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36477e+09
1705236477
1705236478 总结一下本节目前为止所讨论的内容,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到下面这三点:
1705236479
1705236480 · 源自日常经验的特定概念结构与明显即兴生成的句法结构之间似乎存在紧密的对应关系。
1705236481
1705236482 · 在构式语法框架下工作的语言学家所搜集的证据表明,构式事实上可能不是随时生成的,而就像框架,甚至像个体概念一样,是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16)。
1705236483
1705236484 · 构式可能具有独立于插入特定实例中的词项以外的自身意义。正像词一样,构式被认为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因此形式自动激活意义,反之亦然(17)。
1705236485
1705236486 下一节中我们将讨论构式的另外一些例子,验证构式基于经验的观点,并解释一下它们的多义现象。
1705236487
1705236488 论元结构构式
1705236489
1705236490 致使-位移构式是一种主要的论元结构构式(即在构式中,动词联系其必有补足语或论元)。Goldberg(1995)中所讨论的其他两种主要构式是致使-接受构式(Goldberg自己坚持使用“双及物”句法术语)和结果(即致使-成为)构式,举例说明如下:
1705236491
1705236492 致使-接受构式 致使-成为构式(结果构式) Joe gave Sally the ball. Terry wiped the table clean. (Joe把球给了Sally。) (Terry把桌子擦干净了。) Joe painted Sally a picture. He ate himself sick. (Joe给Sally画了一幅画。) (他把自己吃病了。) Bob told Joe a story. Terry pushed the door shut. (Bob给Joe讲了一个故事。) (Terry把门推上了。) 这些构式的概念构成是直接的:致使-位移构式包含一个(由主语表达所表达)原因,这个原因引起了受事向目标的位移。致使-接受构式包含一个施事,这个施事使接收者接受一个受事,结果构式包含一个施事,这个施事使受事进入某种结果状态。这三个构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把人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句法小句型式结合在一起。这一点表示为图5.22,这个表的基础是Goldberg(1995:70)。
1705236493
1705236494
1705236495
1705236496
1705236497 图5.22 论元结构构式的经验及句法基础(根据Goldberg 1995:70)
1705236498
1705236499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直接经验基础看上去似乎只适用于解释上面所说明的这类简单而基本的小句句型。在世界上其他一些语言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小句句型,这一事实更加有力地证实了以下的观点:即这些小句句型可能是植根于人类共有的经验之上的。
1705236500
1705236501 然而,还必须注意另一点:像大多数的构式一样,这三个论元结构构式可能形成各种有关的意义。这也就是说,跟词位(lexeme)一样,构式是多义的(18),而且,论元结构构式事实上只有核心的、典型的意义才可能是植根于经验的。正如Goldberg指出的那样:“与基本句型对应的构式把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事件类型编码为它们的核心意义”(Goldberg 1995:39;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为了说明构式的多义性,图5.23表现了致使-位移构式的主要含义。
1705236502
1705236503
1705236504
1705236505
1705236506 图5.23 致使-位移构式的多义(改编自Goldberg 1995:161以次)
1705236507
1705236508 致使-位移构式的这些语义变体的特性使人想起了Brugman和Lakoff的尝试(参见4.1节):他们把介词over(在……上)的各种意义解释为一个核心意义的相互联系的细化和引申。例如,意义(b)和核心意义(a)的区别在于:位移并不只是从ask(叫)这种动词推衍出来的。如果Sam叫某人进屋,那人还是有可能不遵从Sam的要求的。意义(e)的特点则是其跨度相当大的引申:施事并没有使受事移动,而是阻止他从某一位置离开。含义(c)和含义(d)涉及的是致使意义的更细微的变化,可以解释为“帮助”和“使得”之类的意义。
1705236509
1705236510 复杂句构式:一个例子
1705236511
1705236512 尽管小句句型可能为构式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证,这种想法也可以推广到复杂句。为了说明这种能力,我们将集中讨论所谓的“外壳-内容构式”(shell-content construction)(Schimd 2000),它的语言形式是一个抽象名词和从句或不定式的结合;从句或者直接附在名词性成分上(下面的前两个例子)或通过系词BE与名词性成分连接(后两个例子)。
1705236513
1705236514 The fact that a conference is taking place is encouraging.(会议将要召开的事实是令人振奋的。)
1705236515
1705236516 The chance to find a cheap hotel room is small.(找到一个便宜宾馆的机会很少。)
1705236517
1705236518 The problem is that hotels don’t offer cheap rates.(问题是宾馆不会提供便宜的价格。)
1705236519
1705236520 The aim is to open student hostels for guests.(目的是向客人开放学生旅社。)
1705236521
1705236522 这些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的认知-语用功能:它们主要的作用是让(从句表达的)整个命题可用作一个像名词的概念,这个过程叫做“具体化”(reification)(将某事变为某物)(19),并将命题置于某种视角之下(即作为一个事实,一个目标,一个目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抽象名词充当了一种信息的容器或“外壳”,而这种信息是包含在从句中的,这种抽象名词也因此被称为“外壳名词”(shell noun)。图5.24表现了仿效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的外壳-内容构式。
1705236523
1705236524
1705236525
1705236526
[ 上一页 ]  [ :1.7052364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