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86604
以上研究还评估了另外两种贴在肥皂和洗手液上的标语牌的作用,它们都不是为了提醒医生对患者安全的承诺(“抹上清洁液,洗干净双手”和“保持手部卫生能保护患者免于感染疾病”),也都对肥皂和洗手液的使用量没有任何作用。
1705286605
1705286606
医生的另一项过失和过量开具抗生素处方有关。过量使用抗生素在美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年会导致23 000名患者死亡。和洗手的例子一样,几种旨在减少该问题的策略(如培训、电子提醒和现金奖励)都收效甚微。但有一群医学研究者在解决此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们对洛杉矶一组门诊诊所的医生运用了以承诺为中心的方法。医生在诊室里贴了一张展示周期为几个星期的海报。一半医生诊室中的海报为患者提供了有关使用抗生素的标准信息。另一半医生诊室中的海报里除了标准信息,还包括医生的照片,以及他对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签名保证信。接下来的统计表明,每天看到标准内容海报的医生,开出的不恰当抗生素处方增加了21%。而面对海报不断提醒其承诺过减少这一问题的医生,开出的不恰当处方减少了27%。
1705286607
1705286608
提醒当事人想起自己已经做出的承诺,还有一点好处。人们不光恢复了承诺,似乎还通过增强相关的自我形象,巩固了承诺。跟从前采取过环保行动但未得到承诺提醒的消费者相比,得到承诺提醒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更具环保意识,并有更大可能在购买灯泡、纸巾、除臭剂和洗涤剂等同类产品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版本。因此,要求人们回想之前的环保承诺,不仅能激发其做出与之前行为一致的后续反应,还强化了其“环保主义者”的自我形象。
1705286609
1705286611
如何防范
1705286612
1705286613
作家爱默生说过一句经常为后人引用的话:“一致性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这么说可能让人很费解,因为放眼周围,内在一致性显然是逻辑性强、智力高者的标志,而缺乏一致性则是知识零散、所学有限者的特征。那爱默生又为什么会认为一致性是头脑狭隘之人的特征呢?他指的到底是什么呢?回头看看他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其著作《自立》就能明白,问题不在爱默生,而在于这句话流传开来的版本。他实际上写的是:“愚蠢的一致性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岁月侵蚀了他原本准确的断言,把它的意思变得完全不同甚至完全错误了。
1705286614
1705286615
但我们绝不应该忽视“一致性”和“愚蠢的一致性”二者的区别。据我所知,要对抗结合了承诺与一致原则的影响力武器,唯一有效的防御措施是思想上的觉悟:尽管保持一致一般而言是好的,甚至十分关键,但我们必须避免愚蠢的死脑筋。我们必须警惕不假思索地自动保持一致的反应,因为有些耍花招的人正想利用它牟利呢。
1705286616
1705286617
不过,由于大多时候自动保持一致都能让我们做出恰当又合算的行为,所以,我们在生活里不可能彻底摆脱它,否则可就坏事儿了。想想看,要是我们不能依照从前的想法和行为顺理成章地做事,而是每次碰到新行动就要停下来想想它有什么好处,我们恐怕一辈子也做不成什么重要的事。机械地保持一致尽管存在风险,但我们还是离不开它。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明白这种一致性有可能让人做出错误的选择。有两种独立的不同信号能给我们提示,面对其中任何一种信号,我们的身体都会有不同的部位会做出反应。
1705286618
1705286619
READER’S REPORT | 读者报告
1705286620
1705286621
致西奥迪尼先生:
1705286622
1705286623
我写信给您是想讲一件事。在这件事里,一致性原则逼得我做了一个我一般不会那么做的决定。我去了一家购物中心的美食街,打算买一小杯可乐。
1705286624
1705286625
“请给我一杯可乐。”我对售货员说。
1705286626
1705286627
“中杯还是大杯?”他一边给另一位顾客结账,一边问。
1705286628
1705286629
“我已经吃饱了。不可能一口气喝完一大杯可乐。”我心想。“中杯。”我自信地边说边递上了信用卡。
1705286630
1705286631
“哎呀,对不起,”售货员好像真的犯了个口误似的,“小杯还是中杯来着?”
1705286632
1705286633
“哦,中杯。”我按照一致性原则说,接着拿起饮料走开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我还是买了两种选项里较大的那一杯。
1705286634
1705286635
我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为了和之前说的一致,我脱口而出地说要“中杯”,压根没有处理迎面而来的新信息。
1705286636
1705286637
愚蠢的一致性绝对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
1705286638
1705286639
印度新德里的这名大学生:
1705286640
1705286641
碰到这种情况,你居然认为是自己心灵渺小,对自己未免太过苛刻。面对选择,人在匆忙中无法深入思考,机械地追求一致是很正常的。
1705286642
1705286643
在此我必须指出,哪怕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些引言,在时间的流逝中也曾遭到篡改,意义大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圣经》中并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而说的是“对金钱的热爱是万恶之源”。为了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我应该指出,爱默生的引言比我说的更长一些,而且更具文学性。它的全文是:“愚蠢的一致性是渺小的心灵上的恶鬼,受到小政客、小哲学家和小牧师的顶礼膜拜。”
1705286644
1705286645
肠胃信号
1705286646
1705286647
第一种信号很容易识别。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中了套、被迫遵从了一个并不想答应的要求时,我们的胃就会警铃大作。这种状况我碰到好几百回了。在我还没开始研究顺从技巧之前,有年夏天发生了一件特别令我难忘的事。
1705286648
1705286649
那天傍晚,门铃响了,我打开门,看到一个穿着短裤和吊带衫的漂亮姑娘。尽管如此,我还是注意到她带着笔记本,她是想要我参加一项调查。因为想给她留下个好印象,我答应了。我承认,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光辉,我在回答问题时对实际情况稍微做了点夸张。我们的谈话如下:
1705286650
1705286651
漂亮姑娘:您好!我正在调查城市居民的娱乐习惯,不知您能否回答我几个问题?
1705286652
1705286653
西奥迪尼:请进。
[
上一页 ]
[ :1.7052866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