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46074e+09
1704846074
1704846075 纳沙泰尔出版社的董事们当然不会把整个仓库的“哲学书籍”都供应给马勒布。【189】但是他们持续地按订单向他供货,这些订单来得越来越勤,非法书籍在其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很快,马勒布就从为自己捞钱的目的出发来订货了。他从出版社订货,卖给零售商贩,获取可观的利润。他不像纳沙泰尔的瑞士人,他在卢丹有优势,知道零售商贩们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对于他信任的商贩,他可以接受期票,对于他不熟识的商贩,则要求以现金预付高额定金。在某些情况下,他像和布莱索做交易一样,把他们的订单直接转给出版社,而这就为我们了解这些零售商贩的生意提供了些许机会。
1704846076
1704846077 例如在1774年6月,马勒布推荐了圣梅克桑的一个叫普朗凯(Planquais)的零售商贩,此人三个月前就拿走了纳沙泰尔出版社的一份手写书目,带回来一份有59种书籍的订单,其中大多数都是要两到四册。【190】普朗凯在他的顾客当中摸过底,显然料定他能从出版社订到足够装满半个马车的书籍。他的订单中有几种合法图书,如马蒙泰尔的《道德故事集》(Contes moraux)和里科博尼夫人的小说;有卢梭的大量著作,如2册《爱弥儿》(Emile)、4册《社会契约论》(Contratsocial)以及2套十五卷版的文集;另有伏尔泰和狄德罗的一些著作;还有一些粗俗的图书,如4册《哲学家泰蕾兹》、4册《教会的荣光》(Lauriers ecclésiastiques,意指教士们的艳遇),以及3册《阿拉斯的蜡烛》(世俗色情小说)。他甚至还订购了一册《叫卖圣经的小贩》,这是弗朗索瓦-安托万·谢弗里耶的一部讽刺作品。普朗凯自己身为零售商贩对这本书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的订单不过是一份从马勒布手中不加评价地选出的书单而已,或许也有普朗凯不会写字的原因。
1704846078
1704846079 两个月后,马勒布报告说,来找他的零售商贩越来越多了,他需要更多的“哲学书籍”书目:“零售商贩们非常想搞到这类书。卖这些书比卖别的书赚钱多,因为他们给这种书定价随心所欲,可以按照人们对这类书的需求程度来调整。”到9月份,书目寄到,正好布莱索和普朗凯也来取他们新到的货,一道来的还有第三位零售商贩,马勒布没有提到他的名字。这三人都下了大订单,全部是禁书。马勒布转递订单时附带了一个要求,即出版社得付给他2%的佣金和一些额外的酬劳,因为他为出版社揽到了客户。
1704846080
1704846081 然而出版社并没有酬谢他,而是要他先把出版社的账款收回来,然后才能处理这些新订单。马勒布回答说,那些零售商贩还在卖货的路上,要到1775年春天才能转回来,他也只能在那时跟他们结账;而布莱索已经从孔福朗(Confolens)和昂古莱姆(Augoulême)来信打听他的货了。让他失望会很可惜,让普朗凯失望也一样,马勒布补充说——尽管他或许可以从纳沙泰尔出版社的竞争对手萨米埃尔·福什那里进货来满足这两位零售商贩。福什是在1763年和公司吵了一架后离开的,然后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继续做图书买卖,销售了大量“哲学书籍”。这番争辩让纳沙泰尔出版社放弃了它的主张。可是当货物在1775年6月运到后,马勒布又来信说,他自上个秋季以来就没再见到过布莱索或普朗凯。有传言说他们都破产跑路了。的确,按其他一些零售商贩的说法,普朗凯已经放弃了流动兜售,躲到他的家乡诺曼底的某个地方去了,而布莱索是在朗格多克失踪的。【191】尽管如此,马勒布仍能找到替代人选;他本人的处境现在似乎也改善了,因为他父亲给了他一笔价值10,000到12,000锂的财产。他可以自行把普朗凯的货物买下来,卖给他新近结识的一些流动商贩。
1704846082
1704846083 他新近结识的那些流动商贩中,有一人名叫诺埃尔·吉尔(Noël Gille),看上去特别有前途。他常驻蒙塔日,1775年8月在卢丹摆摊卖了一周的货。马勒布很看好他,把一批价值一千锂的图书(大部分是“哲学书籍”)卖给了他。可是如下文所述,一年后诺埃尔·吉尔宣布破产。与此同时,纳沙泰尔出版社正在向普朗凯追讨一笔237锂的债款,那是他为一次发货寄来的汇票。出版社来圣梅克桑找他,发现他没有家庭住址。而马勒布带来的消息更加糟糕:普朗凯还拖欠拉罗谢尔的帕维1000锂债款,帕维试图把他逮起来,但也无法找到他。“人们怀疑他在科尼亚克呈交了他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已宣布破产)……一个在图尔做印刷生意、最近从我这里买了一些图书的商人说他认识这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1704846084
1704846085 布莱索、普朗凯和吉尔属于同一类人,马勒布跟他们做生意定然会吃大亏。问题是他根本无法避免被他们卷进不能自拔的麻烦,那可是一张在市场、乡村集市和路边客栈的各个隐蔽结点彼此相联而成的债务网。他不在大街上的商号里购货,因此始终都是个中间人的角色,在图书贸易的国际商人和国内小贩之间牵线搭桥。“这些零售商贩都是些老赖,你有什么办法?”他哀叹道,“我卖给他们的东西并不多,但还是难免受他们的骗。现在诺埃尔·吉尔宣布破产了。他们几乎谁都没有诚信,而那些在固定地点经营的正规书商开价又太高,根本没法跟他们做生意。”
1704846086
1704846087 从1776年11月起,马勒布对那些零售商贩就再没什么好话了,尽管他禁不住总想跟他们做生意,偶尔还会屈服于这种诱惑:“零售商贩分布最广泛,从他们那里能赚到一些钱,只是他们人品太差,没有家,没有住址,其中四分之三都行过骗。”【192】1777年1月,他写信告诉纳沙泰尔出版社,他曾经把他们的一些书卖给“来自莫城市郊的某个凯讷(Quesne),绰号‘英国人’”,而此人已人间蒸发。另一个叫德尼·布亚尔(Denis Bouillard)的零售商贩也是这种情况。到了10月份,由于欠钱不还的债务人名单已经长得吓人,马勒布不得不雇请一位法警到诺曼底的库汤斯教区(许多零售商贩都是在那儿出生的)去抓他们,尽管他并不指望发现这些“居无定所的人”已经在他们的家乡定居。似乎一点儿办法都没有,除非再次下决心撇开他们自己干,或者至少要他们订购货物时必须付现金。
1704846088
1704846089 马勒布虽然继续做着货运代理商的生意,但也成了书商,生意做得还挺大。他没有办法洗手不干,因为他在卢丹的仓库里积累了庞大的存货。所以当生意中的零售部分垮掉时,他就要试着另找销路。1777年春天,他的目光转向了“一个比零售商贩安全得多的新市场”——刚刚建国一年的美国市场。“如果这个国家真的像形势所预示的那样成功独立了,那我们就将获得一个繁荣的贸易分市场。”随着美国人的前途越来越光明,他的想象力也被激发了起来:“我们乐意让美国商船进入我们的港口,并把我们的货物直接发往波士顿和其他目的地,我们的贸易将由此繁荣起来,而英国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瓦然通(Waginsthon[编按:原文如此,指乔治·华盛顿])将军似乎已经占了豪氏三兄弟(Howe brothers,即George Howe,Richard Howe和William Howe)和康华里(Charles Cornwallis)将军的上风。如果真是如此,美国人就将赢得这场战役,英国人则会被击溃……这场战争预示着政治事务中的一场前途有望的革命。”
1704846090
1704846091 然而“瓦然通”和世界政治并没有直接解决卢丹的图书贸易问题。在南特港停驻的船长们常常会载上少量货物在其他停靠港卖掉,做点私人投机生意。马勒布就用这种方法,借助一位朋友的影响力销掉了价值1200锂的图书。然后他憧憬着自己一边扩大从卢瓦尔河到沿海的贸易,一边等待新世界的开放;因为说实话,免费携带少量货物倒卖的船员比零售商贩要好些。“如果这种销路能产生更多的顾客,它就比牵涉零售商贩的任何事情都更可靠,那些零售商贩无家无业,而且通常都是骗子。”
1704846092
1704846093 可这些前景到头来还是镜花水月。【193】马勒布被困在一个极小的零售生意圈子里,需求大,但是现金少或信用低。正规书商不愿和他打任何交道。他们在和纳沙泰尔出版社的通信中抗议,因为马勒布将它的图书降价销售,截走了他们的生意。
1704846094
1704846095 法瓦尔热1778年到访这个地区时,他从许多大书商那里都听到了这种情况:拉罗谢尔的帕维、尼奥尔的埃利和普瓦捷的谢弗里耶都这么说。在奥尔良,库雷·德维尔纳夫告诫纳沙泰尔出版社必须放弃马勒布。像他这样无照经营本身就是非法的,何况他还专营非法书籍,这是会招灾惹祸的:“因为这类人销售许多反宗教、反道德、反政府的书籍,他们难免被人揭发,最终破产。”
1704846096
1704846097 然而马勒布从来没有被逮住。而且,法瓦尔热在卢丹和他详细商议后,还发了一份有利于他的报告:“收集了有关此人目前状况的情报后,我确信对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的行为举止得体而积极;他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尽管他母亲每年养老要花1200锂;而且总的来讲,他销售商品头脑很灵活。在我看来,他非常机灵。”但是一个月前,纳沙泰尔出版社收到过老巴蒂略(Batilliot L’aîné)的一封信。老巴蒂略是巴黎一位专管图书贸易事务的银行家和收账人,他警告说:“就我所知,马勒布一文不值,你们要小心提防才是。”(3)
1704846098
1704846099 马勒布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散见于他信中的信息表明,他出身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而且相当富裕的家庭,在卢丹附近拥有农用地,并且与南特的跨大西洋贸易有联系。在1777年6月28日的来信中,他要求纳沙泰尔出版社给予他信任,他说他父母已经同意他以11,500锂的价格出售他们所拥有的一幢房屋,以资助他的生意。他还拥有两块分成制租田,曾试图把它们卖掉来筹集资金。这个尝试没有成功,他写道,因为在美洲战争期间,海外贸易衰退,致使本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价格降到了不可接受的水平。他自己投资了咖啡和蔗糖贸易,他解释说,但是在太子港、开普敦和加的斯的债款无法收回来。【194】由于无法筹措现金,他试图把咖啡运给纳沙泰尔出版社来偿还自己的一些债务。但出版社拒绝销掉他欠的巨额债款,因为发现他的咖啡没法喝。他设想的生意一个接一个都没能做好,结果马勒布只能越来越依赖父母。他在1778年他父亲去世前写的信中解释道:“奥斯特瓦尔德先生清楚地知道,我不富裕,我最好的一些生意设想仍在受父母的制约。”
1704846100
1704846101 在法瓦尔热1778年10月末到访之后,马勒布的生意起起落落的情况可以从他的来信中详察。这些信冗长啰嗦,书写也难看,不堪卒读。实际上出版社曾告诫过他,要恪守他们就每份订单达成的条件,“不要用冗长而晦涩的语句来烦我们”。不过,语言啰嗦倒也增加了马勒布来信的价值,因为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一个身处行业边缘的小经销商是如何经历图书生意中的各种偶然事件的;而且,由于马勒布个人与纳沙泰尔出版社的董事们都熟识,因此他谈起自己的处境都很随便实在,不像那些正规书商。
1704846102
1704846103 马勒布按时付款了四年,到1777年就不行了。这一年他的亏空已高达1494锂。1777年6月,纳沙泰尔出版社警告他,它不能再向他发货了,等收到他的货款再说,因为它授予他的“信用”只能到此为止。马勒布回信说没事儿,等他父亲去世后他就会得到一大笔遗产——好像这事马上就要发生似的。而这件令他开心的事就在1778年4月21日发生了。(4)马勒布终于能够兑现一张未付的期票,并满怀希望地谈到他重振生意的前景,因为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还有了让货物瞒过监管当局的新办法。
1704846104
1704846105 1779年初,在法瓦尔热到访几个月后,马勒布同意按六五折的价格订购纳沙泰尔出版社大部分“哲学书籍”的存货。这些货分成七个大货包于5月发出,9月份安全运达。账单高达3356锂,对当时的图书贸易来说算是巨款了。马勒布承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用期票分期偿还债务。可是当第一张848锂的期票在1780年3月到期时,他在巴黎的钱庄老板却拒绝承兑。
1704846106
1704846107 随后的六年里,马勒布的大多数来信都试图避谈、拖延或要求减免他的债务。【195】他有一连串数不清的理由:北美的战事全面破坏了商业贸易;缺乏硬币和汇票谈判艰难;运费上涨,尤其是在1777年法令颁布以后;还有,自己的销量下降了,而且卖出去的货款也难以收回。当然,纳沙泰尔出版社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随着自身财务压力的增大,它对马勒布陷于困境的同情心也少了。1780年5月,它拒绝让他重新制订一些款项的偿还计划。11月,他在巴黎的钱庄老板拒绝兑付另一张期票,这次是408锂。马勒布声称这笔钱他要用莫城书商普律多姆(Prudlhomme)为他存入的资金来偿还——普律多姆是许多欠他钱不还的书商中的一位,这些欠款总计将近1500锂。雪上加霜的是,他也不能卖掉他继承的土地来筹钱,因为地价急剧下跌,而就算按便宜的价格出手,想买的人也弄不到足够的现金来买农用地产。
1704846108
1704846109 1780年12月,出版社警告马勒布,他们已经放手让巴蒂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逼他还款,包括法律诉讼。巴蒂略是贸易界公认的恶犬,从欠债书商那里榨取资金的手段非常残酷。他的服务收费很高,这就又增添了马勒布账上日益增加的赤字,此外还有拒付期票的高额费用——拒付期票是一种法律手续,当债权人手持一张汇票在到期日要求支付时,债务人或其代理人(通常是一个钱庄老板,债务人可能把钱存放在他那里)拒绝承兑,就要履行这种手续。1781年2月,出版社通知马勒布,马上有一笔1318锂的期票到期,他最好把它付掉。
1704846110
1704846111 1781年3月3日,马勒布给债主们发了一封通知信,宣布他正面临破产,必须中止所有支付。他把资产负债表交与索米尔的一家商号即弗夫·布泰、达耶与迪皮公司(Veuve Boutet,Daillé et Dupuis)保管,并且在和通知信一起寄给他的主要债主的私人信件中,恳求最好是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他的案子。根据通知信所言,他的债务高达58,000锂,至少原则上可以用73,002锂的资产来抵偿。这些资产包括36,000锂的不动产(三块分成制租田、一座葡萄园,以及在卢丹的一幢房屋)和价值400锂的家具——“在我居住的房子里,因为我没有自己的房屋和家庭,我和我妈一起吃饭,这可以消除大家对我可能因过日子大手大脚而导致破产的担心”。【196】其他财产包括别人欠马勒布的债务,但是其中许多是“可疑的”,而且他已经减免的更多——有25,785锂“被当作未偿债务减免,有些是无力偿还的人欠的”。资产负债表包含他作为货运代理商的所有交易,不只是他作为书商的经营活动。他估计仍然可以收回的债款在800到1000锂之间。但是他在一封专门写给纳沙泰尔出版社的信中请求宽恕,他对在不久的将来偿还债务不抱希望。“我再也不知道能相信谁了,我碰到这样的书商真倒霉。这些正规的书商付钱都难,或者根本就不付。零售商贩干脆就从我这儿偷。他们搞走了10,000锂。”土地价格下跌又使他无法卖掉农用地。他能够减少拖欠纳沙泰尔出版社的债务的唯一办法,是和在南特的朋友协商,给出版社发运一些咖啡——或者卢丹附近出产的土特产,如胡桃油、蜡和蜂蜜。按他在通知信中说明的,他提议按年分期偿还,从1782年到1784年,每年偿还总额的三分之一。其间他会继续做生意,尽可能地迫使他自己的债务人还款。“这是防止我破产,使你们避免损失的唯一办法,尽管近十年来我都在为此努力不懈地工作。”
1704846112
1704846113 1781年5月8日,纳沙泰尔出版社答复说,他们已经调查过他的境况,并且搜集了足够的信息,觉得要求他立刻还清债务是有道理的。不过它同意,如果他偿还了几个月前他拖欠未承兑的第一张价值1318锂的汇票,他们才会考虑延期。马勒布答复说,他做不到。他弄不到现金。他欠福什的钱比欠纳沙泰尔出版社的还多,但福什好说话。如果纳沙泰尔出版社要诉诸法律,就会搞垮他,它也就收不到多少债款了。他是诚实正直的人,是生意环境不好让他深受其害。他会日以继夜地工作来还清一切债务,直到最后一个子儿。他会一如既往,继续戒除任何嗜好。“我勤奋地工作,不花钱买任何奢侈品,我没有结婚,一日三餐都是我妈供应的……我的自由,我的生意,都是拜我的朋友所赐。我所想要的一切就是为他们工作。”
1704846114
1704846115 6月,巴蒂略派了一名法警敲开了马勒布的门,要求他支付新开的1318锂的汇票,并另加一些费用。【197】马勒布不能支付。他对纳沙泰尔出版社的解释只是他弄不到现金。“一个人满怀善意却遭此苦难折磨,这太残酷了。”两周后,他在一封信中发出悲叹,听起来他真的是绝望了。巴蒂略没收了马勒布仓库里三个纳沙泰尔出版社的图书货包,都没有拆开。它们估价1559锂。巴蒂略威胁说,他要拍卖它们,不管价格如何。“这些价值1559锂10苏的货,在卢丹卖不到300锂,而且你们也非常清楚这些货物的性质如何,它们是不能摆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我将要承担法律费用,给我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很可能会引来警察介入,没收我的书,搜查我的家——你们准备让我承担多大的痛苦啊?”
1704846116
1704846117 很难知道奥斯特瓦尔德和出版社的其他董事们读到这个恳求时有何感想。由于多年来收到了马勒布许多这种极其令人烦恼的信,他们也许已经不再相信他了。毕竟,他也可能是在诈骗。别的书商写的信看起来也很绝望;然后在面临破产时,他们有时(如马赛的卡尔德塞格)就试图在债主之间挑拨离间,为了换得优惠条件会秘密支付其中几位的债款,而把其余债主的债款支付推迟。巴蒂略的威胁可能是一种吓唬人的方法。但是,马勒布关于公开拍卖图书会产生负作用的理由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最终纳沙泰尔出版社警告他,不容许他在费用上和在给予的三年延期期限里,向任何别的债主(大概指福什)提供优惠。1781年7月,马勒布回信说,他如释重负,也感激不尽,并且寄了四份新的还债汇票,三年期限,利息3%。
1704846118
1704846119 即使这样,他还在继续讨价还价。纳沙泰尔出版社拒绝接受他的这些汇票,坚持要三份数额大一些的期票,利息5%,分别在1782年、1783年和1784年到期。马勒布同意寄这些新汇票,但到期日要延长一年至1785年。1782年10月,他未能清偿与另一次交易有关的价值290锂的期票,并回避了出版社的质疑,寄出了一份替代的期票,又把日期往后推了推。随着三份大额期票的到期日渐渐临近,情况也在继续恶化。到1783年,巴蒂略也破产了,同时纳沙泰尔出版社自己的付款也遇到了麻烦,主要是因为它遇到了跟压垮马勒布一样的难题,而且程度更严重:书商们陷入了困境,无钱偿还出版社的债务。
1704846120
1704846121 1783年4月,【198】当三份期票中的第一份到期时,马勒布又未能承兑,他再一次寄出一份替代的期票,推迟了到期日。1784年5月,他没能支付第二份期票。这次,为抵御出版社的威胁,他试图让远在佛兰德斯(Flanders)的一个叫卡博舍(Caboche)的巴约勒(Bailleul)人来兑付一张500锂的票据。卡博舍拒绝承兑,然后就躲了起来——有传言说,他躲在瑞典的哥德堡(Gothenburg),但马勒布听说他很可能已经回到巴约勒,接受他刚刚去世的母亲和一个叔叔的遗产。马勒布的第三份期票在1785年也未能兑现,而这时他已不再佯称他还有未还清旧债的客户了。
1704846122
1704846123 然而他还在做图书生意。不再能够从纳沙泰尔出版社进货,他就改从布鲁塞尔和阿维尼翁进货。他也许在亲自兜售,因为在写给纳沙泰尔出版社的最后几封信里,他提到过去普瓦图和圣通日(Saintonge)卖货。他的最后几封信还是在抱怨同样的事情:债务未还清,搞不到现金,土地价格低。尽管出版社继续威胁要打官司,但其实没有什么招数来强迫他支付。他们很难说服法国的法院把本该被法国监管当局没收的图书的货款判给他们。“我们已厌烦这些讨人嫌的通信了”,1785年7月,出版社写道。这时马勒布仍然未能偿付那份以卡博舍名义开出的500锂的替代期票。为了表示他讲诚信,他发运了一些更劣质的咖啡和一些次等纺织品来抵债,出版社说会把它们卖掉,不管能卖得多少钱。他从来不设法拿出现金,却又从来不停止表白他是正直诚实的人:“我不怕别人说我。我和我妈住在一起,生活俭朴。我爸死后,我妈就让我和她在一起吃。我没有家庭开支,我就是个单身汉。我的生活开支极少。我只在生意必需时才花钱——邮资和一些差旅费。”
[ 上一页 ]  [ :1.7048460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