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08333
1705208334
“把子”一词有多种意义。“把子”可以指扎成束的东西,如“秫秸把子”。“把子”有伙、群之意,用于贬义,如“来了一把子强盗”。“把子”可以同“靶子”,指中国戏剧演武戏的姿势或开打动作。而“把子”最常用的意思是结义兄弟、盟兄弟。结拜的异姓兄弟称为“把兄弟”,年长者为把兄,年轻者为把弟。在中国,“拜把子”现象相当普遍,不仅盛行于下层社会,三教九流之辈,五行八作之徒,皆热衷于斯道。“拜把子”说文雅一点就是“结义”。拜了“把子”后就是“把兄弟”、“干兄弟”或“契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讲的就是刘、关、张在桃园“拜把子”。后世就把“拜把子”称为“桃园结义”。但实际的情况很不一样,有的人“拜把子”是以“义”相结,但也有很多人“拜把子”是以“利”相结,动机不纯,狐朋狗友,沆瀣一气。
1705208335
1705208336
1705208337
1705208338
1705208339
1705208340
1705208341
土生说字 柄 bǐng
1705208342
1705208343
1705208344
“柄”,形声字,从木,丙声。
1705208345
1705208346
“柄”从“木”,表示与树木、木头有关;“丙”的甲骨文像捕猎所用的网。网由丝绳编制而成,是柔软之物,难以手执,故于其上加树木枝丫为把儿,以便于掌握控制。“柄”即以“丙”上有“木”之形表示器物的把儿。《说文·木部》云:“柄,柯也。”认为“柄”的本义指斧把儿。
1705208347
1705208348
器具之柄是古人为了便于拿取而发明的,很多物体体积过大或形体不方便手直接持有,但若在其上装上一个柄,一切就变得轻而易举。有些柄除了方便拿取外,还有助于人发力,相当于杠杆的作用,铁锹柄就是如此。
1705208349
1705208350
“柄”可指斧柄,也可指刀柄、剑柄、枪柄等,手持刀斧之柄也就是掌握了利器,也就具有了力量,可视为掌握了某种权利,因此“柄”又有权力之意。唐代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雨中花》:“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其中的“柄”就是权力之意。“二柄”一指奖与罚。《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又指文治和武功。唐代韦肇《驾幸春明楼试武绝伦赋》:“欲以广盛业于二柄,选雄才于百夫。”“百年之柄”指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意思是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形容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汉代陈琳《谏何进召外兵》:“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为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贪权窃柄”指贪图权势,窃取权位。唐代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侈心一萌,邪道并进。贪权窃柄者则曰:‘德如尧舜矣,焉用劳神。’”“尺寸之柄”指尺寸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西汉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传柄移藉”指权势转移。《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势位也。”
1705208351
1705208352
“柄”是器物的把儿,是抓持之物,持“柄”则控其身,因此“柄”又常常用来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或者漏洞。柄握于手中,方便拿捏,但若不深谙其法,很可能伤到自己,把柄亦如此。以他人的漏洞、过错作为要挟之术,很可能因此而招来杀身之祸,被人灭口。
1705208353
1705208354
握住物体的柄就能更好地利用它,就等于抓住了其根本,所以“柄”引申指根本。《礼记·礼运》:“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其中的“柄”为根本。《易·系辞下》:“谦,德之柄也。”是说谦虚为一个人品德的根本之处。
1705208355
1705208356
唐代韩愈《读东方朔杂事》:“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因为北斗七星略成勺形,所以“北斗柄”指的就是北斗勺柄的位置。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的。《鹖冠子》:“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在远古时代,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极天极,处于恒星圈内,每天晚上都可以见到,古人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的斗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智者们就把北斗的指向作为界定季节的标准,并创建了沿用至今的节气。
1705208357
1705208358
1705208359
1705208360
1705208361
1705208362
1705208364
土生说字 惩罚
1705208365
1705208366
改过务严,教人别高。
1705208367
1705208368
1705208369
1705208370
1705208371
1705208372
1705208373
土生说字 惩 chénɡ【懲】
1705208374
1705208375
1705208376
“惩”,繁体为“懲”。形声字,从心,徵(zhēnɡ)声。
1705208377
1705208378
“徵”是征用、征召,通常是官家对百姓、上级对下级的行为。因此“徵”是一种命令,要求必须执行,严厉且带有强制性,具有改变对方意愿为己所用之意;“懲”从心,表示与人的心情、意愿有关。“徵”“心”为“懲”,意为用强制性的言行收服对方的心。《玉篇·心部》:“懲,戒也。”本义为警戒、鉴戒。
1705208379
1705208380
简化字“惩”改“徵”为“征”。“征”为征伐、征服、征讨。“征”“心”为“惩”,意为“惩”的目的是要征服人的内心,使其心服。“惩”引申指责罚、处罚之意,如惩罚、惩处、惩治、惩办、惩一儆百。“心”是“惩”的对象,“征”是“惩”的行为。惩罚如同征伐,是以强制力征服其心使其顺从和服帖。“征”又为远行,“征”在“心”上,意为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要慢慢地教化与驯导,同时也表示惩的目的是处罚以前的过错,戒绝今后再犯,即惩前毖后。
1705208381
1705208382
“惩”中有“彳”有“正”:“彳”为行动、行为,表明“惩”须要具体实施,具有可操作性;“正”为正确、正直,表示施行惩罚要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使人改邪归正。
[
上一页 ]
[ :1.7052083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