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045229e+09
1705045229 d.久仰→I have long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1705045230
1705045231 他们认为,上述汉语词语皆含生动形象,比如,其中的“树”、“矛”、“盾”、“拜”和“仰”等。相应的英语表达则无任何形象。
1705045232
1705045233 如此答卷,让人深思!
1705045234
1705045235 请问,国人以汉语为母语,还有谁能感受到“树立”中“树”的形象和美感?审美疲劳在作祟!“矛盾”一词,使用如此频繁,“矛”和“盾”的形象早已磨蚀得一干二净!“拜托”一词中的“拜”字,还能让我们从中体味“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的形象吗?至于“久仰”二字,对我们来说也许早就失去了“仰”字的形象美感——“抬头向上看”!
1705045236
1705045237 对同一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的美感确有强弱圆缺之别,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共性原因,也有其个性原因。
1705045238
1705045239 可庆幸的是,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能在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中,较少审美疲劳,能敏锐地察觉其美,产生较之native speakers更“敏锐的”语感。同样可庆幸的是,作为翻译学习者或工作者,我们能从两种语言的对比中,寻找到“参照物(reference)”,反观汉语,我们又能重新发现它的美,增强汉语美感。达到“久居兰室而能闻其香”之语言理想境界。
1705045240
1705045241 清代袁枚在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就谈到了审美环境对欣赏的作用。文中说:“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他指出,“天台”、“雁荡”、“匡庐”这些瀑布未尝不奇,但“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虽欢易别”。接着他又从正面举了粤东峡江寺瀑布的例子,指出:“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于是水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诗兴大发,“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他认为,“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1705045242
1705045243 这段文字集叙事与哲理于一身,融写景与议论于一体。几可一读三唱。粤东峡江寺瀑布之所以在作者看来胜过他所列数的天下名瀑,诸如“天台”、“雁荡”、“匡庐”等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峡江寺瀑布“瀑旁有室”,用现在流行表达,那就是有了一个“观景平台”。众多天下名瀑所以让游人“不得从容以观”,而“虽欢易别”,皆因“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由此,不妨做此联想——学习汉语,为我们观外语搭建了一个观景平台,反过来,掌握了一门外语,又等于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新观景平台,以反观汉语。如此“从容以观”,便易获得鲜活语言美感,“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1705045244
1705045245
1705045246
1705045247
1705045248 翻译美学 [:1705043525]
1705045249 翻译美学 第二章 美感的生成要素
1705045250
1705045251 翻译美学 [:1705043526]
1705045252 1 非智力因素:情商与知识
1705045253
1705045254 1.1 情商
1705045255
1705045256 情商是什么?情商(EQ)和智商(IQ)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情商是一种非智力性的因素。美感生成,美感生成之强弱程度,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情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位成功者来说,智商的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了80%。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耶鲁大学和新罕布什大学的两位学者认为,所谓“情商”,乃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1705045257
1705045258 据此,我们若将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美学,是否能对“情商”做新的诠释:情商,对译者而言,乃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原作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的能力。
1705045259
1705045260 “感受”二字被突出地置于首位。为什么?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作用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美感在很大意义上即“情感体验”。情感体验贯穿于美感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是美感发生的内在动力。情感体验的强弱正是美感强弱程度的标志。
1705045261
1705045262 审美需要敏锐的美感,而敏锐的美感则需要高“情商”,如此审美,才富有激情。如此审美,才会对存在于世间万物的美的元素感觉敏锐。世间万物之美,皆“心有灵犀一点通”。美女、美山、美水、美字、美句、美文、美食、美乐、美茗、美画,甚至美梦,皆相通也。苏东坡的词“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就能演绎出此中诸元素相通相连的道理。西湖的美山美水,非苏东坡的才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才思,非遇西湖的美山美水不足尽其才。
1705045263
1705045264 美学家桑塔耶那曾经把美感比作“性欲”。他认为男人只有对女性多情,他才能变得同时对其他影响也敏感,而且对每一对象都能有足够的温情。也是这个道理。
1705045265
1705045266 人在感受审美对象时,对于功利的、道德的、甚至理智的因素似乎皆无暇思考,而直接体验到了对象的美。实际上,在美感直觉里仍然潜伏着理性的内容,但这些理性内容不通过自觉的思考判断而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识,作为感知、想象、情感等的基础在起作用。
1705045267
1705045268 作为译者,其审美本性应该在阅读、理解和接受原文的过程中不断萌发,最终达到成熟的地步。而这个过程首先需要的是培育审美激情。所谓一见钟情,井喷式的审美激情就是一个因素。
1705045269
1705045270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西方的一位译人,曾经有一段激情四射的言辞,表达他在落下译笔之前的真实心态:
1705045271
1705045272 This is something I admire so much, something I find so profound, so beautiful, so piercing that I must make you understand and admire it too, even though you, through some inadvertence, have neglected to learn the language in which it is written. Let me show you how it goes.
1705045273
1705045274 这作品是多么深刻、美丽、扣人心弦,令我赞叹不已,恨不得能让你们大家一起享受,虽然不巧你们不懂原文无以欣赏原作。让我来告诉你们原作是怎么回事吧!
1705045275
1705045276 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激情简直不亚于作家准备捋袖创作的激情!可以想象,他的译笔将浸淫在审美、传递美、或创造美的光辉中。
1705045277
1705045278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
[ 上一页 ]  [ :1.7050452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