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64999e+09
1704864999 [16] 请参见Guy Debord(2002),Comments o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London:Verso.
1704865000
1704865001 [17] Dr.Joyce Y.M.Nip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Journalism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Miss Fan Meng has helped in literatur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1704865002
1704865003 [18] 谢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1704865004
1704865005 [19] 王姗,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
1704865006
1704865007 [20]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1704865008
1704865009 [2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1页。
1704865010
1704865011 [22] 〔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9页。
1704865012
1704865013 [23] Brown,1974,转引自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704865014
1704865015 [2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褚思真、刘晖译:《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6页。
1704865016
1704865017 [25]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704865018
1704865019 [26] Macdonald,1995;Freidson,1994,转引自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43页。
1704865020
1704865021 [27]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196页。
1704865022
1704865023 [28]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1704865024
1704865025 [29] 包亚明译:《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页。
1704865026
1704865027 [30] 同上,第192-193页,第196页。
1704865028
1704865029
1704865030
1704865031
1704865032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04863507]
1704865033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媒介批评的现实与格局
1704865034
1704865035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04863508]
1704865036 媒介批评三题
1704865037
1704865038 胡智锋 周建新[1]
1704865039
1704865040 摘要 十几年来,中国内地的媒介批评对中国媒介自身发展、相关学术研究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引领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如呈现出“无语”、“无理”、“无力”的状态。未来的媒介批评研究若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中外结合”、“内外结合”、“事理结合”。
1704865041
1704865042 1996年初,《现代传播》——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了中国内地首次媒介理论批评研讨会,共刊登发表了6篇文章,介绍了媒介批评的起源、定义、特性、职责、理念、方法等。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我们注意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内地的媒介批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对中国媒介自身发展、相关学术研究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引领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媒介批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无语”、“无理”、“无力”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未来的媒介批评研究应当加强“中外结合”、“内外结合”、“事理结合”。
1704865043
1704865044 今天,两岸三地的新闻传播界同仁首次聚集于此,对媒介批评展开研讨,这将为十几年来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也将为中国媒介批评接下来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电视发展50周年,这又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增加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在中国媒介批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704865045
1704865046 一、媒介批评的意义
1704865047
1704865048 媒介批评与大众媒介的发生发展相伴相随,以美国为例,媒介批评往往是在大众媒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负面问题时,担当着矫正、监督、制衡的角色、职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流行着煽情主义、商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争相报道黄色、暴力、毒品、犯罪、灾难等负面信息,引起政府、研究者、读者的强烈不满,因此,美国新闻界开始反省,展开新闻自律大讨论,在这种背景下媒介批评应运而生。至今为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其媒介批评研究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内地,媒介研究也只有十几年。尽管如此,中国内地的媒介批评研究还是对媒介自身发展、媒介学术研究的拓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引领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上一页 ]  [ :1.7048649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