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2916
波斯楔形文字中表示近似辅音和词末辅音的困难是用如下方法来克服的。每一个音节符号,除了基本的、音节的意义(辅音+元音)以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组成该音节的辅音;例如,这个符号可以既表示音节ba,又表示辅音b。这就使波斯文字具有多义性(多音性),但是这却便于表示近似的辅音和词末辅音。因此,从符号的意义上说,古波斯文字是一种独特的音节-音素文字体系,而从符号的形式上看,它是楔形文字的一种变体。
1705262917
1705262918
照大部分学者的说法,波斯楔形文字创制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期。它主要用于书写国家记事性的铭文——波斯首都波夕坡里宫殿中的铭文,贝希斯敦岩石的铭文及其他地方的铭文,但阿拉米文字则用于贸易和行政方面的书信来往。
1705262919
1705262920
由于波斯楔形文字使用范围很窄,只是纯国事方面的内容,所以它就不再使用了,在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后不久(前330)它就被人遗忘了。
1705262921
1705262922
19世纪初叶,波斯楔形文字被Г.格罗捷芬德、Г.罗乌林松及其他学者释读。通晓波斯语(诚然,这是较晚期的事),以及波斯文字的词都用斜体楔形符号隔开,都有助于这一楔形文字的释读。1802年格罗捷芬德首次释读的铭文包含阿黑门尼德王朝历代国王的传统尊号和名字(第50图)。波斯楔形文字的释读和波斯-巴比伦语的、巴比伦-苏美尔语的以及其他两种语言的文物字据的存在,大大方便了随后释读亚述-巴比伦文字(在19世纪中叶),后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释读了苏美尔文字、乌拉图文字、赫梯文字以及其他楔形文字。
1705262923
1705262924
1705262925
1705262926
1705262927
第50图 古波斯音节-音素字母表和古波斯铭文的例子(阿黑门尼德国王大流士的尊号,据Г.格罗捷芬德释读)
1705262928
1705262929
铭文中的词(下方四行)用斜体楔形符号彼此隔开;词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铭文的内容是“大流士(1),国王(2),伟大的(3),国王(4),国王们的(5),哥希塔普斯(的)(6),儿子(7),阿黑门尼德(8)”
1705262930
1705262931
5
1705262932
1705262933
克里特音节文字也是通过由最初的表词字改变为音节符号的途径发展起来的。
1705262934
1705262935
在希腊人夺取克里特岛之前,岛上居民混杂,大概他们是从小亚细亚来到岛上的;克里特岛的这些古老的居民叫作米诺斯人,他们的文化称为米诺斯文化,而其文字则称为米诺斯文字(以传说中的克里特王米诺斯取名)。克里特-米诺斯奴隶制文化发展的初期是在公元前3000年代;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起,克里特岛民就已经知道使用青铜器,而从该时代的末期起,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克里特-米诺斯文化的繁荣时期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在这个时期,克里特岛上出现了克诺索斯、法埃斯特(或译成“费斯图斯”——译者)等大城市,克里特人的船只在整个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而他们的象形文字逐渐转变为线形-音节文字。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希腊的亚该亚人诸部落侵占了克里特人在陆上和岛上的殖民地,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侵占了克里特岛本土。因此,爱琴文化中心由克里特转移到希腊南部,转移到亚该亚的城邦迈锡尼、提林斯、皮洛斯等地(第51图),这时爱琴文化则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克里特的音节文字也被迈锡尼希腊人所借用。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由于希腊多里亚人诸部落先侵占和摧毁迈锡尼希腊,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又侵占和摧毁克里特岛,结果独特而又辉煌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1705262936
1705262937
1705262938
1705262939
1705262940
第51图 克里特和迈锡尼
1705262941
1705262942
由于多里亚人消灭了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所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前,科学界对于迈锡尼希腊和克里特的历史几乎是一无所知,如果不算古代作者(荷马、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等)提到古代克里特的那些零碎而简短的材料以及希腊有关克里特王米诺斯、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米诺斯海牛等模糊不清的传说的话。由于德国考古爱好者G.Schliemann,特别是英国考古学家A.Evans的挖掘的结果,只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重新发现了克里特-迈锡尼文化。A.Evans的多卷著作至今仍有其价值(26)。
1705262943
1705262944
克里特文字的文物按其字形特点和其他特征分为四种历史变体:象形文字A(约前2100—前1900)和象形文字Б(约前1900—前1700);线形文字A(约前1750—前1400)和线形文字Б(27)(约前1500—前1200)。
1705262945
1705262946
象形文字A具有图画形状;这种文字表现在雕刻的印章和印鉴上。象形文字Б与前者几乎有相同数量的符号和符号结构,但它的特点是符号形状更为简化,虽然仍然有明显的图画性质;除了印章和印鉴以外,它还表现在泥版、圆框、圆盘和高脚盆的简短铭文中。象形文字的这两种变体,从它们符号的意义上说,可能基本上属于表词字文字体系。的确,从其不同符号的数量比较少(根据A.Evans统计约150个)(28)这一情况来看,这似乎证明它们是音节型的文字;但是,符号的数量如此少,大概有另外的原因——即铭文(通常是祭祀神灵的铭文或者统计-计算的铭文)的类型单一、规格标准和简短(29)。此外,这一文字基本上属于表词字型可由下述事实证实:甚至在晚期的克里特文字——线形文字Б——中比较广泛使用表词字;有明显表现的象形文字的图画性质(第31图);它们同线形文字A,甚至线形文字Б的无可怀疑的表词字在字形上非常相似(第52图)。同时,在象形文字中大概也用了音节符号。
1705262947
1705262948
克里特线形文字不同于象形文字的是符号具有比较约定的、图示性的和线条的形状。无论不同符号的形状还是它们的数量(约150个),都证明这种文字属音节型。对这种文字的释读证实,线形文字是音节文字,虽然其中仍继续使用表词字;后者经常放在铭文的右边,用来说明音节符号表示的文句内容(指出铭文中谈到的东西)(30)。
1705262949
1705262950
到1963年,已经发现了220块用线形文字A刻在石制文物和黏泥制物品上的简短铭文。大部分铭文是在克里特岛上亚基亚-特里亚达地区发现的,这一事实指明这种文字是克里特岛当地居民所使用的。铭文约有350个词,其中250个词只出现一次。不同符号的数目约150个,其中包括80—85个音节符号;约有50个符号在形式上十分接近线形文字Б的符号。
1705262951
1705262952
用线形文字Б写成的铭文要多得多——发现了约3000块,其中1000多块是在希腊大陆上发现的;1939年在挖掘皮洛斯城的“涅斯托尔宫”时发现得特别多,在迈锡尼和其他地方发现较少。几乎所有的铭文属于公元前1200年之前不久的时期;显然,这些铭文得以保留下来,是多里亚人侵占该城时纵火焚烧而泥版被烧制的结果。不同符号的数目约140个,其中约50个表词字和90个音节符号。
1705262953
1705262954
正如线形文字释读的结果所证明的,这种文字用来表达克里特的亚该亚征服者的古老的希腊语。线形文字A用来表达克里特岛希腊以前的“米诺斯”居民的语言。这后一种情况可由以下事实证明:线形文字Б极不准确地复现了希腊(亚该亚)语的语音。这些符号(第52图)只表示开音节(元音型或者辅音+元音型),而且完全不适于表示希腊语常见的带词末辅音的音节;这些符号也不适于复现以两个辅音开始的音节;最后,同样的符号用来表示带清辅音、浊辅音和送气音(如t,d,th)的音节(31)。所有这一切证明,亚该亚人向说一种与希腊语不大相同的语言的民族借鉴了文字。大概这种语言是以开音节规律为主,不允许几个辅音相邻。因此,音节容易从言语中分出来,而不同音节的数量是有限的。克里特岛希腊以前居民的语言的这些特点,正好决定了克里特文字是沿着音节化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1705262955
1705262956
1705262957
1705262958
1705262959
第52图 克里特-迈锡尼线形文字Б的音节符号及其音值(据M.Ventris和J.Chadwick,按通用的符号编码顺序,同时指出符号出现的频率)
1705262960
1705262961
下面——克里特音节文字书写铭文的泥版(文字书写的方向,从左到右)
1705262962
1705262963
音节符号无疑是在克里特岛上由原来的表词字产生的。线形文字A和Б的许多符号部分保留着的图画性质和这些符号形式同克里特象形字的相似,证明了这一情况。这种起源决定了如下事实,音节符号的字形结构无论如何不反映这些符号表示的音节的语音成分;正如所有其他的在表词字文字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体系一样,表示带相同辅音或相同元音的音节的符号,没有共同的字形特征。表词字变成音节符号是由于表达专有名词,特别是克里特铭文中常见的城市名称的需要所引起的。
1705262964
1705262965
音节符号的产生大概是经过如下两种途径之一:或者把表示单音节词的表词字改造为音节符号,或者把多音节词的第一个音节的意义固定在表示该词的符号上。
[
上一页 ]
[ :1.7052629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