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35803
1705235804
Langacker(1987a/1991)两卷本《认知语法基础》包含了他理论的最全面的阐释。他的两篇文章,(1987b)和(1990),概括了本节的部分内容,而三篇更近的文章(1992,1993,1995)简明地概括了他的理论及其在一些特殊问题上的应用。另一些有用的资料还有Langacker(2000)和(2002),每一本都有对此前发表的12篇文章的修改稿。Langacker(2001)提出了他的话语理论。
1705235805
1705235806
与4.1节和4.2节的阅读建议相比,下面的注释旨在指出Langacker著作的有关部分,这些部分在我们看来有助于我们的一些讨论顺利进行。
1705235807
1705235808
(15) 对认知域概念和在认知域中侧显事物等概念的理解,主要见Langacker(1987a:147-150和183-186),对范围概念理解,见Langacker(1987a:117-120)。亦见Taylor(2002:192-201)和Croft及Cruse(2004:15-21)。
1705235809
1705235810
(16) 关于名词性侧面和关系侧面的本质,见Langacker(1987a:198,214-222,244-249)。亦见于Langacker(1987b:58-63,68-69)和Taylor(2002,第11章)。
1705235811
1705235812
(17) 关于总括扫描和次第扫描的核心概念的介绍,见Langacker(1987a:144-146)。关于动作性过程扫描和“非时间”关系含义概述,见1987b(70-75)。关于(1987a)的各个章节,参见以上注释16。关于扫描过程有趣的技术性方面的讨论,见1987a(101-109,209-213)。
1705235813
1705235814
(18) 扫描也被认为与动词的限定形式(前文已讨论)和非限定形式之间的区别有关。关于它们的地位,及其在复杂动词形式中与助动词之间的互动,见Langacker(1987b:75-89)和(1991:第5章第2节)。
1705235815
1705235816
(19) Langacker用“打碎玻璃情景”(Floyd breaks the glass(Floyd打碎了玻璃),等)解释了具体性的可能程度。见Langacker(1991:296以次)。
1705235817
1705235818
(20) 关于视角配置的主要观点,见Langacker(1987a:122-132)。对此话题的继续讨论,见Langacker(1991:494-506),在此就他的立场与公认的语用学观点进行了对比。
1705235819
1705235820
(21) 对背景化现象恰当的介绍,见Langacker(1991:89-91和193-197);关于由限定词引起的背景化研究,见Langacker(1991:96-125);关于助动词的背景化功能专题研究,见Langacker(1991:第6章)。有趣的类似讨论,见Halliday(2004,第4章),它把时态、语气和句型解释为人际语言功能的语法实现。
1705235821
1705235822
1705235823
1705235824
1705235826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 第五章 框架及构式
1705235827
1705235829
5.1 框架与脚本
1705235830
1705235831
在更广阔的认知语境中来分析个别语言现象的必要性在本书许多章节中都出现过;范畴被合成为认知模型,情感概念被扩展成情节,而小句句型也被看作处于互动网络之中。“框架”概念还为拓宽词汇及语法分析的范围提供了另一种认知方法。
1705235832
1705235833
框架与视角
1705235834
1705235835
框架这一概念由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入语言学,它的基础是所谓的“商务事件”框架(1),“商务事件”至今仍是他的经典范例。为了理解这一框架,设想一下可用英语动词“buy”(购买)描述的情景的各个方面。在初始状态,有一个人A有钱,而另一个人或机构D有A想要的货物。假定两个参与者就货物的价钱已达成协议,A将一定数目的钱付给D而D出让货物。最后的结果是A拥有货物,D拥有钱。暂不考虑作为某种先决条件的协议,那么,我们可以说,BUY(购买)这一行为范畴至少可参照另外四个范畴,即BUYER(买者),SELLER(卖者),GOODS(货物)和MONEY(钱)。
1705235836
1705235837
BUY(购买)的框架(frame),即这些互动范畴的结构概括为图5.1。(框架用[]括号表示)。为buy(购买)设定一个框架看起来至少有两个优点:一个框架可以说明不同的小句句型,还可以应用于不同(但有关)的动词,如sell(出售)、cost(花费)、pay(支付)、charge(收费)。先看一下下面这个句子,它是buy可以出现的句法类型的例句:
1705235838
1705235839
1.David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David用10英镑从John那儿购买了一件旧衬衫。)
1705235840
1705235841
1705235842
1705235843
1705235844
图5.1 [购买]的框架(根据Fillmore 1977a:104)
1705235845
1705235846
在这个句中,不难看出,[购买]框架的4个成分全都出现了,并填充进不同的句法槽:买者(David)作主语,货物(一件旧衬衫)作直接宾语,卖者(John)作第一个状语,钱(10英镑)作第二个状语。这些句法角色的指派,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buy(买)这个动词决定的,我们把它叫作句子的句法视角(syntactic perspective)。(很显然,视角这个概念是由凸显,即主体/背景分离原则决定的,但是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它还不只这些。)
1705235847
1705235848
例句(1)的视角主要取决于句子中动词buy(买)的句法特征。当然,完全有可能把不同的句法视角放到相同的框架中,而这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先前提到过的其他三个动词,即sell(出售)、cost(花费)、pay(支付)、charge(收取)。例如,选用动词sell(出售),就会使我们把范畴卖者和货物置于主语(subject)和宾语的视角,而可能把买者当作间接宾语,就像在例(2)那样。动词charge(收费)把卖者、买者视角指派为主语、宾语(例句(3)),用动词pay(支付),则把买者、钱视角指派为作主、宾语,还可能引入卖者作间接宾语(例(4))。
1705235849
1705235850
2.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John以10英镑的价钱向David出售了一件旧衬衫。)
1705235851
1705235852
3.John charged David ten pounds for an old shirt.(John为这件旧衬衫收取了David 10英镑。)
[
上一页 ]
[ :1.7052358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