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904348
1704904349
[593]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天主教信仰的总统,在新教盛行的美国,这是消极因素。——译注
1704904350
1704904351
[594]指肯尼迪妻子杰奎琳·肯尼迪主持的白宫翻新工程,她聘请了很多艺术家,如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弗兰西斯·杜邦(Francis du Pont)负责布置室内工艺品,室内设计大师斯蒂凡·布丹(Stéphane Boudin)负责屋中的装潢。1962年,新修的白宫通过电视进行了宣传。——译注
1704904352
1704904353
[595]Pablo Casals,西班牙著名大提琴师,肯尼迪曾邀请他在新修的白宫演出,授以总统自由勋章。——译注
1704904354
1704904355
[596]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主人公是商人柯帕乌。——译注
1704904356
1704904357
[597]William Dean Howells(1837—1920),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奠定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译注
1704904358
1704904359
[598]《小说里的商人》(“The Businessman in Fiction”),《财富》(Fortune),第XXXVIII卷(1948年11月),第134—148页。
1704904360
1704904361
[599]生卒年为1835—1919年,工业兴盛,进步主义开启的时期。——译注
1704904362
1704904363
[600]生卒年为1863—1947年,这里指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译注
1704904364
1704904365
[601]马布尔·纽克默(Mabel Newcomer):《大企业高管》(The Big Business Executive,纽约,1955年),第7页;关于高管声望的衰落,见第131页。
1704904366
1704904367
[602]Averell Harriman(1891—1986),杜鲁门时期任商业部长,也担任过驻英大使、驻苏联大使,他出身著名的铁路巨头哈里曼家族。——译注
1704904368
1704904369
[603]Herbert Lehman(1878—1963),出身著名的犹太金融巨头雷曼家族。——译注
1704904370
1704904371
[604]G. Mennen Williams(1911—1988),肯尼迪总统时期任助理国务卿,负责非洲事务。他的父亲是德国移民,创立了个人护理品牌门南,现属于高露洁——棕榄公司。——译注
1704904372
1704904373
[605]Warren G. Harding(1865—1923),美国第二十九任总统,共和党人,1921年当选,死于任上。在任以懒政,重视商业著称。——译注
1704904374
1704904375
[606]Calvin Coolidge(1872—1933),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哈定去世后,柯立芝递补为总统。本人也极为重视商业,在任期间是美国商业大步向前的时代。——译注
1704904376
1704904377
[607]沃伦·G.哈定:《政府的商业感》(“Business Sense in Government”),《国家商业》(Nation’s Business),第VIII卷(1920年11月),第13页。引用柯立芝的话,来自1923年12月美国报业编辑协会集会上的讲演,见威廉·阿伦·怀特:《巴比伦的清教徒》(A Puritan in Babylon,纽约,1938年),第253页。
1704904378
1704904379
[608]Edward Kirkland(1894—197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也研究经济史,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译注
1704904380
1704904381
[609]Henry George(1839—1897),进步时代的经济学家,代表作为《进步与贫困》,其主张的经济学观点被称为乔治主义。——译注
1704904382
1704904383
[610]爱德华·柯克兰:《商业界的梦与思,1860—1900》(伊萨卡,纽约,1956年),第81—82,87页。
1704904384
1704904385
[611]“乘船来到此处的,”爱默生认为,“并不是随便什么一群欧洲人;相反,大西洋是筛子,透过它,每座城市、每个宗族、每个家庭中,自由、喜欢冒险、灵敏、热爱美国的人,只有他们,或主要是他们,被带到这里。来到此处的,是肤白碧眼的欧洲人:留下的则是乌目黑泪的欧洲人。”《日记》(1851年;波士顿,河畔版,1912年),第VIII卷,第226页。
1704904386
1704904387
[612]参见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The Rights of Man)中的说法:“美国在每个方面的革新上都取得了迅猛的进步,从其中可以合理地得出,如果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各个政府也从美国式的原则开始,或者不曾在当初就因此而腐坏堕落,那么到这个时代,这些国家就必定会比现在处于更为优越的状况之中。”《著作集》,蒙丘尔·D.康威编(纽约,1894年),第II卷,第402页。
1704904388
1704904389
[613]阿瑟·A.艾克奇(Arthur A. Ekirch):《美国的进步观,1815—1860》(The Idea of Progress in America,1815—1860,纽约,1944年),第126页。我得益于第4章中有关美国人对技术的信仰的文献资料,尽管我觉得,作者将这一信仰完全视作对科学的信仰,略有不确,因为所涉及的主要是应用科学。整部作品对于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精神性的讨论,还是很有启发的。
1704904390
1704904391
[614]《著作集》(波士顿,1906年),第VI卷,第210页(1853年2月27日)。
1704904392
1704904393
[615]Manifest destiny,19世纪美国的著名概念,指美洲为天选命定之地,美国应该不断扩张,满足这一命运。——译注
1704904394
1704904395
[616]艾克奇:前揭,第175页。
1704904396
1704904397
[617]柯克兰:前揭,第86,106页;欧文·G.怀利(Irvin G. Wyllie):《美国的自我奋斗者》(The Self-Made Man in America,新布伦斯维克,新泽西,1954年),第104页。对于自己这番话,福特的解释还是做了说明:“我并不是说,它就是空话。它对于我才是空话……是我,根本不需要它。”阿兰·内文斯(Allan Nevins):《福特:扩张和挑战,1915—1933》(Ford: Expansion and Challenge,1915—1933,纽约,1957年),第138页。
[
上一页 ]
[ :1.7049043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