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05764e+09
1705205764 事物、情势并非一成不变,是非得失、利弊进退有时很难以常理进行权衡,需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因此,“权”还含有“权变”之意。《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儒家礼教认为男女之间应谨遵礼节,身体不能随便接触,更别说是男女之间的拉拉扯扯了。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嫂子掉到水中,小叔子就不应死守男女大防的礼节,应当立即伸手援救,这就是权变、权通、权宜。不懂权变亦不是一个高明的当权者。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学习进而得大道,得大道进而立业,但立业最关键的还是要懂得权变。孔子认为,共学、得道、立业与权变是人生奋斗的四个重要阶段,而权变列在最后,可见孔子对权变的重视。东汉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当初随其兄刘演起兵,后来刘演被刘玄所杀,按常理,刘秀应为其兄报仇。当时刘玄大权在握,刘秀不敢造次,不但不发丧致祭,也不口出怨言,反而给刘玄下跪表示理解支持。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而不能为,这就是权变。倘若刘秀不能忍一时之忿,通权达变,肯定会招来杀身之祸,以后的统一大业便无从谈起了。权变之于历史和个人,是一种善于权衡的高超智慧和艺术。不懂权变,不知道什么是权宜之计,墨守成规,纸上谈兵,肯定是用不好“权”的。
1705205765
1705205766
1705205767
1705205768
1705205769
1705205770
1705205771 土生说字 利 lì
1705205772
1705205773
1705205774 “利”,会意字,从刀,从禾。
1705205775
1705205776 “禾”为五谷,庄稼;“刀”为古时劳作所用的收割工具。“刀”“禾”为“利”,即谓收割,收割后才能真正见利。“禾”为“和”省,是和善,和善之人最终获利。以刀割禾,刀要锋利,刀口要快,故“利”有锋利、锐利之意。而刀锋利则收割顺利,故“利”也有顺利的意思。锋利的刀可用较少的时间收割较多的庄稼,省时省力,此处“利”为好处、益处。收割是种一粟而得万斛之事,是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收获,故“利”还有利润、利息之意。
1705205777
1705205778 《说文·刀部》:“利,铦也。”“铦”就是锋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想把活干得漂亮,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器具磨治锋利。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了,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告诉我们韬光养晦的道理,为人处世要含而不显,锋芒毕露常常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善刀而藏更为可贵。《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利”与“砺”同音,刀剑“砺”方能“利”,人经过磨炼才能更突显出锐意、锋利。“利”为顺利、吉利。《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乾卦九五爻的爻辞,此爻像龙飞在天,象征着人会得到吉利。西楚霸王项羽中了埋伏,被困垓下,在四面楚歌中,与心爱的虞姬生死离别时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就是时势不顺利的意思。“利”用做使动表示“使……顺利”,成语“利用厚生”是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的意思。佛典中有“利己”、“利他”的对立,即为使己利、使他利。
1705205779
1705205780 古时,人们以农业为主,收割的粮食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用刀割禾,表示收获、丰收。由此“利”引申为利益、实利的意思。《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君子要用“义”来教育,对小人则要用利益来引导。墨子所推崇的“兼相爱,交相利”,简单理解就是要大家互相关爱,由此互得利益。可见先秦的思想家们都不否认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因为这是人之本性,正如《史记》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是要把这种追求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即所谓“以义克利”。
1705205781
1705205782 “利”中之“禾”代表财富,求“禾”是民之权利,不容侵犯。当它受到侵犯的时候,“利”中之“刀”就会发挥作用。“禾”为利之本,“刀”为利之戒,获“禾”应时时警醒有一把刀紧随其后。“禾”在“刀”前,也说明辛勤劳动、辛苦耕耘是利的基础。要想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必须做到辛苦在前。商人追求利益天经地义,但如果尽干些投机倒把、伤天害理的事情,丢掉了基本的道德良心,就是奸商、恶商,必将因利而自毙。古人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利益固然重要,但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如道德、情感、原则。对待利益,应该有自己的操守,该是自己的,就要去“收割”、去拥有,遭到侵害时,就要坚决捍卫;不是自己的,也不贪求、不伸手。俗话说:“利深而祸速。”对利益的过分贪求是致祸的根源,越是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就越快地招致灾祸。反过来,只要我们手段正当,问心无愧,无论是为人,还是经商,都会无往而不利。
1705205783
1705205784
1705205785
1705205786
1705205787
1705205788
1705205789 土生说字 [:1705201927]
1705205790 土生说字 自由
1705205791
1705205792 约束不是让人失去自由,而是为了让自由合理化。
1705205793
1705205794
1705205795
1705205796
1705205797
1705205798
1705205799 土生说字 自 zì
1705205800
1705205801
1705205802 “自”,象形字。
1705205803
1705205804 “自”的甲骨文是鼻子轮廓的勾勒,本义为鼻子。《说文·自部》:“自,鼻也。象鼻形。”人在称说自己时,总是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又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本身。后人在“自”下加“畀”造“鼻”,来表示鼻子义。如今“自”可作偏旁,凡从自取义的字大都与鼻子有关,如臭、息等。
1705205805
1705205806 “自”中有“目”,表示作为一个人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要看清自己,不断认识自己,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不断自勉自励,如此方可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目”上一“丿”,会意做人不可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1705205807
1705205808 “自”可引申为始、开头,也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相当于“由”、“从”。《诗·大雅·文王有声》:“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自始至终”指从开始到终了,从开始到最后;“自上而下”指从上到下。
1705205809
1705205810 “自”表示自己是自指而非他指。《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照着镜子再看看自己,更加觉得差得太远了。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朱熹有言:“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西方有谚语说:“天助能自助者。”“敝帚自珍”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1705205811
1705205812 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不容易。《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即自己了解自己,“明”即看清事物的能力。“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自负、自高自大,就难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及时补救。自卑、妄自菲薄,一样会妨碍个人进取。“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说某人要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时,我们谓之“自重”;当提醒一个人不要自以为了不起,不要夸大自己的价值时,我们劝他不要“自大”。“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1705205813
[ 上一页 ]  [ :1.7052057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