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48660
1705048661
对待同志要满腔热忱,不能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1705048662
1705048663
We should be warm towards our comrades, not ice cold and indifferent.
1705048664
1705048665
9)根据上下文,体味其意思,选择意义相近的词语。
1705048666
1705048667
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去滚一滚。
1705048668
1705048669
They even loll for a minute or two on the ivory-inlaid beds.
1705048670
1705048671
那是万万不行的。
1705048672
1705048673
That’s absolutely out of the question.
1705048674
1705048675
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1705048676
1705048677
The bright Five-Star Red Flag slowly went up the pole.
1705048678
1705048679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特点:汉语行文喜“四言”、“八字”,多对仗、排比和对偶,反映出一种求和求同的审美心理,也助长了汉语表达妍美、虚华的特点。而汉语又是一种“字本位”的文字,它难以接受完全不表义的音节组合。这些语言结构素质形成了汉语重悟性、重主体意识、重整体思维的独特语言心理。
1705048680
1705048682
3 词美
1705048683
1705048684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的方法,使汉字本身蕴藏了大量的信息。通过汉字的组合,可以轻易地表达复杂的事物。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百万。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分,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100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4000个汉字来表达,极大方便了记忆。
1705048685
1705048686
汉语的词素多为单音节,而词大多为双音节。《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收录词条5万多个,其中双音节词约4万个,占80%,单音节词仅2560个,其他为三个音节以上的词。〔31〕而英语的词汇,其基本词汇中有一些是单音节词,但还是两个音节、三个音节的词占大多数,四音节、五音节也比比皆是。如impressionistically这一词就有七个音节。在有些复合的科技词汇中,十个以上音节的词也并不罕见。音节多了,就必须要有个重音,所以有的语言学家称英语为“重音语言”。就词的构成来看,汉语的主要方法是词根复合方式。双音节词中大多数就是以这种方式合成的,这是一种意合构词法。现代汉语相对于古代汉语来说,也有了一些构词与构形的词缀,因此也使用加缀法构词,但不占重要地位。英语的构词主要使用加缀法。英语中的构词词缀相当发达,比汉语多得多。以词根为核心可以前加,也可以后加,可以同时前加后加,还可以加了再加。这种形合构词法,是汉语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英语中也用词根复合方式构词,但其地位是次要的。
1705048687
1705048688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形象思维(thinking in images),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以感性、直觉和象征主义的方式思考和表达思想。当然,我们也不回避汉语之不足。汉语时态变化较少,单复数标记模糊,表达不够精确。汉语与着重抽象思维、着重逻辑思维和着重分析思维的西方语言不同,容易造成语言使用者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的不足和欠缺。甚至连讲究“渐悟”的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都被依靠直觉、体验和整体感悟的中国人剔除了其中的逻辑推理成分和过程,而讲究“顿悟”。
1705048689
1705048690
我们知道,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小的。汉语一部普通的《新华字典》所收单字(含繁体、异体)是11100个。清初所编的《康熙字典》所收汉字是47000多个。最近出的《汉语大字典》所收汉字也才56000个。即使一部欧美普通学生所用的词典所收的单词也至少在16~17万个以上。如著名的《牛津词典》所收单词是60多万个。篇幅最大的《韦伯斯特大词典》所收单词几乎达到100万之多。
1705048691
1705048692
当然我们不能把字和词等量齐观而做多与少的比较。多数的汉字也是单音节词,但是,有限的字,可造出无限的词。所以汉语之词远多于其字。
1705048693
1705048694
3.1 汉字:能造词无限
1705048695
1705048696
表面上看,似与英语26个字母无异。其实,汉字之造词,比英语更灵活,更便捷,更易懂。比如说encyclopedia这12个字母拼出来的一个单词,即使你对英语的26个字母了如指掌,你可能仍然不认识encyclopedia。但是,学习汉语,只要认识“百”、“科”、“全”、“书”四个汉字,就能基本猜出“百科全书”之所指。比如,一个“多”字,就能轻易造出:“多情”、“多雨”、“多雪”、“多山”、“多云”、“多风”、“多难”、“多媒体”、“多泪”、“多半”、“多边”、“多变”、“多才”、“多彩”、“多产”、“多愁”、“多病”、“多端”、“多少”、“多方”、“多舛”、“多高”、“多寡”、“多国”等等,但是,这还没完。其中有的词组还能衍生出新的词组,如“多边”:“多边条约”、“多边贸易”、“多边协定”、“多边形”等等。
1705048697
1705048698
在周志培看来,汉字的造字法可以概括为两类〔32〕:第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象形(Pictograph)、指事(Indicative Character)和会意(Associative Character)。这三种全是以某种方式表意而不表音。象形文字是由与客体相似的图形符号演变而成,如“山”、“水”、“日”、“月”、“牛”、“羊”、“雨”、“弓”。指事是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符号基础上加提示性符号,如“高”、“下”、“上”、“一”、“二”、“三”。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为造字单位来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显示所造字的意义,是一种联想意义。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森”,由三个木组成,表示林木稠密;“集”,表示鸟(住)停在树上。这是一类不表音而纯粹表意的汉字。
1705048699
1705048700
第二类造字法是既表音又表意的造字法,造出的字称为形声字。它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形旁表示意义的表属,声旁表示字音,如“铝”、“钾”、“锦”、“烤”等。汉字的声旁好像也有部分的表音功能,其实,它与表音文字的表音符号有本质的差别。表音文字所使用的符号是专职表音的,表音声旁则不同,不少表音声旁也可用作形旁表意,如“粮”、“糠”和“迷”、“麋”中的“米”,都是借用有意义的现成汉字充当的,一般还能作为独立的汉字来使用,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表意符号,这是一。其二,声旁的表音功能也是不完全的。因为它并不标示汉语语音的本质特征“四声”,也标不出声母和韵母,不仅如此,它所标的音也不完全正确。据周有光统计,在汉字1348个声旁和6542个形旁中,声旁表音功能的有效率只有39%。〔33〕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了优势,已达90%以上,这并不表明汉语已超出表意文字范畴,或者文字体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只说明汉字的造字发展具有了形声化的趋势。
1705048701
1705048702
现行汉字,不论由几个部件组成,都要按方块成形的总原则,在结构平衡规律的制约下形成合理的布局,均匀对称。在书写时,无论笔划多少都要一字一格,整齐美观。这一特点对汉语词的组成,四字格的形成,造句修辞中的对偶排比,四言、五言、七言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一字一格整齐美观的方块字,就恐怕不会有目前的汉语组词造句作诗的格局。
1705048703
1705048704
汉字一字一音节,在音节内声韵母在拼合过程中一气呵成,界限不清,听起来一字一音,而音节间倒是分得很清。不像英语拼音文字那样,一个字母经常代表一个音素或,在音节拼合过程中它们分得很清,而音节间由于元音前后可能有多个辅音反而不清。汉语的这一特点,即音节内声韵母凝成一团,而音节可离可散使得汉语很难产生内部屈折变化而走上形态语言的道路,只能是附加与粘合。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同一体,这一特征恐怕世界上还没有别的文字能够具备。
1705048705
1705048706
3.2 文言:活力及其审美
1705048707
1705048708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群星璀璨,如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等。他们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家,不如说他们是语言大师,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创造性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现代汉语的华美篇章。
1705048709
[
上一页 ]
[ :1.705048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