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14352
1705214353
1705214354
土生说字 惫 【憊】 bèi
1705214355
1705214356
“惫”,繁体为“憊”。形声字,从心,備声。
1705214357
1705214358
“備”即“备”,指谨慎、警惕。“备”“心”为“惫”,即为终日怀着警惕、提防的心思,担惊受怕,殚精竭虑,长期以往,必然疲倦不堪。“惫”即为极度困乏。“备”又为完备、齐备,所有经手之事力求完备,凡事追求细致全面,如此高的精神压力下,最终将导致精神和体力的疲惫、乏力。人心应该是清明之处,所谓内静而外安,也就是说心静自然就万事通畅,现在“惫”字是“心”上有“备”,时时刻刻地准备着防备着,整天提心吊胆不得心安,那不身心疲惫才是怪事,不过这也正意会出了“惫”字“疲乏”、“困顿”的本义。
1705214359
1705214360
《通俗文》中有:“疲极曰惫”之语,也就是说“惫”是疲劳到了极点,唐代鲍君徽《关山月》:“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其中的“惫”字是来形容旌旗的,表示旷野上朔风急烈,吹得旗幡都似乎疲惫异常,是极力渲染那种野旷人稀的感觉。而跟“惫”字组合的词语一般都表示疲乏的意思,像“疲惫”、“疲惫不堪”、“惫劳”等,因此“惫”也引申为“衰竭”、“危殆”。苏洵《辩奸论》:“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其中的“惫”可以理解为“衰败”的意思。
1705214361
1705214362
1705214363
1705214364
1705214366
土生说字 休息
1705214367
1705214368
动可养身,静可养性。
1705214369
1705214370
1705214371
1705214372
1705214373
土生说字 休 xiū
1705214374
1705214375
1705214376
1705214377
1705214378
“休”,会意字,从人,从木。“休”的甲骨文像一个人背倚大树乘凉歇息形。
1705214379
1705214380
《说文·木部》:“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本义为歇息、休息。农人耕作于田间,行人奔走于路途,习惯于树下乘凉休息,此为人依木。古时用以歇息的床或椅类器具皆以木制成,此亦人依木。因此,人依木为“休”,是休息、休整、休养。由于“休息”意味着某一事情的中断、停止或不再继续,故“休”又引申为完结、结束。如休书、休学、休战、退休等。“休”还可以做否定词,表示不要的意思。
1705214381
1705214382
“休”的本义是背靠大树休息。能够自由自在地背靠大树休息一下,对于在炎炎烈日下从事田间劳作的农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故“休”还表示美好、吉庆、福禄。《尔雅》:“休,美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以礼来承待上天赐予的福禄。见到美丽、吉庆的东西自然欢喜,“休”表示喜悦、欢乐。如白居易《醉封诗简寄微之》:“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未死又怜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休戚”即忧乐,成语“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的忧喜与祸福息息相关。
1705214383
1705214384
自古以来,人与木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为放松自己,缓解疲劳,调节情绪,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地方消遣。“休”引申为休假、休养、休憩。“休养生息”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一系列措施。西汉初年,刚推翻秦朝的暴政,国力衰竭,人口急剧下降。为恢复元气,汉高祖刘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生活,繁衍人口,恢复国力。
1705214385
1705214386
“休”还表示结束、完结、辞去。白居易《自问》:“官途气味已识尽,此时不休何时休。”“退休”指职工因年老或疾病而离开工作岗位。“休”由停止、完结又引申为休弃。旧时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断绝夫妻关系称为“休”,中国古代的“七出”(又称“七去”、“七弃”)是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所谓“七出”,据《唐律疏议》记载,是指“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大戴礼记》则指的是“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1705214387
1705214388
适当的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只有休息好,整个生物有机体才会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休”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休闲方式,下棋、音乐、书画等都属休闲。古人云:“弈棋者长寿。”老年人经常下棋,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消除孤独感,使生活多彩丰富。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可以使人身心愉悦。不同的乐曲对人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如催眠、舒心、镇静、消除疲劳、排解忧愁、振奋精神等。创作与欣赏书画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古人云:“寿从笔端来。”人于书画之时,可尽全身之力,使气血畅达,百脉疏通。书画艺术可调节情趣,陶冶情操。书画过程讲究体放松,心要静,以意引气,与练气功、练太极拳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玩琴以养心”,“歌咏以养性”(《类经》)。所以,适度的休闲娱乐有益于修身养性、益寿延年。
1705214389
1705214390
1705214391
1705214392
1705214393
土生说字 息 xī
1705214394
1705214395
1705214396
1705214397
1705214398
“息”,会意兼形声字,从自,从心,心亦声。
1705214399
1705214400
“自”的甲骨文是鼻形;“心”乃心脏、心理。古人认为心与鼻息息相通,《说文解字注》:“自者鼻也,心气必从鼻出。”“自”“心”为“息”,表示心气从鼻而出。《说文·心部》:“息,喘也。”本义指喘气、呼吸。进而指呼吸时进出的气,如鼻息、喘息、叹息。“息”是呼吸的延绵,代表生命的存在与延续,故而引申指儿女,如子息。又表示利钱,如利息、利率。
1705214401
[
上一页 ]
[ :1.7052143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