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17588
gòu
1705217589
1705217590
1705217591
1705217592
1705217593
“购”,繁体为“購”。形声字,从贝,冓声,简化后声旁为“勾”。
1705217594
1705217595
“购”的本义为以财物征求。《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秦朝末年,项羽兵败后被韩信逼到乌江岸边,在进退无路、身处绝境之际,项羽对吕马童、王翳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听说刘邦以千金、万户侯来悬赏取我的头颅,我就成全你们吧!由重金征求之意,“购”引申为购买。
1705217596
1705217597
繁体“購”中之“冓”为“構”的本字,“構”又通“篝”,“篝”的本义是盛物的竹笼,上大下小而且长。“購”为负篝执贝,即去买东西。“冓”为篝火,极言购物场面热闹如火。“购”也通“媾”,为讲和。意为购买物品需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
1705217598
1705217599
简化字“购”由“贝”“勾”组合而成。“贝”为古代所用钱币;“勾”,其形弯曲,用于探取物体,后引申为勾引、招引。“购”是以“贝”“勾”物,即用钱买物,购买。“勾”用法同“够”,为“够”的省字。物不“够”才要“购”,钱“够”才有购买力。
1705217600
1705217601
《旧唐书·褚遂良传》:“帝方博购王羲之帖。”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法,曾以重金广购天下王帖,供自己与臣下临赏。当他得到《兰亭集序》一帖时,如获至宝,命虞世南等书法家与能书巧匠临摹数本,并在驾崩后将原帖作为陪葬,可见其对王羲之书法的痴迷。引句的“购”是重金购买。后“购”又泛指任何购买的行为。龚自珍《病梅馆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我买了三百盆梅花,没有一株生长正常。这里的“购”即为一般意义的买,并非一定是重金。
1705217602
1705217603
“购”通“媾”,是“讲和”的意思。古代一国向另一国提出息兵的请求,为表示诚意并收买对方的重要人物,一般会送去大量的珠宝财物,故“购”通“媾”。《史记·韩世家》中讲述韩国与秦国交战,打了败仗,被秦俘虏了两员大将,韩王非常着急,相国公仲出主意,让他与秦割地交好,共同伐楚,韩公认为此计可行,“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于是让公仲准备行程,西去与秦国交好讲和。古代常用“和亲”的政治手段,即通过国与国皇室之间的联姻而达到边疆稳定或维系友好关系的目的,也称为“购”。如魏晋时期拓跋氏与匈奴的和亲、后秦与北魏的和亲、北魏与前燕的和亲;西夏与吐蕃的和亲;蒙元与高昌、西夏及金的和亲等。
1705217604
1705217605
虽然“购”与“买”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但也略有不同。“购”通常指相对比较大的采买行动,而“买”则显得有些平民化,一分一角之花费亦可言“买”。“购”“买”连用,意义也偏向“购”多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购买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百姓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走向的风向标。
1705217606
1705217607
1705217608
1705217609
1705217611
土生说字 损耗
1705217612
1705217613
经商做生意的时候,必须目光远大,不计一时得失。
1705217614
1705217615
损【損】
1705217616
1705217617
sǔn
1705217618
1705217619
1705217620
1705217621
1705217622
“损”,繁体为“損”。形声字,从手,员声。
1705217623
1705217624
“手”表示敲、打等动作;“员”表示完整、整体。“手”“员”为“损”,意为将完整的东西打破,造成残缺不完整。《说文·手部》:“损,减也。”本义为减少,如损益、损耗。又,“手”、“口”、“贝”组成“损”:“手”可代指行为,“口”是说话的器官,“贝”意为钱财,三者相合为“损”,意为一言一行都是为了钱,为了钱忘恩负义、不择手段、利欲熏心也为“损”。“损”是因语言或行为而造成的某种伤害。之于物质,是损失;之于精神,是损害。相关词语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损兵折将等。
1705217625
1705217626
从经济层面看“损”字,也可有如下理解。
1705217627
1705217628
“手”为人手,代指劳动者,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口”为口碑、品牌;“贝”为企业能够运作起来的资金。此三者,是当今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由此,人员流失或人才浪费为“损”;口碑、信誉和品牌形象欠佳为“损”;资金运作不合理为“损”。任何形式的损,都具有破坏性。一损尚可亡羊补牢,二损则伤及元气,三损便在商界上无立足之地了。因此,企业应以人员为本、创新为本(手),以本身的行动获得良好的声誉与品牌(口),以正确的经营理念盘活资金(贝),使之运转顺畅,如此方能扭亏为盈,守正固本,得而不损。
1705217629
1705217630
“手”为人的行为,“员”是“圆”的本字,是圆满、完整。表示“损”可以损毁原本完整圆满的事物。而若想不损、避损、纠损,则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以道德来规整心性,以礼仪来修饰行为,使自己的德行圆满,如此便可以不损他人。人人规整修正自己的言行,人人不损人,则人人不受损。做买卖是损买者之钱而益买者之物,或损卖者之物而益卖者之钱,损益之间各有所得。若以重价卖贱物是损买者,以贱价买贵物是损卖者,二者均不得长久,最终必将损及自身。所以经商还是要秉公正之心,设双赢之局,调节好买与卖、损与益之间的关系。“员”为人员,对于企业来说,人员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员”又是幅员,对于国家来说,领土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
1705217631
1705217632
《农政全书·牧养》中说,把羊圈建在鱼塘边,每天早晨把羊粪扫进鱼塘喂草鱼,而草鱼的粪便又可以喂鲢鱼,“如是可以损人打草”,这样就可以减少养鱼的人员,使空出来的人去割草。这里的“损”是精减人员,与人员流失不同。
1705217633
1705217634
“损”为伤、害。《字汇》:“损,伤也。”《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诚实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奉承谄媚、阳奉阴违、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企业亦然,所聘用的员工应有良好的品德,企业本身也要树立好的口碑,如此可避免受损。
1705217635
1705217636
“损”常与“失”连用。《字汇》:“损,失也。”“损”有丧失、损失之意。《商君书·慎法》:百姓放下实际的事务而说些浮夸之辞,就会使出力的人减少而使是非增多。所以,国家不能有不务实的百姓,企业更不能有不务实的员工。
1705217637
[
上一页 ]
[ :1.7052175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