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45491
1705245492
Hopefully, Larry hurled the ball toward the basket with one second left in the game.
1705245493
1705245494
Hopefully, Melvin turned the record over and sat back down on the couch eleven centimeters closer to Ellen.
1705245495
1705245496
你说我愚蠢也好,无知也罢,反正这样的句子我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1705245497
1705245498
设想一下,假如有位专家突然宣布我们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的正确名称应该是“辛辛那提”(Cincinnati),而人们称为“辛辛那提”的城市其实是“克利夫兰”。可是,这位专家又给不出任何理由,只是坚称自己是对的,而且要求每个注重语言的人都必须立刻改变“他”对这两座城市的叫法(没错,是“他”,而不是“他们”),无论这样做会造成多大的混乱,付出多大的代价。你肯定会认为这人的脑袋有问题。但是,当某个专栏作家或者报纸编辑在“hopefully”的问题上发表类似的见解,他却会被视为语言规范的捍卫者。
1705245499
1705245500
1705245501
1705245502
1705245504
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 4类语言专家的高见
1705245505
1705245506
我们已经讨论了一般语言专家极力守护的几个“真理”,现在我想考察一下专家本人。这些人虽然都自恃为专家,但他们的目的、水平以及学识各不相同。为公平起见,我们有必要进行分类讨论。
1705245507
1705245508
词语观察家
1705245509
1705245510
我们最常见到的专家是所谓的“词语观察家”(wordwatcher),这个术语是由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创造的,而他本人就是一位词语观察家。和语言学家不同,词语观察家主要关注的是生冷怪僻、来源不明的单词和成语。有的词语观察家本身是另一个领域的学者,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撰写有关词源的书籍,比如托马斯和奎因。有的则是负责在“问与答”专栏上回答读者提问的新闻记者。下面是《波士顿环球报》专栏上的一个例子:
1705245511
1705245512
问:当我们想去激怒别人时,为什么要说“get his goat”(直译为:偷走他的山羊)呢?
1705245513
1705245514
答:俚语专家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但有些人认为,这个说法源自赛马场上的一个旧习。当时,人们常常将山羊和容易受惊的良种赛马关在一起,这样可以使赛马保持安静。19世纪的赌马者有时会偷走山羊,让马躁动不安,输掉比赛。因此,才有“get his goat”的说法。
1705245515
1705245516
对于这种解释,伍迪·艾伦在《俚语的起源》(Slang Origins)中挖苦道:
1705245517
1705245518
你们中间有多少人想过某些俚语的来源,比如“the cat’s pajamas”(不同凡响的人)和“take it on the lam”(溜之大吉)?反正我从没想过。不过,对于那些有兴趣的人,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看看一些有趣的词源。
1705245519
1705245520
……“Take it on the lam”起源于英国。在英国,“lamming”是一种把骰子和一大管药膏当玩具的游戏。每个玩家轮流丢骰子,丢完后就在房间里跳来跳去,直至倒地出血。如果有人丢了“7”点或者比“7”还小的点数,他就要说“quintz”,然后一直发疯般地狂跳。如果点数大于“7”,他就得被迫分给其他玩家一些羽毛,由此得到一个好的“lamming”。如果一个人得到3次“lamming”,他就会被“kwirled”,或者宣布道德上的破产。后来,所有用到羽毛的游戏都被称为“lamming”,而“羽毛”一词就变成了“lam”。所以“take it on the lam”就是“披上羽毛”,后来就变成“溜之大吉”的意思,不过其中的转变过程还不太清楚。
1705245521
1705245522
这段文字正好体现了我对词语观察家的态度:我认为他们没有害处,但我从不完全相信,做而且多数时候我也毫不关心。几年前,有位专栏作家对“pumpernickel”(黑麦粗面包)的来源做了解释:在征战中欧的过程中,拿破仑在一家客栈逗留。进餐时,店家呈上了一块又黑又酸的粗面包。吃惯了巴黎长棍面包的他揶揄道:“这块面包是给Nicole吃的吧。”Nicole是拿破仑的马。当别人对这位专栏作家的解释提出质疑时(字典上说这个词来自德语口语,意思是“放屁的小妖精”),他只好承认,这个解释是他写稿的夜在酒吧里和朋友一起杜撰的。对我来说,词语观察就像集邮一样,它能给你带来知识上的乐趣,但也会附带产生一定的忧虑,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收集的邮票中有多少赝品。
1705245523
1705245524
先知“耶利米”
1705245525
1705245526
与此相反的是像先知“耶利米”(Jeremiah)一样的语言专家,他们一味地宣泄悲观论调,预言世界末日的到来。一位身兼“词典编纂家”“语言专栏作家”和“语用专家”的著名人士曾经援引某位诗人的话说:
1705245527
1705245528
作为诗人,他只有一个政治责任,那就是捍卫语言,使之免于堕落。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言正在遭受侵蚀,一旦语言走向堕落,人们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耳朵,而这将导致暴力的发生。
1705245529
1705245530
语言学家德怀特·博林格(Dwight Bolinger)温柔地提醒这位作家稍安勿躁,他说:“即便所有人都按照语言规范来说话,也还是会有暴徒从黑夜中跳出来拦路打劫的。”
1705245531
1705245532
近年来,声音最大的耶利米要数批评家约翰·西蒙(John Simon)了,他的影评和剧评以恶毒著称,喜欢对女演员的面容发表长篇大论,肆意攻击。下面是他的某篇语言专栏文章的开头,很有代表性:
1705245533
1705245534
现在的人对待英语,就像当年的奴隶贩子对待运奴船上的黑奴,或者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对待营中的囚徒一样。
1705245535
1705245536
顺带一提的是,导致他做出这种无聊对比的原因是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O’Neill)的语法错误。奥尼尔将其同僚称为“fellow colleagues”,其中的“fellow”是个冗词。西蒙将它斥之为“最低级的语言错误”。西蒙还对美国黑人英语发表了一通意见:
1705245537
1705245538
我们为什么要照顾那些缺乏教养的亚文化成员对音、义关系的看法?难道有一种语法——无论什么语法——可以描述这种关系?
1705245539
1705245540
至于“I be”“you be”“he be”这些表述方式,简直会让我们神经衰弱。或许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语句,但它们违反了所有公认的古典语法和现代语法。它们不是语言历史的产物,而是对语言规则的无知。
[
上一页 ]
[ :1.7052454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