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04354e+09
1705304354 对于辩论队员来说,一以贯之的逻辑推理和逻辑分析的能力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场上辩论,什么叫反应快,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对方的逻辑关系,我一直开玩笑说,在场上,要求像一台一秒钟能运算几百万次的大规模计算机,这样才能反应过来。同时,抓住对方的逻辑缺口,予以攻击,叫作“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在逻辑上没有把握住对方的设计,这个“七寸”是打不到的,打不到就打不狠,打不死。场下的逻辑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关键还是队员个人的逻辑能力。真要练习辩论的话,就要多练自己的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过,逻辑能力又不是孤立的,与一个人的总体素养休戚相关。
1705304355
1705304356 四 幽默之竞
1705304357
1705304358 辩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或者说新加坡这种形式的辩论,要求人们在辩论中有较敏感的幽默神经。辩论,一是要说理,要“理”来“理”去,二是要有说服力,征服评判,征服听众,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幽默,要“幽”来“幽”去。在辩论中,有没有幽默,大不一样。幽默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以鲜明地表达你的观点,可以使大家在一种舒畅的心情中认同你的观点;二是可以营造场上的气氛,获得优势,使观众倾向于自己这一方;三是可以给对方产生压力,一旦一个幽默发生了效应,场内的气氛就会转化,转化到对我方有利的一边来,这样对方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般来说,在场上,队员经常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对方在幽默方面得到的掌声超过了自己,就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就会觉得整个士气有所低落,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很可能就会打不起精神来;四是可以给自己一方鼓劲,如果在辩论中有不少幽默获得了效果,自己的情绪也会高涨,会越战越勇,越战越精。一般在辩论中,大家均是力图运用幽默的。198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种战术称为“幽默炸弹”。每次上场,个人均要带一些“幽默炸弹”,来轮番“轰炸”。
1705304359
1705304360 这次辩论中,应该说,队员在幽默战术的运用上是成功的,大家的幽默神经是灵敏的。在场上,往往能在这个方面取得主动,赢得场上的观众。观众往往被队员的幽默所征服。
1705304361
1705304362 他们说的一些话,可以说非常精彩:
1705304363
1705304364 复旦三辩: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倡导和鼓励的,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呢?(掌声、笑声)(第三场陈词)
1705304365
1705304366 复旦四辩: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吗?(掌声、笑声)(第二场自由辩论)
1705304367
1705304368 复旦一辩:要知道医学这个狭小的概念是装不下艾滋病这个“世纪恶魔”的,对方辩友,请千万不要让大象在茶杯里洗澡。(第二场陈词)
1705304369
1705304370 复旦二辩:在医院里发现的就都是医学问题吗?在医院捡到别人丢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成了医学问题喽?(掌声、笑声)(第二场自由辩论)
1705304371
1705304372 幽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书都谈幽默,似乎有许多的理论,但是从书本上学到幽默的人是很少的。幽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我总觉得,幽默是来自人对一种事物的高超的把握,是对一种知识的随心所欲的驾驭,是对一种材料的透彻的认识。只有你觉得自己在一个方面的把握绝对高于对方的把握,你就有了幽默的可能。另外,幽默要与一定的场景结合起来,要了解人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历史、社会、文化、风土、时事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时可以取材于大家熟悉的事情,如地名、歌名、人名或者什么掌故、材料等等。如:
1705304373
1705304374 复旦四辩: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的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做一个潇洒的“吻别”呢?(掌声、笑声)(第三场陈词)
1705304375
1705304376 这里取了著名的香港歌星张学友的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更深一层的背景是:在第三场比赛开始的时候,台湾大学队的四辩在试音的时候,提出要给大家唱一首《吻别》,也是为了拉一点观众,或者说做“秀”吧。但是,主持人说时间不够,没有让他唱。这里我方四辩运用了对方想要告诉大家的一个意境来做这个幽默,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熟悉的东西,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1705304377
1705304378 复旦三辩:日本可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金丸信呢?终究未能取信于民。(掌声,笑声)(第一场陈词)
1705304379
1705304380 这里运用了时事中的材料,也正好是日本政坛风云震惊世界的时候,大家均很熟悉,但对日本政治中这些现象感到不可谓不了解,报纸上也渲染得厉害。讲了以后,大家有一种共鸣。再加上巧妙地把日本政治家的名字中的字用谐音与政治丑闻联系起来,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还可以这样来玩文字游戏。另外,深层的历史背景是:东南亚国家对日本感情上有障碍,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给东南亚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谈谈日本的弊端容易赢得观众。88年时,我方在反驳对方赞扬日本的论述时,也曾说过:“日本不仅没有抵御西方歪风,反而带来了东洋歪风。”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705304381
1705304382 复旦二辩: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十年前吃过一碗“莫莫咂咂”吗?(笑声,掌声)(第三场自由辩论)
1705304383
1705304384 “莫莫咂咂”是一种马来西亚的食品。我方队员过去也不知道,也是这一次在新加坡广播局的招待会上才知道的。在这里一用,效果当然比说吃一碗面或吃一碗山西泡馍要好得多,因为当地的听众熟悉这个名称,否则不会有效果。88年决赛时几次效果比较好的幽默,也与这种方法有关:如说不能把儒家思想当做正红花油乱涂乱抹,说要等到乌节路上的“彩装少年”变成“彩装老年”才抵御西方歪风,说不能驾驶着秦朝的铜车马走上薛尔斯桥等等。这些也是容易产生幽默的地方。
1705304385
1705304386 在场上比赛的时候,大家均会积极地使用幽默战术,因为这不是一个秘密武器,所有的队都知道这一点,都会在这个方面下功夫。遇到对方的“幽默炸弹”轰炸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一个大大棘手的问题。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能退缩,退缩肯定会失去优势。只有进攻,最好的进攻就是以幽默对幽默,比他还幽默。当然,这对队员的要求就高得多了。这里已经不是一种静态的幽默,而是一种动态的幽默,要有准备,更重要的是要有临场的机智和反应。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辩论场上,这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是用得上的,在幽默之竞上,尤其用得上。我方在这一次辩论中,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1705304387
1705304388 台大三辩:照对方辩友那样说的话,人性本恶,我们要教育干什么?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早就不成立了,应该是“师傅领进门,教鞭跟你一辈子”了。(笑声,掌声)
1705304389
1705304390 复旦三辩:按照对方辩友的这种逻辑,那么教化应该是非常容易的,每个人都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了。(掌声,笑声)(第三场自由辩论)
1705304391
1705304392 剑桥三辩:我方的观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
1705304393
1705304394 复旦二辩: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判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第一场自由辩论)
1705304395
1705304396 幽默也要有一定的格调,特别是在一个知识和理论气氛很浓的辩论场上。如果举的例子不雅,太俗,反而没有效果,甚至会产生反效果,我想起有一次在辩论场下发生的事情。在与剑桥大学队辩论完之后,他们邀请一些队员一起喝咖啡,各大学的队员去了不少。席间大家做游戏,开始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讲笑话。台湾大学队的一名队员讲了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用一般人眼光来看也觉是庸俗的笑话,我觉得现在写下来都不够雅观。本来是想博得一点笑声的,但是在他情绪饱满地讲完之后,本以为会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但是场面上是鸦雀无声,大家都觉得太俗,这样的“荤故事”在一般场合下都不合适,不要说在公共场合。结果,他很窘迫,还是他们的教练帮他解了围。这样的幽默不但没效果,反而有反作用。所以,幽默也有一个格调的问题。
1705304397
1705304398 幽默是一个辩手素质的表现。但是幽默是一种最难以掌握的本事。幽默能不能准备?还是可以准备的,因为我们有一个辩题,也有对辩论的环境的认识,同时有对对方可能的立论的分析和判断。这样的话,有相当的材料是可以在准备中加工的。对材料的加工十分关键,有没有幽默感是加工材料的关键。可以说,很多材料关键在于加工,同样的材料,没有幽默感的话,是加工不出“幽默炸弹”来的。88年的时候,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加工,如对孔子说的“父母在,不远游”,加工成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就来不了新加坡了,还谈什么辩论抵御西方歪风。在这次辩论中,我方也有不少精巧的加工,如我方四辩指出对方还没有论证过如果温而不饱怎么办,紧接着说减肥中心按照对方的逻辑要变成拳击场了。效果不错。同样的几个日本政治家的名字,如何加工才能有幽默感就有讲究了。在辩论艾滋病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方三辩说到大量的艾滋病患者死于非命,连安乐死都没有享受到,这里之所以出效果,是因为安乐死是前一天台湾大学和马来亚大学辩论的题目。材料加工的重要性,不能忽略。我一直记得张谦在模拟赛中说的一段话,可以说妙趣横生。他说: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卖军火的个体户,他拿着自己的盾说,没有一个矛能戳穿它,它又拿着自己的矛说,没有一个盾它不能戳穿……。实际上讲的是中国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但是,“卖军火的个体户”,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使这个古老的故事立即充满了幽默。这一类的加工,在准备中是可以好好思量的。
1705304399
1705304400 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辩辞均可以准备的,许多场合要看辩论队员在场上的反应和发挥,这是很不容易的。我方在辩论中,关于李光耀是总理不是总统的反击,关于要给患病的婴儿的母亲进行防艾滋病的教育分析,关于立论要由评判团来决定的反击,均是既有力量又有幽默的反应。应该说场上的反应更加困难一些。
1705304401
1705304402 幽默,不是人人都有的,也不是不能培养的。辩论中的幽默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一蹴而就的本事。我想,一个人的幽默感,最基本的来源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否对多边的世界,对自己不能左右的事务,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对待一切,持一种幽默的态度,是一个人的幽默感生长的基础。在我们这支队伍里,我们慢慢造成了一种浓厚的幽默的生活气氛:从“俞总”、“林副统帅”、“讲(姜)逻辑”、“记(季)理论”、“加(嘉)事实”、“昌(倡)价值”这些绰号,到食物中毒时大家只当是休整放假,住院时当作住有空调的宾馆,酷暑时把训练场当做电风扇展销地,每天切西瓜时都当作是在做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如此等等。我们在生活中所持的态度,会反映在我们的辩论之中,也会反映在我们的其他方面。当然,在辩论中养成的幽默感,如果能反映在我们以后长久的生活中,那就大有收益了。
1705304403
[ 上一页 ]  [ :1.7053043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