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904463e+09
1704904463 [650]柯克兰:前揭,第69—70页。
1704904464
1704904465 [651]柯克兰:前揭,第101页。
1704904466
1704904467 [652]W. A.克罗夫特(Croffut):《范德堡家族及其财富史》(The Vanderbilts and the Story of Their Fortune,芝加哥和纽约,1886年),第137—138页。
1704904468
1704904469 [653]伯顿·J.亨德里克:《安德鲁·卡内基传》(纽约,1932年),第I卷,第60页。
1704904470
1704904471 [654]《商业帝国》(The Empire of Business,纽约,1902年),第113页。
1704904472
1704904473 [655]怀利:前揭,第96—104页。
1704904474
1704904475 [656]乔克托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卡内基认为,古典知识关乎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也是外族,其语言文化对于美国人毫无用处。——译注
1704904476
1704904477 [657]《商业帝国》,第79—81页;参见第145—147页。
1704904478
1704904479 [658]柯克兰:前揭,第93—94页。
1704904480
1704904481 [659]怀利:前揭,第113页;见第107—115页,很出色地简述了1890年之后商业界对教育的态度转变。
1704904482
1704904483 [660]见法兰西斯·W.格里高利(Frances W. Gregory)与艾琳·D.诺伊(Irene D.Neu):《19世纪70年代美国实业精英:其社会出身》(“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lite in the 1870’s:Their Social Origins”),载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编:《企业人》(Men in Business,剑桥,马萨诸塞,1952年),第203页;可比较19世纪70年代一批人与1901—1910年一代,后者见于威廉·米勒的《美国史学家与商业精英》(“American Historians and the Business Elite”),《经济史杂志》(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第IX卷(1949年11月),第184—208页。在19世纪70年代,37%的高管接受过大学教育;在1901—1910年,数字为41%。关于官僚制企业的职业经历的出现,见米勒的论文:《企业官僚制中的企业精英》(“The Business Elite in Business Bureaucracies”),载《企业人》,第286—305页。
1704904484
1704904485 [661]马布尔·纽克默:《大企业高管》(纽约,1955年),第69页。在1950年,作者得出结论(第77页):“公认的是,大学学位是在大公司取得事业成功的入场券,即使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也许是体力劳动。”约瑟夫·A.卡尔在其《美国阶级结构》(纽约,1957年),第93页的研究中颇有启发地指出:“对于当代美国,如果要用唯一一种极为简化的、作为阶级差异基础的区分,来取代马克思的过时的划分,那么回答就是:拥有大学学位。”
1704904486
1704904487 雇主有时会对成为自我奋斗者这一理想表达某种仪式般的忠诚,为此,会让明显注定成为高管的新雇员,从次要岗位上接连迅速晋升。这美其名曰从基层学习业务,但这一做法主要是推荐给高管的儿子或女婿。
1704904488
1704904489 [662]小威廉·H.怀特:《组织人》(铁锚版,1956年),第88页。
1704904490
1704904491 [663]Abraham Flexner(1866—1959),美国教育家,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译注
1704904492
1704904493 [664]托斯丹·凡勃仑:《美国的高等教育》(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纽约,1918年),第204页;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美国、英国、德国的大学》(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纽约,1930年),第162—172页。
1704904494
1704904495 [665]彼得·F.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商科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财富》,第XLII卷(1950年8月),第116页。对于这些院校及其问题的概述,见L. C.马绍尔(Marshall)编:《大学的商学院》(The 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芝加哥,1928年);弗兰克·C.比尔森(Frank C. Pierson)等编:《美国商人教育:大学——学院商业管理项目研究》(The Education of American Businessmen: A Study of University-College Program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纽约,1959年)。
1704904496
1704904497 [666]同上,第150,152,227—228,233,235页;第16章全章。
1704904498
1704904499 [667]康维尔是浸礼会牧师,《钻石田》是他著名的演说,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有人卖掉了房产去寻找钻石,但钻石矿其实就在自己的家里,被买主获得。因此主题就是,人应该在自己的社会中寻找财富,不必外求。——译注
1704904500
1704904501 [668]Norman Vincent Peale(1898—1993),荷兰归正宗牧师,影响了总统特朗普,代表作是励志书《积极的思维力》。——译注
1704904502
1704904503 [669]《自信生活指南》(A Guide to Confident Livin,纽约,1948年),第55页。
1704904504
1704904505 [670]《自信生活指南》(A Guide to Confident Livin,纽约,1948年),第viii,14,108,148,165页。
1704904506
1704904507 [671]H. Richard Niebuhr(1894—1962),美国著名神学家,深受卡尔·巴特的影响,代表作《基督与文化》。——译注
1704904508
1704904509 [672]《20世纪的宗教实利主义》(“Religious Re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收入D. C.麦金托什(Macintosh)编:《宗教实利主义》(Religious Realism,纽约,1931年),第425—426页。
1704904510
1704904511 [673]Raymond Fosdick(1883—1972),美国著名律师,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代理人,为小约翰·洛克菲勒撰写了传记。——译注
1704904512
[ 上一页 ]  [ :1.7049044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