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58079
例如成都至九寨沟的九环线和北川到茂县的茂北公路均在岷山中穿行,将山系中的大熊猫种群分隔成三个分离的大斑块。著名的318国道翻山越岭,将西藏地区和祖国腹地连为一体,却也阻断了邛崃山和大相岭之间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连接成都与昆明的成昆高速,以地质条件复杂而著称的成昆铁路……这一条条道路均是地区交通的命脉,在地方发展、地域连通,甚至边疆安全上,都可谓功勋卓著。但与此同时,它们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不容小觑。
1705358080
1705358081
不过,采伐也好,道路也罢,这都不是最强烈的影响因素。在干扰强度最大的前5项中,当地人的生产活动独占3席[3]。其中,放牧成为干扰强度最大的人类活动。实际上,适度放牧对栖息地的扰动并不强烈,但随着放牧强度不断提高、放牧范围肆意扩张,竹林等植被日益退化,林地甚至变为荒山、灌丛,大熊猫便无法继续生存。
1705358082
1705358083
此外还有生产、传输电力的水电站和输电线,开采矿产资源的矿山,供人休闲娱乐的景区,等等,也会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影响。尽管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轻微,但日积月累,它们与栖息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不可忽视。
1705358084
1705358085
1705358086
1705358087
1705358088
大渡河四川泸定段/摄影 曹铁
1705358089
1705358090
河谷下侧是318国道,山上为形似巨手的乡村公路。河谷与人类修筑的公路,都可成为阻断大熊猫种群间交流的因素。
1705358091
1705358092
幸运的是,人们没有对此置之不理。
1705358093
1705358094
1963年,在四川汶川县卧龙、天全县喇叭河、平武县王朗、南坪县白河,首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得以建立。50多年过去,全国共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个,保护了超过70%的野生大熊猫。而对于那些由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来说,这些生机勃勃的保护地,将是它们回归自然时的新家园。
1705358095
1705358096
但遗憾的是,仍有超过40%的大熊猫栖息地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另外,由于保护区的外围区仍可进行科研教育、参观游览,甚至生产活动,相邻保护区之间的隔离依然无法避免。
1705358097
1705358098
除此之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在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还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近100个保护地,这些区域互相重叠,管理交叉。以九寨沟为例,这里曾同时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名号,堪称“九龙治水”。
1705358099
1705358100
自然的屏障加上人类的干扰,令这片土地逐渐“支离破碎”。人们虽付诸努力,似乎尚未能治其根本。这片万千生灵的家园,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1705358101
1705358102
1705358103
1705358104
1705358105
大熊猫野化放归/摄影 宋心强·西南山地
1705358106
1705358107
将圈养的大熊猫野化放归,有助于提升大熊猫野外种群的长期续存能力。图为2018年经过半野化过渡训练的大熊猫“和雨”和“星辰”被放归到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1705358108
1705358109
叁 命运的曙光
1705358110
1705358111
2017年8月,在千呼万唤之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年)》正式发布。作为全国10个国家公园的试点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为这片土地的命运带来一丝新的曙光。
1705358112
1705358113
然而,国家公园的建立,绝非换块牌子那么简单。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个过程必须经历一次彻底的变革,人类造成的种种影响也必须一一得到解决。
1705358114
1705358115
1705358116
1705358117
1705358118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
1705358119
1705358120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中段的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鞍子河是邛崃山系大熊猫种群交流的关键通道和连接纽带。
1705358121
1705358122
首先,面对保护区的分隔和覆盖范围的空白,需要一场覆盖范围的升级。在原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大熊猫国家公园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遗产地等共计7类82个自然保护地连接成片,共同组成一个跨越3个省份、涵盖5个片区、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的庞大园区。这意味着,过去未纳入保护区的地带将逐渐得到填补和连通,栖息于此的万物生灵也将得到一片完整、连续的家园。为之“代言”的大熊猫,如同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庇护着同一区域内的其他物种。
1705358123
1705358124
但保护面积的扩大尚不足以解决道路、电力等大型工程带来的影响,一场管理方式的升级势在必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以前,为了更好地保护栖息地的完整性,众多工程不得不经历改建和升级。2013年10月,被暂缓一年的成兰铁路以改穿隧道的方案重新开工,以避免铁路直接穿过岷山之中的大熊猫栖息地。2017年年底,成都—九寨沟线上的黄土梁隧道竣工,此后从绵阳去往九寨沟的车辆无须再绕行山顶,不仅避开了积雪结冰的危险路段,也为岷山北部的大熊猫的迁移留下珍贵的生命廊道。
1705358125
1705358126
国家公园建立后,原本交织重叠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一系列名号将成为历史,改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终结“九龙治水”的局面。类似的跨区域大型工程,将能得到更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1705358127
1705358128
最后,若要减少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对其产生的显著影响,还需一次理念的升级。目前,仅在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仍有近6万当地居民。这里也是他们世代生活、无法抛弃的家园,若不进行移民搬迁,他们就必须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式,以与这片土地共同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开始从事养蜂、旅游、教育行业,或是加入巡山护林的队伍。这些改变不仅减小了传统放牧、采集和耕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
[
上一页 ]
[ :1.7053580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