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181840
1705181841
在文章开篇,不说《孝经》,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也算脑洞大开的一种方式,就是先讲一个看起来跟叙述主题不太相关的东西,迂回地往前推进。
1705181842
1705181843
汉文帝时,有一位名医叫作淳于意。
1705181844
1705181845
淳于意医术高超,行医多年,救治了许多病人。
1705181846
1705181847
淳于意治病有一个特点,就是立志为贫苦百姓服务终生,遇到困难户和五保户,诊费什么的直接免掉,堪称中国好医生,差一点就感动中国了。
1705181848
1705181849
……
1705181850
1705181851
后来,淳于意得罪了权贵,要被杀头。女儿缇萦舍身救父。
1705181852
1705181853
“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
1705181854
1705181855
汉文帝把淳于意放了,私下里拉住他偷偷问道:
1705181856
1705181857
“哎呀爱卿,你看咱都是当爹的,虽然我的都是儿子,你的都是闺女,可是你这闺女啊,教育得可真好,孝顺,懂事!你是怎么教育的,传授传授经验呗。”
1705181858
1705181859
淳于意想了想,连忙跪下:“陛下,臣确有方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1705181860
1705181861
汉文帝:“爱卿请起,今日你我不是君臣,就是两位父亲,但说无妨!”汉文帝挥挥手,示意两侧人等退下。
1705181862
1705181863
淳于意环顾四周,清清嗓子,低声说:“《孝经》。”
1705181864
1705181865
从缇萦救父到引出《孝经》,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关键是作者还在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中添油加醋,脑洞大开地使用了很多现代人的思维和语言。
1705181866
1705181867
二、面对更聪明的读者
1705181868
1705181869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一个汽车广告,不讲汽车性能,非要讲唐僧取经;一个化妆品广告,不讲功效和品牌,非要讲《红楼梦》,这都是脑洞大开的叙事方式。
1705181870
1705181871
有一个说法,说现在的读者更聪明了,过去要100%、120%地介绍产品才能起到说服的作用,现在只要10%就好,最后点到为止即可,一样能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效果更好。比如,上面宣传《孝经》的例子。全文花了一多半的篇幅讲缇萦救父的故事,只在文章结尾提到《孝经》。
1705181872
1705181873
不过这还不算完,脑洞大开造成了“跑题”的效果,最后还需要再回到文章主旨上来。像上面宣传《孝经》的例子,引出这本书后,如果还只是讲修身养性、君子的德行,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接受。于是,作者再次脑洞大开,把《孝经》套用到了现代生活的场景中。
1705181874
1705181875
《孝经》总共有18章,1900多字,每篇篇幅短小,字字珠玑,不仅适合儿童学习语文打基础,也适合热爱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还适合追求内心平静的老年人。
1705181876
1705181877
学习了《孝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语文成绩了。
1705181878
1705181879
如果命题作文写《我的妈妈》,答应我,再也不要写“百善孝为先”之类的陈词滥调了,好吗?
1705181880
1705181881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1705181882
1705181883
作文分立马UP。
1705181884
1705181885
……
1705181886
1705181887
面对更聪明的读者,作者并没有直接介绍这本书,而是联系到语文考试成绩、命题作文、作文分等现代人关心的话题。如此脑洞大开,自然能吸引年轻读者的兴趣。
1705181888
1705181889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如何脑洞大开地叙述一件事。脑洞大开有时候像是跑题万里,看起来东拉西扯讲了很多不相关的东西,但其实每个叙述都跟主题相关,只是作者有意隐藏了材料间的逻辑,让读者一直带着一种好奇,想看看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到最后揭示谜底,哦,原来如此,读者再回想起前面的铺垫,可能会会心一笑,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作者设置的文字“圈套”。
[
上一页 ]
[ :1.705181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