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897806
狩野探幽作
1704897807
1704897808
因此,在《万叶集》的和歌里没有阴郁和苦闷,读后给人以格调明快、强劲的感觉。后人称它为“ますらをぶり”[19] 。这大概可以说是古代日本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吧!
1704897809
1704897810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经》的三百篇诗虽有形形色色的内容,但若用一句话来表达,则可以说就是将心情予以率直地表述。所以,《诗经》与《万叶集》其实有一脉相通之处。当然是《万叶集》模仿了《诗经》。
1704897811
1704897812
虽然《万叶集》是一部收集了450年间诗歌的歌集,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其歌风也多少有所变化。在学术界,既有把它分为四个时期而加以解说的,也有把它分为三个时期而对各个时期的特色加以诠释的。若按照三期分类法,则中期便是以藤原为都城的时代。在该时代,产生了作为当时艺术最高峰的和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歌人是柿本人麻吕(约660~约720)和山部赤人(生卒年无考)。这两人的歌风可视为“万叶”调的代表。下面就以二三首这一时期的歌为例,简要论述一下“万叶”调的特色。
1704897813
1704897814
かればかり恋ひつつあらずは高山の盘根し枕きて死なましものを
1704897815
1704897816
(热恋如斯苦,何如不恋时,高山山顶上,卧死更为宜[20])。
1704897817
1704897818
这首歌是《盘姬皇后思仁德天皇御作歌四首》中的一首。歌中把皇后热恋天皇的炽热情感用强烈的语调率直地表现了出来,所谓“盘根し枕きて”(卧死山顶[21] )或“ものを”[22] 的表现形式,与此情感正相呼应。
1704897819
1704897820
下面介绍两首人麻吕的歌:
1704897821
1704897822
足曳きの山川の端の濑るなへに弓月が岳に云立ちわたる
1704897823
1704897824
(山河湍急处,流水响声高,弓月山头上,云兴似海涛)
1704897825
1704897826
“足曳”(湍急)是山川的铺垫语。此处所唱出的景况确实宏大。山川的湍急流水声与山峦云尖的景致,正好用“なへに”这个词连接了起来。一方面是听觉的世界,另一方面则是视觉的世界,两者被作者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这种境地是宏大的,而境地之宏大又说明了作者心胸的宏大。而且后句还用庄重稳妥之力把前句接住,从而像是再一次酿造成了某种雄浑之气象。第五句由二音和五音组成,形成了力量很强的韵律,使之与景观的宏大相呼应。
1704897827
1704897828
东の野に阳炎の立つ见えてかへりみすれば月倾きぬ
1704897829
1704897830
(东野曙光现,东方露彩霞,回头西向望,月已向西斜)
1704897831
1704897832
这首歌据说是人麻吕三十岁前后所作。后来成为文武天皇的轻皇子(683~707),十一岁时曾游猎安骑野,当时人麻吕作为舍人相伴而行,并与群臣一起创作了这首歌。不过这只是当时所作歌中的一首。
1704897833
1704897834
这首歌的意境也很宏大,前句叙述了东边的游丝(云雾),后句叙述的是西边的斜月,作者用“见ぇて”(眺望)和“かへりみすれば”(回头望)把两者连接在一起,第五句由二音、五音句构成。这种手法与前一首歌极为相似。不过,根据“かへりみすれば”这种略微显示作者意图的句子,便不能不产生境意浑一的世界有被短暂维持的感觉。因此我以为,从雄浑的境意一体观来说,该句与前句相比略显不足。
1704897835
1704897836
以上所引的人麻吕的歌,其宏大的自然之境,其实就是他本人的心。这首歌的视野与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是相通的。
1704897837
1704897838
从陶渊明这首诗的字句搭配中可以看出:“采”与“见”是相呼应的,“东”与“南”也是相呼应的。
1704897839
1704897840
这首诗确实出于天然,可以说是不留斧凿之痕迹的造化之工。夏目漱石在《草枕》中曾这样评价陶渊明的这首诗:“无丝毫人间之俗气,唯有纯而又纯的大自然。”用这段话来评价人麻吕上面的那首歌亦可谓恰如其分。可以说,像这样的自然性也是简素精神的特质之一。
1704897841
1704897842
据《东坡志林》记载,苏东坡曾评论陶渊明的“见南山”句曰:
1704897843
1704897844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即此一篇,神气索然。采菊过后,偶然见山。初之用意,颇合景意。故喜之。识者以“见”为“望”。
1704897845
1704897846
在文选体里以“见”为“望”,东坡的这一评语极为恰当。再看人麻吕的歌,“泰东ノ翠霞(かへりみすれば)”(泰东的翠霞回头望)这样的句子,不能不略带一些境意之调和的伤感。若拿陶渊明的诗作比较,则相当于“望南山”的诗句。而“望南山”在渊明那里是见南山的意思,其中也有境意一体的伤感。不过“见南山”在渊明看来,并非真正见到南山,而是南山即渊明、渊明即南山这样的境意一体之境界。因此东坡评论以“见”为“望”是“神气索然”,实属至论。
1704897847
1704897848
山部赤人的歌中有以下几首是脍炙人口的:
1704897849
1704897850
田児の浦ゆうち出でみればま白にぞ不尽の高岭に雪はふりける
1704897851
1704897852
(出得田儿浦,遥看富士山,雪飘高岭上,一片白银般)
1704897853
1704897854
这首歌是不尽山(即富士山)长歌的反歌,读后就像见到了一首平凡的叙景之歌。然而该诗并不陷于平凡,从中仍可感受到既娴静朴实又充满生命力的独白。歌里边“ま白にぞ”(雪白)之用词与“ふりける”(飘落)相搭配的调子,在语法上充分凸显出“ぞ……ける”(感叹语气)那样的咏叹。
1704897855
[
上一页 ]
[ :1.704897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