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914431
一个称为“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的希腊故事说,一条木船有的木板破旧了,就置换了新木板,如此不断置换下去,终于这条木船的每块木板都更换过了,没有一块木板是原来的木板,可是这条木船看上去还是原来的那条木船……。
1704914432
1704914433
[1]Robustness通常被译为不明其意的“鲁棒性”,比较准确的意思是“皮实”或“特别结实经得起折腾”的能力。
1704914434
1704914435
[2]按照分析哲学的说法,那些形而上学信念缺乏“真值”(truth value),即无以证明也无以证伪。分析哲学一度认为那些缺乏真值的信念不可信任,因此必须加以驱逐,后来才发现,许多缺乏真值的信念实为人类思想不得不依赖的基础观念,因此,形而上学得以回归。
1704914436
1704914437
[3]《周易·系辞上》。
1704914438
1704914439
[4]《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1704914440
1704914441
[5]《礼记·中庸》。
1704914442
1704914443
[6]《周易·系辞上》。
1704914444
1704914445
[7]《道德经·六十四章》。
1704914446
1704914447
[8]《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704914448
1704914449
[9]《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704914450
1704914451
[10]《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704914452
1704914453
[11]《礼记·中庸》。
1704914454
1704914455
[12]《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1704914456
1704914457
[13]赵汀阳:《第一哲学的支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228页。这里采用的笛卡儿公式的通行译法,其实更准确的译法应该是“思而在”,相应地,中国思想公式就应该是“行而在”。拉丁文的cogito或facio虽然在语法上包含“我”,但却是隐含的,正如古汉语的“思”或“行”也隐含着行为主语。
1704914458
1704914459
[14]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27页。李泽厚认为“度”可以看作是中国思想的“第一范畴”。
1704914460
1704914461
[15]《道德经·五十九章》。
1704914462
1704914463
[16]《周易·系辞下》。
1704914464
1704914465
[17]《论语·泰伯》。
1704914466
1704914467
[18]韩林德:《境生象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192~248页。韩林德认为,天地万物的分布和运行有其节奏,因此天道本身就是“大乐”。五音十二律正与五行五方、四时十二月暗合,所谓“律历融通”。据《吕氏春秋·卷六·音律》,十二律乃是以十二个月之“风”而定,《淮南子·卷三·天文训》也有相类之见。
1704914468
1704914469
[19]《礼记·乐记》。
1704914470
1704914471
[20]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1704914472
1704914473
[21]《周易·说卦》。
1704914474
1704914475
[22]《周易·坤·彖》。
1704914476
1704914477
[23]切斯特顿在《论鲁德亚德·吉卜林与世界变小》一文中说:一旦扎根于一个地方,地方性就消失了,人就像一棵树那样生长,拥有宇宙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的人“没有耐心成为任何事情的一部分”,他的世界比农民还要小,因为他总是呼吸某地的空气,而廷布图(非洲马里古城)的人却视廷布图为宇宙,他们呼吸的不是某地的空气,而是“世界之风”。见《异教徒》,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26页。
1704914478
1704914479
[24]《周易·系辞下》。
1704914480
[
上一页 ]
[ :1.7049144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