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49175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我国山东省全部以及陕、晋、冀、吉全部和黑、辽大部,内蒙古的最北部均属于此种气候。年积温介于16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28~8℃,夏季平均气温大多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作物熟制一般为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温带水果(如苹果)等。
1705349176
1705349177
(4)温带大陆性气候
1705349178
1705349179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草原气候以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我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集中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包括内蒙古的大部和新疆的大部。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气候呈极端大陆性。(5)高原山地气候
1705349180
1705349181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盛产青稞等作物。
1705349182
1705349183
1705349184
1705349185
1705349186
中国黑龙江雪乡风光
1705349187
1705349188
气候的大陆性强
1705349189
1705349190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主要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最热与最冷的月份分别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下半年等。
1705349191
1705349192
鲜明的冬季严寒、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使我国气温的年较差远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且高纬地区明显高于低纬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全国平均6~14℃。内陆地区日较差更大,淮河、秦岭和川西、滇东以北以西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大于10℃。“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正是西北地区典型大陆性气候的真实写照。绝大部分地区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除东南部外,全国大部分区域春温高于秋温。多数地方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5%~98%。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增强,淮河、秦岭、川西山地、喜马拉雅山连线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
1705349193
1705349195
1705349196
我国进入冬季,正值太阳直射南半球之时,而此时处于北半球的我国,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高度越低,白昼越短,地面获得的光热就越少,气温也就越低。同时,季风气候显著的我国在冬季接受的是从蒙古—西伯利亚高寒地区吹来的西北季风,南下时加剧了北方的寒冷。而此刻,我国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又对南下的冬季风起着阻挡作用,致使山的南部气温较高,山的北部气温较低。
1705349197
1705349198
所以,综合所有因素,我国冬季的气温南北温差大、南暖北寒。黑龙江最北端的温度在零下32℃以下,而海南却达16℃,南北相差近50℃。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秦淮线以南在0℃以上,秦淮线以北在0℃以下,因此,秦淮线也是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705349199
1705349200
1705349201
1705349202
1705349203
1705349204
1705349205
1705349206
天山风光
1705349207
1705349208
夏季气温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1705349209
1705349210
青藏高原、天山等地,由于地势极高,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即使在夏季,此处的气温也不高。而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其他地方则不然。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且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上,大陆的增温速度远远大于海洋。所以气温骤增,全国普遍高温。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照也就越长,北方得到的太阳光热与南方相比差别不大。同时,受夏季风的影响,南方雨季长,晴天少,太阳辐射量减少,而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增加。黑龙江最北为16℃,海南为28℃,南北相差仅12℃。所以,南北温差不大。
1705349211
1705349212
1705349213
1705349214
1705349216
美丽中国 中国的降水分布
1705349217
1705349218
降水,是气候特征的另一个因子。所谓降水,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雾、露和雾凇等,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指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雨凇等,又称为垂直降水。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指第二种——垂直降水。我国的降水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
1705349219
1705349220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1705349221
1705349222
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基于两个因素:首先,东南部濒临海洋,夏季风从东南沿海登陆,深受夏季风影响的东南部自然降水量丰富。而我国的西北部,深处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且沿途地形复杂多变,水汽一路走一路散失,到达西北部时已所剩无几,故降水量较少。其次,冬季风由西北内陆进入我国境内,吹陆风的这支风带来的水汽少,沿途的降水量也不会太多。综合以上两个因素,一年之中,东南沿海的年降水量总体比西北内陆的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
1705349223
1705349224
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
上一页 ]
[ :1.7053491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