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17838e+09
1705217838
1705217839 “珠”还泛指女子所佩带的首饰,如“珠花”指古时妇女头上戴的用珍珠攒结成花状的发饰;“珠翠”指珍珠和翡翠做的装饰品;“珠履”指缀有珍珠的鞋子。成语“珠联璧合”本指华美毕集的天象,后来比喻人才或是美好的事物齐集在一起。“珠”后来又引申为珠宝的泛称,既可指珍珠,也可以用来指那些稀有的色泽光亮的宝石。
1705217840
1705217841 “珠”有光润的外观,做形容词,引申为圆润的意思,如“珠圆玉润”。“珠喉”形容清圆宛转的歌喉;“珠歌”指圆润流转的歌声。
1705217842
1705217843 古时闽粤一带,人们称小孩子为珠,男孩为“珠儿”,女孩为“珠娘”。植物学中亦把种子胚基部的圆颗粒称为珠,如“珠被”、“珠心”等。后人也用成语“珠胎暗结”比喻女子怀孕。
1705217844
1705217845 宝【寶寳】
1705217846
1705217847 bǎo
1705217848
1705217849
1705217850
1705217851
1705217852 “宝”,繁体为“寶”,异体为“寳”。会意字,从宀,从玉,从缶,从貝。
1705217853
1705217854 “宀”为房间、覆盖,表示深藏、收藏;“玉”为美石,古时归王者所有,是王者腰间所佩之物,并非常人所能拥有,属珍贵的物品;“缶”的本义是瓦器,为圆腹小口有盖的盛器,秦时还指一种瓦制的乐器;“貝”为贝壳,古代曾作为货币流通,代表价值、财富。“宀”、“玉”、“缶”、“貝”合而为“寶”,可理解为家内藏有珍贵之物,即宝物、珍宝,俗称宝贝。
1705217855
1705217856 “寶”通常深藏不露,稀有难求,如玉石一般精美,无论是谁得到后均会善加珍藏,故从“宀”。古人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常佩戴在身上以比君子;又因玉石是藏于深山的珍稀之物,人们得到后便视若珍宝,故从玉。“缶”由土壤烧制,本是极普通的物品,但它可以演奏动听的乐曲,“寶”从“缶”说明珍宝除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附加的人文价值,便如玉之有五德、缶之能奏曲。“寶”从“貝”表示珍宝具有很高的价值。异体字“寳”从珎,“珎”为“珍”的异体字,是珍贵、精美、难得、珍爱,表示“寳”是价值贵重、品质精美、稀有难求、被人爱惜珍藏的东西。简化字“宝”为家中藏玉、家中有玉,亦是宝贝、珍宝的意思。
1705217857
1705217858 “宝”的本义指珍宝。《说文·宀部》:“寶,珍也。”“宝冕”即宝冠,是用宝石装饰的帽子;“珠宝”指珍珠宝石一类的贵重物品,多用作装饰;“珠光宝气”指珠宝闪耀着光采,形容装饰华贵。《山海经》:“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烛银之宝。”玉通透滑润,玉石的开采及玉器的加工、雕琢等过程非常复杂,因此成为人们珍爱的宝物,并将“宝”作为玉器的总称。《公羊传·庄公六年》:“冬,齐人来归卫宝。”意思是说冬天时,齐国人就来归还卫国的玉器。
1705217859
1705217860 “宝”也指有象征意义的珍贵之物。如日月星之于天、水风火之于地、精气神之于人是十分珍贵的,故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风火,人有三宝精气神。
1705217861
1705217862 古代天子诸侯以圭璧为符信,泛称宝,故“宝”也特指印信、符玺。“宝札”指玺书,是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宝符”指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由此扩展,“宝”亦作敬称:可称与帝王或神仙有关的事物,如“宝字”指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指帝位;也可敬称与佛教、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是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指道教修炼的秘诀。
1705217863
1705217864 “宝”还特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宝塔”指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装饰有佛教七宝,故称宝塔。“宝鼎”指香炉。佛教有“三宝”之说,指的是佛、法、僧;还有“七宝”之说,指的是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佛家认为,七宝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是珠宝中的灵物,故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
1705217865
1705217866
1705217867
1705217868
1705217869 土生说字 [:1705202163]
1705217870 土生说字 联盟
1705217871
1705217872 艄公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所有人都站在一边不是好事,因为这样最容易导致翻船。
1705217873
1705217874 联【聯】
1705217875
1705217876 lián
1705217877
1705217878
1705217879
1705217880
1705217881 “联”,繁体为“聯”。会意字,篆文从耳,从丝。
1705217882
1705217883 《说文·耳部》:“聯,连也。”本义为连接。“耳”古有耳孙之称,指从我辈往下数到八世孙为耳孙,八代人血脉相连,一脉相承;“丝”为蚕丝,丝丝缕缕,绵延不绝,编为绳线,用以接续。篆文“联”从耳,从丝,意为血脉相连、接续不断。“耳”也指耳朵。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为便于统计杀敌的数量,便于庆功、领赏,将士们想出了“献耳计功”的方法:杀死敌人后割下耳朵,用丝绳穿起来献给统帅,既便于携带,又方便计算。故以“丝”“耳”组合表示连接之意。
1705217884
1705217885 繁体“聯”字左为“耳”,用于听声音;右半部分上“丝”下“丱”组成一字,读音为“guān”,本义为以梭子带动纬线穿过经线,表示贯穿之意。“耳”、“丝”、“丱”三者相合,会意将相关事物贯穿起来,故“联”表示联结、联合、连接等意思。
1705217886
1705217887 东方朔《七谏》:“联蕙芷以为佩兮。”意思是把香草连接在一起做成装饰品。《汉书·赵充国传》:“臣恐羌复结联他种,宜未及然为之备。”意思是我担心羌人会联合其他的少数民族侵犯我们中原,应该在他们没有联合之前做好防范。成语“珠联璧合”本指一种天象,说的是日月、五星同时出现在天空的一方,好似连接在一起。后来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 上一页 ]  [ :1.7052178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