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31275e+09
1705131275 2.寻找:这是从获取方面衡量学习手段使用的力度。
1705131276
1705131277 3.评估:这是从认知层面衡量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
1705131278
1705131279 之所以说是定量分析,是因为这两位先生给每个方面参与程度高低打了分:参与度最高2分,表示高度参与或投入;中间1分,表示一般参与度;最低0分,表示没有参与度或投入。这样一来,三项加起来总分最高6分,最低0分。
1705131280
1705131281
1705131282
1705131283
1705131284 不得不说,这个评分系统非常粗糙且比较主观和有局限性,很多随后的实证研究,也只能部分证实其准确性和有效性。但无论如何,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提升词汇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参考框架,特别是明确指出了几个帮助词汇记忆的应该深入探寻和努力的方向。“寻找”和“评估”两项中跟学习内容有关的环节,我们将在《词霸天下》中涉及。而其与动机有关的部分,以及主要关注动机的“需求”这个方向,正是跟我们现在讨论的内容相关。
1705131285
1705131286 我们前面几节讲述的图像、动作、猜测等手段,都是这种深层处理的典型手段,而“需求”则是单词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我们什么情况下会对外语最感到有需求呢?还是有兴趣的时候。国内的“哈迷”们可以告诉你这个故事。每当《哈利·波特》小说英文版全球同步上市的时候,很多中国“哈迷”都不能忍受一个月来等待中文版的发售,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去买英文版来先睹为快。他们可以一大早就在书店排队等着买英文版,书店一开门就冲进去抢购一本,很多人拿到书后就当场在书店里用磕磕巴巴的英文,连猜带蒙地探求主人公的命运。一些才只有3000单词量的中学生,为了能读懂故事情节,一遍遍地查词典也不觉得烦。一本书读完,一些人惊讶地发现在学校的英文考试成绩提高了很多,不知不觉中单词也颇有斩获,由此逐渐成为班上英语高手的人还真不少。
1705131287
1705131288 其实《哈利·波特》一书单词量过大,并不适合中学生。要想做到顺利地阅读这种级别的原著,至少需要上万的单词量,否则查词典烦也烦死了。然而超级强大的兴趣却让这些孩子们克服了这些障碍。研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是自己想学的词汇,跟在学校指定学习的背单词表相比,学同样数量的生词,不但学习速度快,还会多记住50%(Atkinson,1972)。
1705131289
1705131290
1705131291
1705131292
1705131293
1705131294
1705131295
1705131296 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1705127957]
1705131297 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用以致学
1705131298
1705131299 最后,我们要解说一个参与度和投入程度都非常高的状态:口语交流。特别是跟外国人之间进行的对话。
1705131300
1705131301 使用外语交流可以说是整个外语学习中的最亮点。我们学习外语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交流,所以无论是在对我们的外语能力的检验和从交流中学习外语来说,都是珍贵而难得的机会。在用外语交流的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主动性和兴趣都非常高,自然对交流的内容也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从学习投入来说,交流可以成为一个高回报的学习机会。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高回报必然会伴随高风险。正是因为参与度和兴奋程度都非常高,我们对交流内容和形式都可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如果对使用交流的技术环节控制不好,很可能出现反效果,产生把低水平的错误英语表达方式固化的石化现象,对我们的外语能力产生无法逆转的伤害。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交流的机会,对交流的过程、环节和作用要非常清楚。
1705131302
1705131303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交流不是一个单纯的“现象”,而是包括了“听”和“说”两个不同的流程,各自的特点和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我们就只从单词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交流过程。
1705131304
1705131305 在听的方面,我们现在具备了5000单词量,理论上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听懂大部分对话中95%以上的词汇了。对在交流中听到的少量不懂的单词,如果能够从对话内容中和场景中猜出生词正确或大致的含义,或者有机会让说话者加以解释的话,应该能做到顺利听懂交流内容了。然而在实际的交流中,事情并没有这么单纯。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碰到听不懂的单词,会出现几种情况:
1705131306
1705131307 1 从交流内容中无法推断或猜测生词的含义,又无法打断说话者来询问生词内容。这种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对带有生词的说话内容理解不全面、不正确或者基本不理解。而在这种情况下,对碰到的生词是完全没有学会的可能的。即便这个生词再次碰到,甚至是在同一对话中再次碰到,也是很难做到理解的。所以这种情况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非常差。
1705131308
1705131309 2 对话中听到了不理解又无法猜测的单词,这时只有打断说话者来询问单词的含义才有可能理解。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碰到的机会尽管有,但往往不会多。何况频繁打断对方询问单词会导致正常会话难以顺利进行,或导致对方今后不再愿意跟你多交流。而且即便对方用语言进行解释,也未必能让你理解这个生词的含义,经常会发现连解释都很难听懂。如果是工作需要,对方感觉必须跟你交流又需要你完全听懂时,他只有降低说话的难度和单词的复杂程度,这样一来变成了低难度、低水平的简化型语言,尽管交流实现了,但对你的英语水平提高却没有帮助。所以无论是碰到听不懂的单词还是对方降低难度避免使用你听不懂的单词,从学习的角度讲,几乎都没有提高的效果。
1705131310
1705131311 3 从交流内容中推测出了生词的含义。这种情况下因为实现了理解,所以就有了实现输入的机会。然而能否通过这个机会做到学会这个生词呢?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是猜测并不一定准确,大部分情况下是猜到的大致或近似含义。其次,由于交流时间的压力,我们在猜到了生词含义时,会关注对内容的理解和保证顺利实现交流,所以不会或者很难有机会去关注或回想刚碰到的生词的形式,比如发音、使用方式、词汇搭配等。所以下次再碰到这个生词或者需要自己使用这个生词时,则无法回忆起这个单词的正确形式。举例来说,听到了”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如果chestnut是个生词,我们可能通过几个方式能猜到这个单词的含义。比如通过交流场景中的实物或图片,猜到chestnut是“栗子”。
1705131312
1705131313
1705131314
1705131315
1705131316 或者通过句子内容猜到它是一种在烤的食物,或从nut这个部分猜得出大致含义是一种坚果。但下次自己想使用这个单词的时候,则很可能只能回忆出是“什么nut”,不一定能想起完整的chestnut这种形式。而我们知道除了基础单词和控制单词范围之后,单词在现实中的使用频率急速降低,所以指望再次从真实交流中碰到这个单词的机会则是非常渺茫的。所以除非交流中出现特殊情况,否则这个生词就真成了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了。
1705131317
1705131318 我们不否认利用交流中听到的有互动效果的外语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不会同时也的确很难利用好这个机会。尽管交流中听的过程对自己的外语水平不会造成伤害,但从学习角度来说跟很多同学想象的过程和期待的结果差距非常大。从单词学习的角度来说,指望从口语交流中学会大量以前从没有碰到过的生词的想法相当不现实。
1705131319
1705131320 从单词学习的角度来说,指望从口语交流中学会大量以前从没有碰到过的生词的想法相当不现实。
1705131321
1705131322 那怎样才能利用好交流中“听”的机会来提高英语单词的水平呢?当然就是克服掉上面几种情况中描述的学习障碍。所以要求交流中的对方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对你碰到的生词随时停止对话来进行尽量详细的解释,并且最好是结合实物、图像和使用肢体语言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完生词后,还要重复该生词的发音,演示使用方式,并给你实际思考和回顾。但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在一般生活中会是很难碰到的。即便是能够创造这种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因为把很多时间放在了完全可以在其他时间独立进行的词汇解释和重复上,结果导致并没有很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时间资源。所以为了利用好平时我们最可能碰到的各种对话条件来学习英语,并且在交流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话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在交流之前我们刚好接触过对话中会出现的一些特定的单词,或者为了某次交流,我们对交流内容中可能会出现的生词进行预习和准备,那么在交流中碰到了这些接触过的能理解其含义但还没有真正掌握的单词,这时的学习效果就最理想。因为此时我们不仅能够因为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而实现输入,而且能够因为不在思考含义上花精力,从而有时间主动回想一下单词的发音、使用方式和词汇搭配,这时再利用对话过程中的高参与度和兴奋度,掌握这个单词就会非常快速和牢固。
1705131323
1705131324 交流不是学生词和扩充词汇量的地方,而是实现对“半生不熟”的单词进行有效学习的最理想条件。
[ 上一页 ]  [ :1.7051312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