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07939e+09
1705207939
1705207940
1705207941
1705207942
1705207943 土生说字 免 miǎn wèn
1705207944
1705207945
1705207946 “免”,会意字。
1705207947
1705207948 “免”的金文像人戴着丧帽俯身向死者哀悼之形。自古行丧礼,前往悼念死者的人都要先脱掉帽子然后用白布包裹发髻。“免”由此会意为去冠括发,以布缠头,“免”为丧冠,读为“wèn”,如免胄、免丧,这层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金文“免”的字形,下面是“人”,上面像人头上戴帽之形,“免”字乃是冠冕的“冕”的本字。“免”因“冕”字去掉了头上的“冃”而表示脱掉帽子。《广雅·释诂四》:“免,脱也。”所以“免”有脱掉、免去、免冠的意思,读为“miǎn”。楷书“免”字由“刀”、“口”、“儿”组成。“刀”为杀人凶器,“口”为刀口,“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免”表示人处于刀口上。出于本能,人要去掉头上之刀或避开刀锋,才可免除或逃避灾难,故“免”为免除、避免。
1705207949
1705207950 《左传·成公十六年》:“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晋将郤至)见楚共王必下,脱下头盔,快步趋前,向楚共王表示恭敬。“免胄”即为脱下头盔。旧时宫廷礼仪繁杂,戴冕即是其中之一。但“冠冕”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有的礼遇,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故宫屋脊上的神兽,什么人家,什么级别,一点都含糊不得。古时冕上的装饰物很多,戴起来沉甸甸的,有的前后还有珠帘、玉帘,戴起来就更加难受,行动也不方便。于是朝臣们一出宫打道回府、会客、休息之时都会脱掉帽子,即为“免冠”。现在,人们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或护照通行证等有效证件时,均须要使用“免冠照片”,以便清楚地分辨出人的五官和发型。
1705207951
1705207952 脱下帽子含有使之离开身体的意思,由此引申,“免”可表示避开、逃避、离开等意。苏洵《六国论》指出了齐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因此,“五国既丧,齐亦不免”(别的五个国家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幸免),其中的“免”即为避开之意。《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里的“免”为离开之意。
1705207953
1705207954 “免”可单独作为一个词,表示不可、不要。如闲人免进,免开尊口等。“免”还为免除、释放、赦免。“赦免”指权力机关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免役”指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被权力者下令脱去帽子,摘去乌纱帽,就是罢免、免职。刘禹锡《送熊判官》:“迎风污吏免,先令疲人喜。”“污吏免”即是罢免贪官污吏。
1705207955
1705207956 罢免权是我国法律赋予选民的重要民主权利,是选民监督制约官员的有效手段。罢免权行使受阻,就可能导致官员肆无忌惮地贪污腐败,践踏民意。目前,罢免权在我国行使远不够普遍,并且多是先由上面提议,然后按程序组织选民履行手续,真正选民联名提出的罢免案不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法律本身不够完善,对于罢免权行使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另一方面我国选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落后,对罢免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1705207957
1705207958
1705207959
1705207960
1705207961
1705207962
1705207963 土生说字 [:1705201967]
1705207964 土生说字 升降
1705207965
1705207966 古之成大事者,能屈能伸,能上能下。
1705207967
1705207968
1705207969
1705207970
1705207971
1705207972
1705207973 土生说字 升 shēnɡ【昇陞】
1705207974
1705207975
1705207976 “升”,异体分别为“昇”、“陞”。象形字,从丿,从廾。
1705207977
1705207978 “升”的甲骨文像斗类容器舀起物体的样子。商器升、斗形制略同,故字形亦相近,惟升小于斗,故加小点以区别之。《说文·斗部》:“升,十龠也。”本义指容器名。十升为一斗。舀起物体时,一般是从低处向高处提起来,所以“升”有上升之意。
1705207979
1705207980 今体“升”从丿,从廾。“丿”像汉字向左拉一撇,在汉字构造中常用以表示一种拉引器物或符号,故而可意为牵引;“廾”是两手拱举有所捧的样子,会两手捧物之意。“丿”“廾”为“升”,意为两手拱举捧物,以“丿”(向上牵引)强调向上抬起的动作。“升”为向上、高起,如提升、升高。
1705207981
1705207982 “昇”从日,从升,意指太阳自地平线向上升起。“日”为光明、明白,为红火、兴旺。古时以“日”作为皇族或官家的代称。因此,“日”“升”为“昇”,暗示着为官者希望自己能够日日高升,而老百姓也希望统治者能明鉴是非,如日之高悬。“日”高高在上,寓意地位越高,声势越显赫,威望越盛荣。“升”作向上、高起之意解时,与“昇”相通。
1705207983
1705207984 “陞”,从阝,从升,从土。“阝”为山坡,也可视为“阶”省,表示台阶;“升”为上升;“土”为地平面。“陞”字取人从下往上走台阶、节节高升之意,用以指升迁、升级、升任。“升”作提高之意解时,与“陞”相通。
1705207985
1705207986 “升”是《周易》卦象之一:“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渐而上。”坤为地,巽则象征着高大的树木,树木扎根于大地,由矮小逐渐长大长高,象征上升。因此“升”卦象征上升,做官者亨通,办事者成功,为人臣者受重用。
1705207987
1705207988 “升”是一种由低向高变化的状态,人要往高处走是需要攀登的,所以“升”的内在含义中有更上一步或登上高处的意思。它指人要想达到一种境界或取得不错的成绩,须要努力攀升。成语“升堂入室”源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代的房屋结构中,堂在室的前面,室高于堂,要想入室,必先登堂,由堂到室需要经过很高的台阶,因此把登堂称为升堂。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则比喻更高境界。孔子认为,仲由的学问还没有达到入室的境界。“升堂入室”后比喻人的学问和技艺深得师传,造诣精深,常用来称赞在学问上或技艺上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 上一页 ]  [ :1.7052079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