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35915
餐馆脚本
1705235916
1705235917
尽管图5.4可以给没坐过飞机的人详尽地描述飞行中发生的事情,但是很明显这并不能完全指导在飞机上的行为。为了说明什么是更加精心设计的脚本,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也许是文献中最著名的脚本:由计算机科学家Roger Schank和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Abelson共同设计的[餐馆]脚本(Schank 和 Abelson 1977:42以次)。
1705235918
1705235919
总体上[餐馆]脚本分为四个场景,即进入,点菜,用餐和离开。“进入”这个第一场景要发生,很多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这些条件概括为图5.5。
1705235920
1705235921
1705235922
1705235923
1705235924
图5.5 [餐馆]脚本的前提条件(根据Schank和Abelson 1977:43)
1705235925
1705235926
[餐馆]脚本运用的主要条件与形成此情景的人和物体有关。有了这些道具和角色,我们假定进入的场景可发生:顾客进入餐馆,寻找一张桌子,决定坐在哪儿,走到桌前并坐在椅子上。这些行为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实施下一个行为的先决条件,而且这个场景作为一个整体对紧接着的点菜场景的发生来说是必需的。图5.6稍微更细致地表现了点菜场景。该图表中参与者所进行的行为用一种非常基础的语言来表述,这种语言与计算机程序中所使用的命令极为接近。
1705235927
1705235928
1705235929
1705235930
1705235931
图5.6 [餐馆]脚本的点菜场景(改编自Schank和Abelson1977:43)
1705235932
1705235933
这个点菜场景是怎样纳入餐馆脚本的?图5.6显示这一场景开始有三种可能性状态:也许桌上有菜单,也许服务生拿来菜单,或者也许是顾客要服务生拿来菜单。根据这三种状态不同显现,脚本会沿三条不同路径进行,但结果都是顾客得到菜单。一旦顾客手中有了菜单,下一步就是选择食物,告诉服务生所选择的食物,服务生去厨房把点的菜告诉厨师。之后,又出现了两种可能路径:厨师可能准备食物,从而为用餐场景提供了先决条件。或者,厨师示意服务生没有所点的食物。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脚本又有两种继续的可能。顾客或者重新选择食物(这就意味着脚本要从图5.6中标着★★★的地方重新开始),或者决定离开餐馆。如果是后者,脚本跳到离开场景,或更具体地,跳到其顾客未付款便离开这一变体。
1705235934
1705235935
用餐和离开的场景也能以一种相似的方式用该脚本格式表示。现在读者会觉得[餐馆]脚本的内容很乏味,整个描写脚本的过程只是把我们已知的所有事情转化为一种特定的格式罢了。尽管我们确实都熟悉脚本中所储存的信息,但是这种观点不得要领;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说话或听话时,无意识地填入了取自框架和脚本的大量信息。更有甚者,如果不提供这些信息,我们肯定连最简单的话语片断也无法理解。为了证明这一点,请看下面的两个摘自Schank和Abelson(1977:38等)并稍作改动的故事:
1705235936
1705235937
1.John went into a restaurant.He asked the waitress for coq au vin.He paid the bill and left.(John走进一家餐馆。他向女服务生要了份鸡尾酒。他付了钱离开了。)
1705235938
1705235939
2.John went into a restaurant.He saw a waitress.He got up and went home.(John走进一家餐馆。他看见了一位女服务生。他站起来回家了。)
1705235940
1705235941
尽管两个故事给出了大致等量的信息,但第一个完全可以理解,而第二个不像有任何意义。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第一个故事符合我们内化的餐馆用餐脚本,所以我们能毫无困难地添补缺失的部分,如John可能在点菜前看了菜单,并且他吃了饭才付钱离开。确实,脚本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以致在形成此故事的心理表征时,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重要的用餐场景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脚本(还有框架)确保做出正确推理的潜力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显得非常重要。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说话双方在描述一个事件而省略一些细节或整个过程时,说话人常常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听话人的脚本知识。
1705235942
1705235943
与第一个例子相反,第二个故事不符合首句所唤起的脚本预期。处理这三句话时,它们仅仅描述了一组情景,但这些情景并不能结合而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意味着除非由脚本提供关联,否则这些事件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致使链(6)。
1705235944
1705235945
总之,这一节讨论了框架和脚本概念的一些理论和应用。框架表现为与重复出现的情境有关的知识结构模式,在语言形式上则反映在动词间的词汇关系和小句的句法中。为了说明表现了由致使链连接的更长连续事件的知识结构,我们引入了脚本概念。下一节将介绍另一个框架概念理论,即Talmy的普遍“事件框架”。
1705235946
1705235947
练习
1705235948
1705235949
1.下面哪些动词符合Fillmore的商务交易框架?它们表现了哪种视角?
1705235950
1705235951
leave(to one’ heirs)(遗赠(给某人的继承人)),inherit(继承),auction off(拍卖),pawn(典当),distribute(分送),receive(接受)
1705235952
1705235953
对于上面的某些动词来说,框架必须改变吗?
1705235954
1705235955
2.Dirven等(1982)使用场景(也就是我们的框架)和视角(perspective)概念来描述say(说)、tell(告诉)和talk(谈话)之间的差别。学习我们对动词say(说)所做的图解,并完成tell(告诉)和talk(谈话)的图示。
1705235956
1705235957
1705235958
1705235959
1705235960
3.就像其他认知模型一样,框架,尤其是脚本是依赖于文化的。为了表明这一点,探讨一下你的儿童生日聚会模型和下面由Minsky(1975:243)提出的有着怎样的差异:
1705235961
1705235962
服装 节日盛装 礼物 必须让主人高兴 必须是买来的,并且有礼品包装 游戏 藏猫猫,粘驴子尾巴(一种儿童游戏——译者加) 装饰 气球,装饰物,皱纸 聚会食品 蛋糕,冰激凌,苏打,热狗 蛋糕 蜡烛,吹灭,许愿,唱生日歌 冰激凌 常见的三种味道 4.试写[在理发店]和[在电影院]脚本。这些脚本的必有成分是什么,又有哪些可选成分(如:“购买爆米花”)?
1705235963
1705235964
5.下面的两个小故事让人想到[口试]脚本。解释一下为什么虽然两者承载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但是看起来第一个有意义,而第二个却没有意义:
[
上一页 ]
[ :1.7052359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