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196546e+09
1705196546
1705196547 公文标题中,如果发文机关名称或文件内容为并列词语时,一般不用顿号来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用空格或版面排列法来表示停顿。如:
1705196548
170519654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确保农副产品收购和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等问题的紧急通知
1705196550
17051965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国家物价总局关于卷烟提价后有关财务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
1705196552
1705196553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1705196554
1705196555 遇到批转、转发多家联合制发的公文时,譬如上面这个标题,往往造成标题过长,多家发文机关名称挤在一起不易分辨,近年来采取只引一家主办机关的名称,后面加上“等部门”的办法处理,效果很好。如:
1705196556
170519655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1705196558
1705196559 党委部门的公文,仍可在标题中并列成分之中加顿号,如:
1705196560
1705196561 中共××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督促检查、信息、文件处理工作三个暂行规定的通知
1705196562
1705196563 2.不用逗号
1705196564
1705196565 调查报告、经验总结、领导讲话稿、简报的标题中,常常使用两三个并列分句,分句之间不用逗号,而以空格或版面排列法来表示停顿。如:
1705196566
1705196567 围绕中心 服务全局 把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705196568
1705196569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开创我局廉政工作新局面
1705196570
1705196571 3.标题结尾处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1705196572
1705196573 标题是一句完整的话,但结尾处不用句号、问号、惊叹号、省略号等刹尾。如:
1705196574
1705196575 北京显像管厂是怎样对青工加强思想教育的
1705196576
1705196577 人才绝不能浪费——关于××地区人才问题调查
1705196578
1705196579
1705196580
1705196581
1705196582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1705194719]
1705196583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26 公文的文采
1705196584
1705196585 写者厌倦,看者皱眉,这是当前公文写作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四十年前,毛泽东曾大呼:看文件简直是一场大灾难!御览公文尚且如此,下面的情况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沉疴的顽固性,从五十五年前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至今,“瘪三”家族绵延不绝,以致不少人认为公文本该枯燥无味。
1705196586
1705196587 何以如此?公文缺乏文采,确是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北京市秘书学会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大家对公文文采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1705196588
1705196589 其一,公文应该有文采,笼统地说,这是无须争辩的。古代的、现代的公文中,都可以找出颇具文采的篇章,也正是这文采,才使它们流传至今。那末,是否所有的公文都要有文采呢?显然,并非如此。公文是一种职业文书,不少是例行公务文书,譬如任免干部的决定、召开会议的通知、内容较为单一的请示和批复,都是不必要求文采的,辞达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公文的文采,应是一种倡导,不宜作为普遍的规定。看看古今浩瀚如海的公文,真有文采的,不过九牛一毛而已,“九牛”中,大概相当一部分公文是不必要求文采的。
1705196590
1705196591 古代曾有“文笔之辨”,就是将文学性的作品称之为“文”,一般实用性著作称之为“笔”。南梁时的萧统说:“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金楼子·立言》)
1705196592
1705196593 文笔之辨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文”,需具有辞采,即形式美,如“绮靡”、“有韵”、“遣言贵妍”、“音声迭代”、“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等,均为“文”的特点。二是“笔”,即实用性作品,则只求把观点和事情落实于文字,而不讲究阅或读时的语言形式美,即所谓“审其巧惠,笔端而已”、“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1705196594
1705196595 “文笔”之说,是为了区分两种文体的特征。但不能说实用性著作就绝对不能具有文采,古代公文中有文采的并不少见。西晋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典型一例。如《陈情表》中的名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等,为古今人士津津乐道。如今,公文的种类、体式较之过去丰富多了,机关工作中还出现了一些“准公文”,或称事务性文书,如简报、总结、信息、调查报告等,虽也属公文范畴,但毕竟不同于法定公文即“红头文件”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可以而且应该写得活泼一些,写得“文采”一些。即便是法定公文的写作,也不是完全不能有文采,只是不宜一概而论、普遍要求罢了。大概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中办、国办关于公文的规定中,看不见有关“文采”的要求。
[ 上一页 ]  [ :1.7051965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