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64257e+09
1705264257
1705264258 公元前最后几百年在阿拉米-巴利米拉文字的基础上产生了那巴泰文字。这一文字有同样的22个表示辅音的字母,但它的特点是线条呈圆形、纤细,合体字母很多,词首和词末的字母写法不同。最古的铭文大约是公元前100年的;最晚的铭文属公元3—4世纪。最初,那巴泰文字表达阿拉米语。从公元3世纪起,这一文字中出现了阿拉伯词语,从4世纪起(最先在公元328年纳马拉的铭文中)它开始用来表达阿拉伯语。
1705264259
1705264260 公元7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几乎没有越出阿拉伯半岛的范围之外,他们的文化具有地方性质。到7世纪初,处于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各阿拉伯部落在他们的贸易-经济中心——麦加的周围联合起来;阿拉伯半岛日益增加的移民使他们产生了夺取新的领土的意图。7世纪初,麦加出生的穆罕默德(571—632)在伊斯兰教中使这些中央集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趋势加以定形;伊斯兰教有自己崇奉的唯一的神——真主,宣扬圣战——加扎瓦特。7世纪中叶,由伊斯兰教联合起来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穷兵黩武的国家——哈里发国。由于进行了一系列掠夺性的征伐,到8世纪初,哈里发国的版图中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几乎整个中亚、印度西北角、北非以及几乎整个比利牛斯半岛。这个人种上五花八门的国家的中心,最初,在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661—750),是大马士革,然后,在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巴格达成了这个国家的中心。
1705264261
1705264262 还在伊斯兰教形成前时期,阿拉伯文字就开始在那巴泰文字的基础上形成了。最早一批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铭文(扎巴德铭文、哈兰铭文等)属公元6世纪。在阿拉伯人接受伊斯兰教之后(7世纪),产生了两种字形的阿拉伯文——库法文字和乃斯赫文字。库法文字(来自幼发拉底河的库法城名)的字体宽大、棱角分明,通常字母分写,最初这种字形被认为是书写古兰经必用的字形,除此以外,它还广泛用来书写国事的铭文,特别是纪念碑铭文。乃斯赫文字的字形比较斜,呈圆形,连写,它主要用来在软质材料(尤其是莎草纸)上书写文艺和科学作品。
1705264263
1705264264 在哈里发国成立后不久,所有被阿拉伯人征服并被他们强行改宗伊斯兰教的民族那里,阿拉伯语成了占统治地位的语言,而阿拉伯文字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几乎是唯一的文字体系。造成这一情况的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国家范围内,在经济、文化和宗教上被联合在一起之故;《古兰经》被禁止译成其他语言,除阿拉伯文字外禁止用其他文字记录《古兰经》,这种情况也产生了影响。
1705264265
1705264266 从8世纪末期起,哈里发国开始分裂成许多独立的伊斯兰国家。所有这些国家中阿拉伯语和文字仍然占着统治地位,但产生了新的字体。例如10世纪在北非和西班牙,以库法文字为基础形成了“马格里布”图案式字体。10—11世纪,在伊朗,以乃斯赫文字为基础也产生了小型而华丽的字体“塔里克书写体”和“纳斯塔里克连写字体”,比较简便的日常字体“利克阿方形字体”,图案式的标题字体“修留斯书写体”以及其他许多字体(第92图)。
1705264267
1705264268
1705264269
1705264270
1705264271 第92图 阿拉伯文字的某些字形
1705264272
1705264273 从上往下——“迪万尼字体”、“马格里布字体”、“塔里克书写体”和“纳斯塔里克连写字体”
1705264274
1705264275 在产生各种字体的同时,阿拉伯文字内部也进行了改造,尤其是全部字母有所变化,出现了元音符号。
1705264276
1705264277 阿拉伯文字最重要的特点是辅音音素数量很多——约30个(25)。然而在最古的阿拉伯字母表中,正如阿拉米字母表和那巴泰字母表一样,总共有22个辅音字母。此外,由于字母形式简化,某些阿拉伯字母形体相同了,因而字母的总数减到17个。因此在阿拉伯人接受伊斯兰教以后,由于必须保证准确朗读《古兰经》,为了使辅音字母的音值有所区别,于是在这些字母的上面和下面开始打上字母的发音符号——圆点,从一个圆点到三个圆点;例如字母“бa”,下面加一圆点表示辅音б,上面加两个圆点表示辅音m,上面加三个圆点表示辅音c(26)。由于使用这种方式,阿拉伯字母表中字母的数量从17个增加到28个(第93图)。由于加入了字母的发音圆点符号,阿拉伯字母表中的字母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同样形状的字母只有字母读音点的数量和位置上的特点,但它们在字母表中仍彼此排列在一起。
1705264278
1705264279
1705264280
1705264281 阿拉伯文字中元音的表示法并不是一下子就确定下来的。最初,阿拉伯人不表示元音。后来长元音开始按matres lectionis法表示;例如元音ā就用字母“elif”表示,元音用字母waw表示,元音用字ja表示。到8世纪初,为了保证《古兰经》的准确朗读(27)又加入了短元音的表示法。为了做到这点,开始利用为区分辅音字母的音值相同的行上点和行下点。这样做使得阅读和书写经常发生错误。有一段时间曾经以用红色标出用来表示元音的点的方法(与用来区分辅音音值的黑点不同)也无济于事。所以从8世纪起,短辅音不用点表示,而开始用行上和行下的直线和曲线表示。大量的行上和行下符号是阿拉伯文字最突出的字形特点。
1705264282
1705264283 阿拉伯文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非常精致的图案性质。正如前面指出过的,大部分东方文字体系的字形具有图案性质的特点。此外,阿拉伯文字的图案性质还决定于:为了避免偶像崇拜,伊斯兰教指责描绘生物的图形,因此它最初限制了书籍插图的发展;相反,正规书法却作为高尚的艺术而受到鼓励。与阿拉伯文字的精致图案性质相联系的还有:在这一文字中几乎每个字母都有四种形式,这取决于该字母是单独存在还是位于词首、词中间或词末尾(见第93图)。依据字母在词中的位置而使它们具有不同形状的习惯是从那巴泰文字和福音文字进入阿拉伯文字的;但是它在阿拉伯文字中最为发达。许多阿拉伯和波斯的手写书籍的字体特点是极其完美,它们被看作是复杂的艺术图案(插图5)。但同时这也使得阿拉伯文难以阅读出来。
1705264284
1705264285
1705264286
1705264287
1705264288 第93图 阿拉伯文字母表
1705264289
1705264290 所有并入哈里发国版图并接受伊斯兰教的民族都转而采用阿拉伯文字。两支阿拉伯文字体系——东支(阿富汗—巴基斯坦—新疆一支)和西支(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一支)是逐渐形成的;每一支的内部有各民族单独的文字体系,它们的差异比较少(主要是使用字母的发音符号,部分是字形上的)。然而阿拉伯文字对于表示根词干是辅音结构的闪米特诸语来说是很便当的,但对表示其他语言却不方便。因此,过去许多采用阿拉伯文字的各民族现在都转而使用在拉丁文或俄文基础上制订的文字。例如,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采用了拉丁文为基础的文字;阿塞拜疆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以及苏联中亚各共和国和高加索的各民族(见第九章)都采用了俄文为基础的文字。
1705264291
1705264292 虽然阿拉伯文字几乎对所有的民族(除闪米特各国人民以外)都不便当,学习起来十分复杂,但它却有很大的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这种文字易于适应于语言的辅音-音素结构(借助字母的发音符号点和线的系统);书法艺术完美,但同时又不拖延书写过程;阿拉伯文字十分紧凑。由于用行上和行下的符号表示元音,所以阿拉伯文字书写的文句在字母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几乎只占二分之一的地方,书写同一文句的时间也比用拉丁文或俄文书写少得多;字母在词首、词中间和词末尾的形状在阿拉伯文字中的不断变体,这也使得字母的书写更为容易。
1705264293
1705264294 现在,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也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都使用阿拉伯文字。此外,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续使用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创制的文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东非和中非某些黑人国家也继续局部使用在阿拉伯文字基础上创制的文字。现在,全世界总共约有10%的居民使用阿拉伯文字。
1705264295
1705264296 阿拉伯人除了创制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一种文字和发展书法艺术以外,还对文字史做出了两项最大的贡献。第一,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阿拉伯人吸收了印度创造的数字系统,但它却以阿拉伯数字而得名(见第十章)。第二,由于阿拉伯人的介绍,西方各国普遍使用了纸。如果欧洲只是在13世纪才学会了造纸,那么早在8世纪巴格达就已经使用纸了,而在12世纪,摩洛哥已有了近四百家造纸坊。很可能,木刻印刷术也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见第八章)。
1705264297
1705264298 当前,所有各个不同的辅音-音素文字体系中,阿拉伯文字和希伯来文字使用十分广泛,叙利亚文字的某些变体仍然残存。现在总共约有1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各种不同的辅音-音素文字体系。
1705264299
1705264300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348.
1705264301
1705264302 (2) 文字同宗教教义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这是封建时代的一大特点,因为在封建时代,好斗的教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在各个文化领域中独占统治地位。在更早一些时期,当宗教还没有成为大家必须遵循的国教的时候,以及在较晚的时期,当宗教开始失去其影响和作用的时候(见“结论”第6节),宗教对文字传播的作用则要小得多。
1705264303
1705264304 (3) Я.Б.什尼采尔.论反向文字和闪米特及印欧各民族文字的不同行向(О зepкaльнoм nucьмe u paзлuчнoм нanpaвлeнuu cmpoкu в nucьмe ceмumuчecкux u uндoeвpaneйcкux нapoдoв).基辅,1898.
1705264305
1705264306 (4) А.E.克里木斯基.闪米特诸语和民族(Ceмumcкue языкu u нapoды):第1册.圣彼得堡,1903;闪米特铭文汇编(Corpus inscriptionum semiticarum).巴黎,1867.
[ 上一页 ]  [ :1.7052642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