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903786e+09
1704903786 [316]Seventh-day Adventist,新教教派,复临派中的一支,该派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周六为一周第七天作为安息日。——译注
1704903787
1704903788 [317]即讲述上帝创造世界的文字,进化论与这几句矛盾。——译注
1704903789
1704903790 [318]这两处引文见梅纳德·希普利(Maynard Shipley):《现代科学战争》(The War on Modern Science,纽约,1927年),第130,254—255页。这样的言论属于福音派的主流传统,但是,它们也反映出在这一时期,这个传统变得越来越激烈。对比内战之前的一位循道宗布道师詹姆斯·B.芬利(James B. Finley),他的说法就更温和:“我很想知道,这么多的书都没有害处吗,它们让心灵偏离了《圣经》。”《自传》(Autobiography,辛辛那提,1854年),第171页。
1704903791
1704903792 [319]布莱恩曾评论说,“今日公立学校系统的最大威胁便是……无神”。见《平民》(The Commoner),1920年2月,第11页。布莱恩焦虑不安,因为他从全美国的父母那里不断听说,“这个国家的学校都在破坏他们孩子的信仰”。《回忆录》(芝加哥,1925年),第459页。关于反进化论文献中的这一主题,见诺曼·F.福尼斯(Norman F. Furniss):《基要主义者的争论,1918—1931》(The Fundamentalist Controversy,1918—1931,纽黑文,1954年),第44—45页。
1704903793
1704903794 [320]Primitive Baptist,保守派浸礼宗,信奉加尔文主义。——译注
1704903795
1704903796 [321]Clarence Darrow(1857—1938),美国著名律师,美国民权同盟领袖,曾在斯科普斯审判中担任辩护律师,反击布莱恩,而且不计报酬。——译注
1704903797
1704903798 [322]莱斯利·H.阿伦(Leslie H. Allen)编:《布莱恩和达罗在代顿》(Bryan and Darrow at Dayton,纽约,1925年),第70页;这本著作编辑了这场审判的记录和其他材料。
1704903799
1704903800 [323]黑体字为我所加;见雷·金杰(Ray Ginger)对斯科普斯审判的出色研究:《六天还是永远?》(Six Days or Forever?,波士顿,1958年),第2,17,64,134,181,206页。
1704903801
1704903802 [324]金杰:前揭,第40,181页;参见布莱恩的《〈旧约〉名人录》(Famous Figures of the Old Testament),第195页;《七个争议问题》(Seven Questions in Dispute),第78,154页;《照着他的形象》(In His Image,纽约,1922年),第200—202页;《平民》,1921年8月,第3页;1922年11月,第3页。
1704903803
1704903804 [325]布莱恩:《正统基督教对垒现代主义》(Orthodox Christianity versus Modernism,纽约,1923年),第14,26,29—30,32,42页;参见金杰:前揭,第35,40,181页。布莱恩说:“圣言之美就在于,专家难以意会。”当有些大城市的报纸认为,代顿居民组成的陪审团没有能力判决这个关键议题时,布莱恩表示:“按照我们的政府体系,人民参与所有事情,可以信任他们,让他们决定一切,我们的陪审团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这起案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少数人能利用法庭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校吗?”在这场争议中,渴望胜利已久的、倒霉的布莱恩又出了一个大纰漏。他好像觉得稳操胜券了。在一次基要主义派会议上,他发言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多数人这边。”金杰:前揭,第44,90页。在当时,关于布莱恩式民主、他对福音派的同情以及他的反智主义思想这三方面的联系,约翰·杜威的评述比较精妙,见《美国知识分子的前线》(“The American Intellectual Frontier”),《新共和》(New Republic),第XXX卷(1922年5月10日),第303—305页。
1704903805
1704903806 [326]《正统基督教对垒现代主义》,第29,45—46页;参见《公立学校中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 in Public Schools”),《平民》,1923年1月,第1—2页。
1704903807
1704903808 [327]金杰:前揭,第88页。
1704903809
1704903810 [328]Inherit the Wind,这个题目来自《旧约·箴言》11:29。这部戏在1955年开始上演,针对的是当时盛行的麦卡锡主义。——译注
1704903811
1704903812 [329]W. J.卡什(Cash):《南方的心智》(The Mind of the South,纽约,1941年),第337—338页。
1704903813
1704903814 [330]在测验中,40%的人选“否”,30%的人选“是”,24%的人选“不清楚”。H. H.雷默思(Remmers)和D. H.雷德勒(Radler):《美国青少年》(The American Teenager,印第安纳波利斯,1957年)。霍华德·K.比尔(Howard K. Beale)论述过20世纪30年代进化论教育遭受的压力,见其《美国教师自由吗?》(Are American Teachers Free?,纽约,1936年),第296—297页。
1704903815
1704903816 [331]他们对道德的忧虑并非经不起推敲。按照基要主义者的看法,儿童的信仰缺失恰恰预示着道德的缺失。他们常说,在人出自低等生命这种思想里,天然就包含了“肉欲的享受”;他们的说法意味着,除了其他方面的恐惧之外,进化论争议也激起了某种程度的性恐惧。
1704903817
1704903818 [332]在这方面,我得益于保罗·卡特(Paul Carter)和罗伯茨·莫茨·米勒(Roberts Moats Miller)对美国宗教中的社会性逆流思潮的出色研究,前者见《社会福音的衰落与复兴》(The Decline and Revival of the Social Gospel,伊萨卡,1954年),后者见《美国新教与社会争议》(American Protestantism and Social Issues,教堂山,1958年)。
1704903819
1704903820 [333]在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编的评估新型美国右派的论文集《新型美国右派》(The New American Right,纽约,1955年)中,连同我在内,还有其他几位作者都忽视了极右翼的基要主义立场,或者仅仅偶做关注。但读者可以参考这本论文集的新版《激进右派》(The Radical Right,纽约,1963年)中的一些新文章。拉尔夫·洛德·罗伊(Ralph Lord Roy)的著作《不合的使徒》(Apostles of Discord,波士顿,1953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最为翔实。虽然作者写作时怀着揭丑和曝光的心态,但是引证广泛,文献颇丰。关于极右翼最近的发展,见大卫·但泽(David Danzig)的《激进右派与基要主义少数派的兴起》(“The Radical Right and the Rise of the Fundamentalist Minority”),《评论》(Commentary),第XXXIII卷(1962年4月),第291—298页。
1704903821
1704903822 [334]列奥·洛文塔尔和诺伯特·古特曼:《骗子先知》(纽约,1949年),第109—110页;两段引文出自杰拉德·L. K.史密斯和查尔斯·B.哈德逊。
1704903823
1704903824 [335]Disciples of Christ,美国传统新教之一,与长老会、公理宗、循道宗并列。教制采用会众制。——译注
1704903825
1704903826 [336]关于温罗德、史密斯、诺里斯、麦金泰尔,见罗伊:前揭;卡特:前揭,第4章;米勒:前揭,第11章;麦克洛夫林:《他的大名是比利·桑迪》,第290,310页。关于基要主义和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见《纽约时报》,1961年4月23日和10月29日;特里斯·科芬(Tris Coffin):《雅虎回来了》(“The Yahoo Returns”),《新领袖》(New Leader),1961年4月17日。
1704903827
1704903828 [337]麦克洛夫林:《他的大名是比利·桑迪》,第281页。
1704903829
1704903830 [338]据我所知,在论及这种普遍偏见思想的作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E. L.哈特利(Hartley)的著作。他曾让他的大学学生按照自己的接受度来对各个国家和种族做出评价。在他的列表中,有三个虚构的种群,达尼埃尔人、皮仑人和瓦隆人。对真实存在的种群所表达出的偏见与对虚构种群的偏见呈正相关,这表明了存在着一种思想,它会针对任何事情做出带有某种敌意的反应。见哈特利:《偏见问题》(Problems in Prejudice,纽约,1946年)。关于宗教正统与种种不宽容的关系,见萨缪尔·A.斯托弗(Samuel A. Stouffer):《共产主义、服从与公民自由》(Communism,Conformity,and Civil Liberties,纽约,1955年),第140—155页;T. A.阿多诺(Adorno)等:《专制人格》(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纽约,1950年),第6章和第18章。
1704903831
1704903832 [339]摩尼教强调世界善恶二元,常被用来形容非黑即白的伦理观。——译注
1704903833
1704903834 [340]Credo quia absurdum est,古代神学家德尔图良在《论基督的肉身》中的名言,越是荒谬的东西(如基督的受刑和复活),越是超越人的理性局限,因此需要信仰来支撑人去接受荒谬的超验事物。——译注
1704903835
[ 上一页 ]  [ :1.7049037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