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77049e+09
1705177049 宜宾的南溪被误听成“蓝旗”,这是方音使然。宜宾古时称为叙府、叙南,这是以《尚书·禹贡》“西戎即叙”之义命名的。“叙”在当地读为“遂”,在明末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顾炎武就特别强调了这个读音:“叙南古戎州,取西戎即叙之义,蜀人呼叙为遂。”(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4页。“叙”读为“遂”,这是明代的方言音,而现在刚好倒了个,在今日四川方言里往往把“遂”读为“叙”。比如说遂宁,常被称为“叙宁”。如果不特意说明,外省朋友听来恐怕又要一头雾水,不知在何处了。
1705177050
1705177051 下面,笔者参考《成都通览》“成都之土语方言”,《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第二章“四川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与《成都话方言词典》附录“成都话与普通话常用字对音表”等资料,将四川话方言里的部分特殊语音现象作简单的罗列。为了使读者对这些特殊读音一目了然,这里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1705177052
1705177053 A
1705177054
1705177055 岩[ɑi2]鹰:老鹰。
1705177056
1705177057 寡崖[ɑi2]:很高很陡的悬崖,也叫“万寡悬崖”。
1705177058
1705177059 淹[ɑn1]田:灌溉农田。
1705177060
1705177061 雁鹅[ɑn4][o2]:大雁。《说文》段注:“词章家凫亦呼鹜,此如今野人雁亦呼雁鹅也。”
1705177062
1705177063 晏[ɑn4]一气:晚一会儿,迟一会儿。《论语·子路章》皇侃疏:“晏,晚也。”“一气”,一会儿,如“吃一气”“耍一气”。
1705177064
1705177065 咬[nɡɑo2]卵匠:性格倔强的人。动词形式为“咬倒犟”。大约是“匠”与“犟”谐音。
1705177066
1705177067 B
1705177068
1705177069 掰[bɑn1]手劲:掰手腕。
1705177070
1705177071 蚌[bɑn2]壳:河蚌,贝壳。
1705177072
1705177073 金包[bɑo3]卵[lɑn2]:也写作“金宝卵”。淘金术语,指一种豆粒大小,表面是金,质地是石的颗粒金。这里借指金贵的人。
1705177074
1705177075 扳[bɑn4]:跳动,挣扎。
1705177076
1705177077 孵[bɑo4]蛋:孵常记音为“抱”。所以川人把孵蛋母鸡叫做“抱鸡婆”。
1705177078
1705177079 龅[bɑo4]牙子:牙齿突出唇外的人。《蜀语》:“露牙曰龅,龅音报。”龅牙子也写为“暴牙齿”。
1705177080
1705177081 秘密[bei4][mie4]:不可告人的事情。
1705177082
1705177083 瘪[biɑ3]嘴子:下颌、嘴巴凹陷不饱满的人。
1705177084
1705177085 逼[bie2]牯牛下儿:故意刁难,强人所难之意。与“赶鸭子上架”同意。牯牛下儿即公牛生子。《汉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羝乳乃得归”——公羊生子才能回国。
1705177086
1705177087 笔端[bie2][dɑn1]:笔直。
1705177088
1705177089 龟[bin1]口: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也记音为“冰”字。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1705177090
1705177091 C
1705177092
1705177093 造[cɑo4]粉子:袍哥用语:吃饭。
1705177094
1705177095 燥[cɑo4]火:吃食物上火。
1705177096
1705177097 扯[cei4]把子:故意开玩笑逗趣;闲谈,吹牛。
1705177098
[ 上一页 ]  [ :1.7051770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