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35135
reminiscence, remembrance; act of recalling past experiences.
1705035136
1705035137
exuberance, luxuriance; overflow; excess.
1705035138
1705035139
squander, spend wastefully; scatter.
1705035140
1705035141
shorn, the past participle of shear , strip bare;cut off as with sword or clip off as with shears.
1705035142
1705035143
premonition of death, forewarning that death is not so far off, that death is in the offing.
1705035144
1705035145
symphony of colors, harmony of colors; such a delightful mixing of colors that one color brings out the richness of another.
1705035146
1705035147
resignation, uncomplaining endurance of sorrow or other evil.
1705035148
1705035149
exhilarating, enlivening; gladdening.
1705035150
1705035151
Hsin Ch‘i-chi, 辛弃疾(稼轩), poet, Sung dynasty, died 1198.
1705035152
1705035153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稼轩词,卷四,十九页)
1705035154
1705035155
Questions
1705035156
1705035157
1. In what way are the Chinese “past masters in the art of living”?
1705035158
1705035159
2. What scale of values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practical attitudes towards the problems of life and knowledge?
1705035160
1705035161
3. How is the Chinese viewpoint colored by the fact that the nation is old?
1705035162
1705035163
4. What is the spirit of early autumn? How does it characterize Chinese life?
1705035164
1705035165
参考译文
1705035166
1705035167
【作品简介】
1705035168
1705035169
《生活的目的》是林语堂所著《吾国与吾民》最后一章《结语》的第一部分,该书由纽约的约翰·戴出版公司1935年出版。
1705035170
1705035171
【作者简介】
1705035172
1705035173
林语堂(1895—1976),中国语言学家、作家。因《吾国与吾民》一书在美国和英国声誉鹊起,跻身中国及中国文明的最佳阐释者之列。
1705035174
1705035176
7 生活的目的
1705035177
1705035178
在概述了中国的艺术与生活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确是精通生活艺术的大师。他们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物质生活,其热忱决不下于西方,并且更为成熟,或许还更为深沉。在中国,精神的价值并未与物质的价值相分离,反而帮助了人们更好地享受自己命定的生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具有一种快活的性情和根深蒂固的幽默。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会对现世的世俗生活抱有一种粗野的热忱,并且融物质与精神两种价值于一身,这在基督徒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能够同时生活在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而不认为两者一定会有什么冲突。因为人类的精神是被用来美化生活,提炼生活的精华,或许还能帮助生活克服感官世界中不可避免的种种丑恶和痛苦,而不是用来逃避生活,或在来世找寻生活的意义。孔子在回答一位弟子关于死亡的问题时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和知识问题的庸俗、具体而实用的态度,而正是这种态度造就了我们现在国民生活及思维的特征。
1705035179
1705035180
这一立场为我们树立了多层级的价值尺度。这种生活标准适用于知识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解释了我们喜好与憎恶某一事物的原因。这种生活标准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不需要任何文字上的说明、界定或阐释。我认为也正是这种生活标准促使我们在艺术、人生和文学中本能地怀疑城市文明,而崇尚田园理想;促使我们在理智的时刻厌恶宗教,涉猎佛学但从不完全接受其合乎逻辑的结论;促使我们憎恶机械发明。正是这种对于生活的本能信仰,赋予我们一种坚定的常识,面对生活的万千变化以及智慧的无数棘手问题,可以做到岿然不动。它使我们能够沉着地、完整地看待生活,并维系固有的价值观念。它也教会了我们一些简单的智慧,比如尊敬老人,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接受生活,接受性别差异,接受悲哀。它使我们注重这样几种寻常的美德:忍耐、勤劳、节俭、中庸与和平主义。它使我们不至于发展某些怪异极端的理论,不至于成为自己智慧产品的奴隶。它赋予我们一种价值观,教会我们同时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告诉人们:归根结底,只有人类的幸福才是一切知识的最终目标。于是我们得以在命运的浮沉中调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这个行星之上。
1705035181
1705035182
我们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老人看来,我们民族的过去以及变化万端的现代生活,有不少是浅薄的,也有不少确实触及了生活的真谛。同任何一个老人一样,我们对进步有所怀疑,我们也有点懒散。我们不喜欢为一只球在球场上争逐,而喜欢漫步于柳堤之上,听听鸟儿的鸣唱和孩子的笑语。生活是如此动荡不安,因而当我们发现了真正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我们就会抓住不放,就像一位母亲在黑暗的暴风雨之夜里紧紧搂住怀中的婴孩。我们对探险南极或者攀登喜马拉雅山实在毫无兴趣,一旦西方人这样做,我们会问:“你做这件事的目的何在?你非得到南极去寻找幸福吗?”我们会光顾影院和剧场,然而内心深处却认为,相比荧幕上的幻象,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嬉笑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如此一来,我们便情愿待在家里。我们不认为亲吻自己的老婆必定寡淡无味,而别人的妻子仅仅因为是别人的妻子就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我们在身处湖心之时并不渴望走到山脚下去,我们在山脚下时也并不企求登至山顶。我们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花开堪折直须折。
1705035183
1705035184
人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场闹剧,有时最好做个超然的旁观者,或许比一味参与要强得多。我们就像一个刚刚醒来的睡梦者一样,看待人生用的是一种清醒的眼光,而不是带着昨夜梦境的浪漫色彩。我们乐于放弃那些捉摸不定、令人向往却又难以达到的东西,同时紧紧抓住不多的几件我们清楚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我们常常喜欢回归自然,以之为美和真正的、深沉的、长久的幸福的永恒源泉。尽管丧失了进步与国力,我们还是能够打开窗子,聆听金蝉的鸣声,欣赏秋天的落叶,呼吸菊花的芬芳。秋月朗照之下,我们感到心满意足。
[
上一页 ]
[ :1.7050351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