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65306e+09
1704865306
1704865307 特步——国足,猪一般的感觉!
1704865308
1704865309 安踏——国足,永不进步
1704865310
1704865311 蒙牛——每年一场球,坑死中国人
1704865312
1704865313 美的——如果没有中国足球,原来生活可以美的
1704865314
1704865315 脑白金——今年比赛不进球呀,不进球,不进球,要进就进乌龙球
1704865316
1704865317 七匹狼——与猪共舞,尽显国足本色
1704865318
1704865319 海尔——不射到永远,输球到永远
1704865320
1704865321 六必治——自从看了中国足球,胃口没了,吃嘛嘛不香了,请认准了中国国足[51]根据标语口号的改编:以中国举重连连夺金为荣,以中国男足场场败退为耻
1704865322
1704865323 以中国男篮越战越勇为荣,以中国男足越踢越臭为耻
1704865324
1704865325 以中国跳水长盛不衰为荣,以中国男足脑残低能为耻
1704865326
1704865327 以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荣,以中国男足不思进取为耻
1704865328
1704865329 以中国射击翻身雪耻为荣,以中国男足不可救药为耻
1704865330
1704865331 以中国射箭六箭逆转为荣,以中国男足无人会射为耻
1704865332
1704865333 以中国乒乓称雄世界为荣,以中国男足亚洲无名为耻
1704865334
1704865335 以中国体操完美爆发为荣,以中国男足缩头乌龟为耻[52]从网络批评的文本看,这是一个加速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升级、恶化的过程。在欲望的刺激下,网络批评语言的暴力程度加深。除了文本形式的批评产品外,还出现了视频等更为新鲜的样式。例如,批评男足的视频就有:
1704865336
1704865337 《恶搞〈遗嘱〉版国足》、《国足之歌〈死了都不进〉》、《恶搞足球审犯人》(方言版)、《菊花台(方言版)》、《恶搞国足版〈七里香〉》、《唐伯虎点国足》、《国足勇夺世界杯冠军》、《看国足还是看A片》、《猪坚强国足(猪)版》、《国足好汉歌》、《芙蓉姐姐恶搞〈国足欢迎你〉》,等等。这种影像批评加入了“恶搞”的元素,用戏仿、夸张、反讽等手法,对男足进行批评、嘲弄。但由于“恶搞”的滥用,也使得网络媒介批评充满了异样的氛围与复杂的心态。
1704865338
1704865339 商业逻辑主导下的网络世界,点击率就是生命。为获得网民的眼球,进而赢得广告收入,网络媒体就必须生产欲望,并将欲望售卖给网络消费者。按照经济学的“大数法则”,市场上什么产品受欢迎,就生产什么;什么产品卖得好,就推销什么。中国男足的失利及其为人诟病的做派,引发了网民潮水般的批评。网络媒体就积极跟进,大力生产,刺激消费,赢得利益,例如单是百度贴吧就开通了中国队、中国足球、国足、国奥、中青队、中超、中国足球明星、其他足球俱乐部及赛事等多个平台,供网民宣泄欲望,而网民的反应也极为热烈,评论、跟帖等数量之多、更新速度之快,着实让人惊异网络巨大的生产能力。
1704865340
1704865341 三、消费异化:纵欲后的伦理迷失
1704865342
1704865343 鲍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后现代消费社会,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角,是当今社会流行的风尚。有消费就有生产,而消费得越多,生产得就越多。网络就这样不断地制造产品,提供服务,制造欲望,让网民尽情地消费。而从消费的角度看,网民花钱付费使用网络,他们的网络行为不是免费的,因此网民就是网络产品与服务的当然消费者。而网络媒介批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行使批评权的消费市场。网民发表意见,开展批评,表达主张,就是一个消费网络产品与服务的过程,本来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实际运作当中,这个市场发生了方向偏差与理念迷失。因为,正常的消费伦理发生了变异。市场变样了,消费也随之异化了。
1704865344
1704865345 所谓的“消费异化”,其实是指消费背离了它自身的内涵,违反了自身的逻辑,发生了价值的偏向。它始终牢牢地操纵人的消费行为,使人的价值目标发生混乱,进而产生自我的错乱与迷失。也就是说,消费不仅仅只是目的,它更变成了满足欲望的一种加速器。消费异化就是欲望生产失去控制后的必然结果,它对网络媒介批评有着很大的影响。
1704865346
1704865347 当下的网络媒介批评极为红火、热闹。对男足说得越严厉,就越能赢得关注;对男足骂得越狠,就越能吸引眼球。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53]网络媒介批评的情况就是如此。借助网络批评的平台,许多网民因其大胆无常的言语、宣扬暴力的行为,成为网络名人,得到了很高的网络地位,获得了很大的吹捧,赢得了众多的粉丝,得到了极大的欲望满足与消费快感。而反过来这种满足又更加刺激了攫取的欲望,让人变得更加贪婪,从而加剧了人的异化、人性的分裂。
1704865348
1704865349 消费的异化,极大地扭曲了人的心态,严重伤害了媒介批评的品格,也挑战了消费伦理的尊严。在欲望生产的刺激之下,网络消费行为变得下流、暴力。网络批评也失去了原有的功用,对人的尊重荡然无存,话语权也变异为话语霸权。对中国男足的网络批评,最终达到了恶劣的极端。例如,在网络上就出现了这种非常暴力的样式[54]:
1704865350
1704865351
1704865352
1704865353
1704865354 这种变异的网络批评产品,以网民的跟帖、转帖等方式而得以大规模的传播、扩散,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消费也走入了一个怪圈,不能自拔。网络上的污言秽语随处可见,许多网络批评的手法粗暴、下作,为人所不齿。但是越是暴力的、肮脏的批评,越受欢迎,点击率越高,跟帖评论越多。而正常的、理智的、文明的批评受到抑制与打压,这简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定律的网络写照。在批评的名义下,欲望成为“一个晦暗不明、深不见底的物自体,开始恶魔般地横冲直撞,毫无目的和理性地自我推进,像一个狰狞的神祗。”[55]
1704865355
[ 上一页 ]  [ :1.7048653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