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48083
到了八月初八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儒林外史》第三回)
1705048084
1705048085
On the eighth of the eighth month he went to the examination school for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and the sight of the place where he had cried made him unexpectedly happy.
1705048086
1705048087
·使用其转义的动词
1705048088
1705048089
如snow, father, creep, obey等等。
1705048090
1705048091
有一类动词,或因其形象生动,或因其寓意深邃,而常被用其转义,当此类转义动词用于非人称主语句时,句子的内涵顿趋深广,句子色彩顿趋鲜妍。如:
1705048092
1705048093
生日那天,她收到了大量礼品和贺信。
1705048094
1705048095
Gifts and messages snowed in on her birthday.
1705048096
1705048097
他走起路来,不知不觉平添了几分尊严。
1705048098
1705048099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steps.
1705048100
1705048101
汽车的方向盘异常灵敏。
1705048102
1705048103
The wheel of the car obeys the slightest touch of the wheel.
1705048104
1705048106
5 意(逻辑)美
1705048107
1705048108
英语是一种讲究逻辑的语言,逻辑的缜密,表达的严谨便构成了英语的意美。英语的逻辑美,即其意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形合(Hypotaxis);(2)时态(Tense);(3)语态(Voice)。现分述如下:
1705048109
1705048110
5.1 形合(Hypotaxis)
1705048111
1705048112
所谓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把hypotaxis定义为: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1705048113
1705048114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World Book Dictionary把parataxis(意合)定义为: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Example: The rain fell; the river flooded; the house washed away. 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1705048115
1705048116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1)形合与意合的差别是在小句(Clause)之间是否使用连接词语(Connectives),我们知道Connectives是指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并列连接词和从属连接词;2)形合、意合只指在小句(Clause)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及词组一级中词(Word)的关系和语篇中句(Sentence)之间的关系。
1705048117
1705048118
目前在汉英对比研究中的形合与意合,一般所指不仅在小句之间,而且还指词组中词与词之间以及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用什么手段来显示的。另外,形合手段主要是指语法手段即词的形态变化,其次才是词汇手段,即连接词语,而且词汇手段方面,除关系词、连接词以外,还要注意介词等虚词的作用,在篇章中还有代词以及代词形式等。
1705048119
1705048120
据此我们可以把形合手段分为两种:一是形态,包括构词与构形;二是形式词,包括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这样我们可以把形合定义为:借助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词与词、小句与小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者为形合。意合定义为: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所以形合注重的是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以形显义;意合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以意统形。
1705048121
1705048122
汉语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几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王力指出:“(汉语)所谓欧化的介词当中,其实有大部分不是真的介词,只是靠着西文的反映,就显得它们有介词性罢了。”〔18〕汉语一些介词,如“在”、“向”、“进”、“到”、“沿”、“过”、“从”、“给”、“用”、“拿”、“依”等,原均为动词。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不用,尤其是口语,用了反而显得多余。高名凯指出:“汉人平常说话不喜欢用太多没有基本意义的虚词,只是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人去了解这两个事情或两个意思之间所生的关系如何。……不过这并不是说汉人说话不合逻辑,因为不加虚词,我们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19〕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得较少。总之,“尽量省去一切不必要的形式装置”,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1705048123
1705048124
其实汉语的形合手段也有很多,好像英语中有的,汉语中大都有,如词缀、介词、连词、连接性副词等,只有英语中的冠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在汉语中没有。可是也有汉语中有的而英语却没有的,如方位词、语音重叠、语气助词等。由此看来汉语的形合手段与英语是差不多的。为什么非要说汉语是意合语言呢?周志培指出,如果再进一步比较一下两种语言的形合手段和造句方法,就会发现它们有两个根本性的差别。〔20〕
1705048125
1705048126
首先是多与少的差别。英语的词缀约有110个,其中前缀约50个,后缀与后附加形态约60个,外部形态shall, will和more, most等大约有20种。汉语中的前后缀基本的只有20个。〔21〕如果把后附加形态和外部形态即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也算进去,加到一起也不过30个左右。〔22〕英语的各类介词据G. Curm统计,约有286个。〔23〕汉语有多少介词呢?大约35个左右。〔24〕由于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衍变而来,而且有许多是兼类,如“在”、“到”、“朝”等既可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所以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介词,没有个定数,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比起英语的286个来,汉语的介词要少得多。再来看连接词语。汉语中没有与英语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相应的连接词语,就其他连接词来说,汉语中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的连接词语总共有50个左右,〔25〕英语中连接性词语,包括连接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一共约有100个左右。〔26〕
1705048127
1705048128
第二是使用形合手段死板与灵活的差别。英语中的这些形式手段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该有的地方一定要有,是硬性规定,是死的。而汉语中仅有的这些形式手段,该用的时候可以不用,该有的时候可以没有,不是硬性规定,是灵活的。英语句子中(包括小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以它的形态(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形态)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取得一致,在时、体、态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是现在时就不能用过去时,是完成体就不能用进行体,是被动态就不能用主动态,是虚拟式就不能用现实式。汉语的动词除了“着”、“了”、“过”以外没有像英语动词那样有那么多的形式,而且“着”、“了”、“过”在汉语中的使用也并非像英语那样要遵守那么多死规则,使用起来要活得多,许多该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用。英语语法的硬性规定还表现在,即使遇到例外也会马上做出补充规定,把那些本来是活的东西也用规则套住,让你遵守,如主谓在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
1705048129
1705048130
语言学家惯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倘若缺了这些“竹节”,英句就不成其英句了。语言学家又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句”,则指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因此行文流畅。
1705048131
1705048132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 Nida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
上一页 ]
[ :1.7050480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