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882405e+09
1704882405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矛盾,处理得当,矛盾将化成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处理不当,矛盾也会阻挠整个事物发展的进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多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稳定机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经常地把人民的不满表达出来,化解掉。舆论监督作为人们表达意志、反映心声、体现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有效手段,常常揭示出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矛盾被暴露出来,就已经可以满足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满足人们表达和申诉的愿望和要求。如果再在舆论的压力下得到合理的解决,必将大大鼓舞人心,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任何矛盾都不能长期积压和压抑,否则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致使矛盾在特定的时期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发泄出来。
1704882406
1704882407 从另一个方面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舆论监督越来越趋向理性化。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暴露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重要的是,理性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从而表明,党和政府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革除自身弊病。现实告诉我们,回避群众关切的问题,无异于主动放弃舆论阵地,或企图用“重锤击鼓声”来压倒“小号声”,必将使人们把自己的思考和愤懑化为更大的牢骚和不满,引起社会动荡。当然,对于敏感问题的报道和关注,要掌握分寸,注意策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予以引导。讲困难要重分析成因,讲风险力求提出对策,讲成绩要令人信服,讲忧患要催人奋起。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优势,帮助人们摆脱扑朔迷离的现实困扰,化失望为希望,化牢骚为积极参与,达到化解矛盾、稳定大局的目的。有关贪污腐败案件或事例的报道,暴露了党和政府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对这些案件的处理,对责任人有力的惩罚,又大快人心。舆论监督又成为群众鼓舞士气,展示党和国家力量的重要途径。
1704882408
1704882409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悉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指责之声,重视和鼓励舆论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舆论监督不是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而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声乐调试。批评天下之不平、不公,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是监督政府、官员等权力机关或权力人物的主要方式。如果全社会都能培养良好的舆论监督意识,那么必将大大增强整个社会抵御各种不良侵害的能力。因此说,舆论监督是奏响社会和谐主旋律的基本乐调,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704882410
1704882411 实现现代化无疑是中国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梦想,在进入21世纪的飞速发展之后,中国人开始享受现代化目标的逐步实现带给我们的精彩生活。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承受了太多辛酸和血泪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的目标模式,相信聪明睿智的中华民族必定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
1704882412
1704882413 〔1〕何传启:《什么是现代化?》,转引自http://www.cas.ac.cn。
1704882414
1704882415 〔2〕于维栋:《中国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1950~2050年)》,转引自http://www.modernization.com.cn/yu—ppt.pdf957k2003-2-17。
1704882416
1704882417 〔3〕[日]福泽渝吉:《文明论概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0页。
1704882418
1704882419 〔4〕《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
1704882420
1704882421 〔5〕《人民日报》2002年7月17日。
1704882422
1704882423 〔6〕《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1704882424
17048824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1704882426
1704882427 〔8〕虞崇胜:《浅议政治文明建设》,《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704882428
1704882429 〔9〕郑慧:《政治文明:含义、特征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704882430
1704882431 〔10〕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学习时报》2002年第10期。
1704882432
1704882433 〔11〕王强华:《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2页。
1704882434
1704882435 〔1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1704882436
1704882437 〔13〕《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76页。
1704882438
1704882439 〔14〕刘鉴强:《宝马案疑云》,《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
1704882440
1704882441
1704882442
1704882443
1704882444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1704881286]
1704882445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社会评价体系
1704882446
1704882447 舆论监督的内在支撑是价值观念。这里的价值观念不仅对民众有引导和驱动的作用,其本身也是舆论者心声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此说,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既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社会评价体系的向度,又能要求和推动社会评价体系的进一步科学化。
1704882448
1704882449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地认知与合理地评价是当代人类自觉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必要前提。而社会评价既要对人们活动的产物和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一些人们直接的生存和活动环境进行评价,也要对人们既有的评价和各种价值关系进行评价,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有效地从事社会性活动。舆论监督既从外部检验和监督社会评价的科学化程度,同时本身又作为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从内部推进整个社会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进程。
1704882450
1704882451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1704881287]
1704882452 第一节 社会评价
1704882453
1704882454 一、社会评价的基本特征
[ 上一页 ]  [ :1.7048824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