔,以及作为一种重要营生的“偷运”的本质,关键是要知道在18世纪人们是如何运输图书的。虽然有时出版商把书装在桶里或小板条箱中运输,但通常并不装订成书,而是以折帖形式叠放在一起,捆成货包发运。折帖是出版商估计排版和印刷费用的基本单位,有时在定价中也会用到。(一张八开纸,双面印,含16页文字,折叠后即为一个书帖,与其他书帖缝合起来就构成了一本书,装订的工作一般由零售商或者他的顾客来完成。)为了让运费更低一些,货包必须至少重50磅,常常重100磅以上。(2)为保护货包,先用几层干草包裹,外面再包上一层废折帖和包装纸。包好后用粗绳绑扎,外面涂上标记,以便识别,(3)然后装上马车。装车需要技巧,因为马车夫必须把货包码好,尽量减少跟绳索的摩擦,还要用油布把全部货物覆盖严实,防止雨雪渗入。书商经常抱怨因运输不当造成的损失,并要求供应商用库存中剩余的折帖更换损毁的折帖。(4)将五包500磅重的《百科全书》安全地运过边境可是一桩了不起的事情,不仅是因为驾驭沉重的马车爬上塔威山谷(Val de Travers)非常困难——在泥泞的山路上用马鞭驱赶两到四匹马,实在不容易,一失足就可能车毁人亡——还因为这些书是非法的。
[
上一页 ]
[ :1.7048446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