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16133
[12] 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
1705316134
1705316135
[13] 刘晗.布什力推“新帝国”理想下的语言战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111.
1705316136
1705316137
[14]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705316138
1705316139
[15] 《史记·陈杞世家》:“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1705316140
1705316141
[16] 杞国是夏王室的后裔。商灭夏之后,将夏王室的部分成员迁到杞(今河南省杞县),杞国正式建立,但其间或断或续。周灭商之后,又把杞国的后裔找来,让它重新建国。复国以后,杞国先是由于受到周围的宋、淮夷、徐等国的打击,被迫东迁到株国(即“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暂居,接着迁到平阳(属于鲁国,今山东省新泰市一带)定居。由于夹在齐鲁之间,杞国又受尽两国的欺凌,先后迁到缘陵(属于齐国,今山东省昌乐县附近)、淳于国(今山东省安丘市附近)。到了战国早期(公元前445年),杞国终于早早地被楚国吞并了。
1705316142
1705316143
1705316144
1705316145
1705316147
第二语言习得通论 第五章 二语语用能力习得
1705316148
1705316149
我们知道,二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母语者水平,或者“类母语水平”,也就是能够像目的语的母语者那样使用该语言。
1705316150
1705316151
现实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二语水平,一般首先引起关注的是他说话的流利度和发音的准确性。如果两者都不错,那就可以赞为“说一口流利的某语”了。
1705316152
1705316153
二语水平也可以通过测试来认定。如果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得到高分,或者语音、词汇、语法诸要素都符合规范,那就可以说获得了“全面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达到母语者水平,称得上“精通”了。二语习得研究中对于那些“善学者”、“成功者”的认定,一般也是这样进行的。
1705316154
1705316155
不过,这样一些测试,获得的是有关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符号系统掌握程度的数据,却未必能够有效反映其在实际交际场合的使用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对语言符号系统的熟练掌握,并不暗示着他对该系统的得体使用。这种能够得体使用的能力,就是二语语用能力。
1705316156
1705316157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中国人听到别人用英语赞美自己时,他的回应是表示感谢(如“Thanks!”),表示否定(如“No,no,no!”),还是不予口头回应(如仅仅示以微笑)?艾利斯(Ellis,1997)曾指出:“在美国,一次赞美通常需要有一个回应,而没能做出回应,则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社会语言学方面的错误。还有,在美国英语中,对赞美的回应通常是煞费苦心的,包括站在讲话者立场上的通过做出某种相反的评论来降低赞美程度的某种努力。但是,二语学习者却有不同的表现。有时他们根本没能回应一个赞美,有时又说出毫无修饰的回应,例如,‘Thank you爷。”
1705316158
1705316159
有一次,笔者在与一位国外朋友聊天时听到这样一个事例。近年来,赴英语国家留学的中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在当地的食宿一般都采用“家庭寄宿”(homestay)的方式。这些小留学生往往英语都不错,但就是“不会说话”。例如,他们的寄宿家庭“妈妈”抱怨道,这些孩子居然会直截了当地要求她们“wash the plates.”。这些“粗鲁无礼”的要求经常令对方惊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她们也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至于当场发作,但心里毕竟也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人怎么不讲礼貌的?
1705316160
1705316161
赛诺兹(Cenoz,2003)也提到同样的例子:一个英语学习者在与一个讲英语的家庭一起吃晚饭时,可能说“Pass me the water,please.”(请把水递给我),而不是使用诸如“Could you…?”或“Would you mind…?”那样更合适的表达法。
1705316162
1705316163
除了以上这些“不礼貌”的例子,相反的“太客气”的现象同样存在。假如我们把上面的英语例子转换成汉语,那么也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一个汉语学习者在与一个讲汉语的家庭一起吃晚饭时,可能说“你能把水递给我吗?”或“你介意把水递给我吗?”,而不是使用诸如“请把水递给我”那样更合适的表达法。
1705316164
1705316165
当然,有时“太客气”会比“不礼貌”更安全,有道是“礼多人不怪”。不过,频繁的“太客气”,也会令人厌烦,甚至引起误解。这些对二语的不当使用,就叫“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1705316166
1705316167
赛诺兹(Cenoz,2003)指出:“语用失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失误,因为这不是对话者可以轻易识别的,他们可能判断说话者不礼貌或不合作,或者把这种语用偏误归因于说话者的个性。而且,语用失误不仅常见于目的语水平低的学生中,也常见于对语法和词汇要素掌握得很好的高级语言学习者中。”
1705316168
1705316169
因此,对二语语用能力习得的研究,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一些讨论。
1705316170
1705316171
1705316172
1705316173
1705316175
第二语言习得通论 5.1 语言能力与交际语言能力
1705316176
1705316177
5.1.1 语言能力
1705316178
1705316179
我们知道,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Saussure)采用二分法,把人类的语言行为(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个方面,前者是一个抽象的语言符号系统,后者是语言的具体运用。
1705316180
1705316181
乔姆斯基(Chomsky)的心智主义语言学理论也采用二分法,把人类的语言行为分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表现”(performance,又译“行为”、“运用”)两个方面,前者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之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即在人脑中内化的关于语言的规则系统的知识;后者是语言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使用,大致相当于索绪尔(Saussure)的“言语”。
1705316182
[
上一页 ]
[ :1.7053161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