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35855e+09
1705235855
1705235856 总之,[购买]框架不仅是对动词buy进行句法描写有用的工具,它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动词如sell(出售)、charge(收取)和pay(支付)。根据框架概念,这四个动词的区别只是同一框架内部的视角变化。以图5.1作为更一般意义上的[商务事件]框架的基础,这种区别可以通过突出那些包括每个动词的主语和宾语的框架成分来表示。图5.2说明了这一点。
1705235857
1705235858
1705235859
1705235860
1705235861 图5.2 [商务事件]框架,由动词buy(购买),pay(支付),sell(出售),charge(收取)激活的不同视角(根据Fillmore 1977a:106以次)。
1705235862
1705235863 上面的4个图表明,动词buy(购买)、pay(支付),是从买者的视角,而sell(出售),charge(收取)是从卖者的视角出发对商务事件进行描述。图5.2在标明主语和宾语选择同时,也包括了状语中使用的介词。这是框架理论超过主体和背景理论的第一个标志:它更加重视句子中像状语这类较不凸显的成分。
1705235864
1705235865 框架概念:不同的构想和相关的概念
1705235866
1705235867 当Fillmore第一次引入框架这个概念时,他把它定义为(1975:124)能与场景的原型实例建立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最简单的例子是词的组合,也包括语法规则和语言范畴的选择。
1705235868
1705235869 这表明,框架在当时被认为是与所谓的“场景”(即我们的术语的“情境”有关的概念(参见1.3节))相联系的一系列语言选择。从这种语言学立场出发,框架概念构想已经向认知解释转变。如果我们看一下Fillmore后来对框架概念的特征描述,这一点就变得更清楚了。1985年,他说框架是“知识的特定统一框架,或经验有机的系统化。”(1985:223),1992年他把框架看作“认知结构[……],为编码为词语的概念所预设的知识”(Fillmore和Atkins 1992:75)。这些定义和解释集中地表明,框架开始被认为是语言概念,而现在从认知上得到重新阐释。
1705235870
1705235871 这种认知解释对视角概念甚至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人们不是提倡独立的“句法视角”,而是可以认为,每个句子都通过选择动词和它所管辖的特定句法型式来激活一个场景中的某个认知视角。
1705235872
1705235873 承认视角属于认知概念而不是句法概念,人们也许会问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视角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在引导注意力(attention)(2)的认知能力之上的。此外,我们观察一个场景的视角取决于是什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因此,当我们想让听者注意买者和货物时,我们就用动词buy(购买)来表述商务事件,而当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是卖者和货物时,就用动词sell(出售)。
1705235874
1705235875 读者在阅读了第四章后两节我们对Langacker认知语法的介绍之后,也许会惊奇地注意到其中的主体与背景理论和这里介绍的框架和注意力理论的相似性。Langacker将互动网络中的参与者侧显为句法主体和背景的想法和把框架中的两个元素看作主语和宾语的视角概念的确极为相似。你完全可以说这种相似性并不怎么奇怪,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Fillmore早年提出的格语法。此外,这两种理论都相信小句型式要在认知的背景中(即分别在互动网络或框架中)进行分析,而不能孤立地看待。
1705235876
1705235877 尽管如此,这两种理论远非一致。首先,在框架范式中工作的学者更关注与在框架中所使用的那些动词的语义有关的问题。结果,框架概念已经用于一些动词详尽的语义分析,并形成了编纂以框架理论为基础的词典课题(3)。其次,框架理论提供了句法型式的统一观,而Langacker则解决认知处理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次,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Langacker在他每一个层次的分析中,几乎只关注两个凸显实体,即小句层次上的句法主体(或主语)和句法背景(或宾语)。而这里的框架概念则有一个更大的范围,因为它也提到间接宾语和状语。换句话说就是,凸显原则——顾名思义——适用于句中吸引了我们主要注意力并因而是凸显的那些成分;而框架概念同时也关注那些只吸引我们一小部分注意潜力的语言成分。我们在5.2节讨论Talmy“事件框架”中的“开启注意力视窗”时,这一点会变得尤其明显(4)。
1705235878
1705235879 框架理论也在这样的事实中表现了它更广阔的视野:[商务事件]框架甚至注意到那些凸显度低到在语言表层上完全没有表达出来的认知范畴。例句(5)和(6)中的两个动词spend(付出)和cost(花费)即是如此。
1705235880
1705235881 5.David spent ten pounds on an old shirt.(大卫在一件旧衬衫上花了10英镑。)
1705235882
1705235883 6.The old shirt cost David ten pounds.(这件旧衬衫花了大卫10英镑。)
1705235884
1705235885 图5.3显示,这两个动词暗含了一个在语言上不能表现出来的SELLER(卖者)(因此把它放到括号里)。相反,视角在使用spend(付出)时把注意力导向了BUYER(买者)和MONEY(钱),而选择cost(花费)则将注意力放在GOODS(货物)上。
1705235886
1705235887
1705235888
1705235889
1705235890 图5.3 [商务事件]框架中由动词spend(付出)和cost(花费)所激活的视角(根据Fillmore 1977b:107以次)
1705235891
1705235892 如前文所示,框架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描写认知语境的方法,此语境为认知范畴提供背景并与认知范畴相联系。因此,这和我们在1.3节中介绍的“认知模型”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其区别在于,我们认知模型构想比框架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框架只不过是各种认知模型中的一种而已,认知模型还包括3.2节中提到的“情节”、认知域和互动网络(见4.2和4.3节)以及下面要讨论的“脚本”。使用这种术语系统,框架将被看作一种表征关于具体而常见情景的知识与信念的认知模型(5)。
1705235893
1705235894 从框架到脚本:乘飞机
1705235895
1705235896 应用框架概念取得显著成果的不只是语言学(参见本节的阅读注释1)。第二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即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类行为的潜力的学科。在这一领域中,框架概念比在语言学中应用得更加广泛,尽管也更加技术化。框架这一术语这种用法中,它的适用性已经突破单句的界限而扩展到了更大的语言和认知单位。为了理解这种更广阔的框架构想对于语言现象产生的影响,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1705235897
1705235898 Sue caught a plane from London to Mandrid.After she had found her seat she checked whether the life vest was beneath it,but she could not find it.So she asked the flight attendant to find one for her.(Sue搭乘从伦敦飞往马德里的飞机。她找到座位后检查下面是否有那件救生衣,但她没能找到。所以她让那个服务员为她找一件。)
1705235899
1705235900 这里会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是定冠词the的两次出现。根据英语语法规则,当人们认为听者知道正在谈论的是哪个特定的人或物时才使用定冠词。否则,就像第一句中的a plane一样使用不定冠词。既然有这些规则,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虽然life vest(救生衣)和flight attendant(空勤人员)在前面并没提到过,在后面也没有说明,但它们伴随着定冠词呢。这个问题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尤其有趣,因为它涉及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计算机即使安装了所有的英语语法规则和巨大的词库,它处理这个小故事仍有困难,因为它会从上文寻找能帮助它识别the life vest(救生衣)和the flight attendant(空勤人员)的参考项,而这是徒劳的。
1705235901
1705235902 那么为什么定冠词的这两次使用看上去完全自然,然而只从语法规则上却不能解释呢?原因在于,为了理解这些有定指称,我们需要以外部世界知识为基础进行推理(inferences),而这正是计算机的困难之处。坐过飞机的每个人都知道,(在许多事物之外)航空公司为所有乘客都提供救生衣,一般放在座位下面,而且飞机上有空勤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乘客服务。当a plane(飞机)出现在短文的第一句时,所有这些知识就被激活了,而且也正是这些知识使得我们能毫不费力地进行正确的推理。
1705235903
1705235904 作为将计算机也装备上这些必要的外部世界知识的一种尝试,框架概念被引入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家Marvin Minsky将框架定义为“表征模式化情境的数据结构”(Minsky 1975:212)。就我们这个飞机例子中,这种想法就是,飞机这一认知范畴会激活同属于[乘飞机]这一框架的所有其他范畴,比如飞行员、空勤人员、救生衣、安全带、一等舱、经济舱、安全须知等等。这些范畴及其之间的特定关系(如X有个Y,X在Y之上,X是Y的一部分)都是框架的组成部分,都应该被输入到计算机。除了这种颇为普遍的框架,还有很多所谓的下位框架,储存与更特殊的飞行情景有关的知识,如[用餐],[看电影]和[上洗手间]。鉴于我们日常生活情景的复杂性,Minsky认为我们的知识应该在复杂的“框架系统”中得到表现(1975:227以次)。
[ 上一页 ]  [ :1.7052358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