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58441e+09
1705358441 2020年7月遭洪水围困的鄂州观音阁/摄影 冯光柳
1705358442
1705358443 鄂州观音阁有“万里长江第一阁”之誉,矗立在湖北鄂州的长江龙蟠矶之上,始建于元代。每年汛期,观音阁的大部分会没入水中。汛期一过,则显露出全貌。
1705358444
1705358445 [1]以上数据仅包含直接死亡人数,近代因洪灾造成的饥荒、瘟疫死亡人口更是不计其数。
1705358446
1705358447
1705358448
1705358449
1705358450 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 壹 堤防
1705358451
1705358452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容纳百川东流入海,按地形大致可分为7个区域。
1705358453
1705358454
1705358455
1705358456
1705358457 长江流域水系、地形图
1705358458
1705358459 最西端的源头地区,地形相对平坦,高寒少雨,河水往往肆意横流。这里多为荒无人烟之地,洪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小。横断山区和秦巴—武陵山区山高谷深,洪水受地形束缚,难以漫流,危害较小。四川盆地虽然汇聚四方来水,但由于地势抬升,长江下切较深,洪水威胁只限于沿江少数地区。
1705358460
1705358461 最东端的长江下游地区,自江西湖口到入海口,没有大的支流汇入,且江阔水深,东临东海,洪水容易下泄。这一段的洪水主要来自中上游,而非本地,因此紧邻中游的安徽江段最易受影响。
1705358462
1705358463 相较之下,江汉—洞庭盆地和鄱阳湖盆地腹地,是长江沿线饱受洪水之苦的最主要地区。两地地势低洼,前者海拔普遍在20到40米,后者则为10到30米,四周群山环绕,大小河流纷纷向中心汇聚。河水与泥沙在此冲积出肥沃的土地,明清以来得到大规模开发,人口稠密。盆地内部地势平缓,水流易于壅塞。每到汛期,上游洪水、本地降雨和下游顶托的水流,迅速推高盆地内长江干流与支流的水位。加上膨胀的人口大量围湖造田,许多可以调蓄洪水的湖泊快速萎缩,甚至消失,洪水无处宣泄,最终酿成巨大水灾。
1705358464
1705358465 面对洪水,早在东晋时,长江中游的人们就开始在长江两岸筑起堤防,作为抵御洪水的基础防线。堤防束缚了水流,但也阻碍了泥沙溢出河道,大量泥沙在河道内淤积,抬高河床。人们不得不相应加高堤防,江河水位也被进一步抬升,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1705358466
1705358467 在早期,受工程建造能力限制,许多堤防并不牢靠,每到汛期屡屡溃口,汹涌的洪水撕开大堤,冲刷地表,常形成深达数米的深潭和水道。溃口留下的痕迹,甚至历经百年也不会消失。经溃口而入的洪水肆意横流,泛滥成灾,所到之处房倒田毁,惨绝人寰。
1705358468
1705358469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历了1954年和1998年的大洪水后,我们全面加固和扩建了原有堤防,形成了长约64000千米的堤防体系。
1705358470
1705358471 这个堤防体系包括长江干堤,汉江、湘江、赣江等支流堤防,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堤防,以及城市堤防。在地域分布上,又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省份的堤防最长。
1705358472
1705358473 在江汉—洞庭盆地和鄱阳湖盆地腹地,很多堤防高于城镇和乡村,往往是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它们守护着广阔的平原和大小城镇。以著名的长江荆江河段为例,它在平原上肆意蜿蜒,流经荆州城区时,水位常超过40米,1998年大洪水时甚至达到45.22米,而堤内荆州城区的高程大多不足35米。正所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道牢固的堤防,就成了当地的生命防线。
1705358474
1705358475
1705358476
1705358477
1705358478 云雾中的荆州长江两岸/摄影 邓双
1705358479
1705358480 堤防是荆州长江两岸的重要安全保障。早在东晋时期,桓温在荆州江陵城西北至城东南修建的护城堤“金堤”,是已有记载中最早的荆江堤防。历史上,随着荆江的淤塞越发严重,该堤曾多次溃决,大堤也不断被重新加固、加高、延长。
1705358481
1705358482
1705358483
1705358484
1705358485 下荆江河道演变示意
1705358486
1705358487 卫星影像来源:Sentinel- 2,拍摄日期为2017年5月18日。
1705358488
1705358489 防洪大堤的高度由堤防的“设计水位”决定,设计水位通常会根据河流的历史水文条件、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所能保证自身安全运行的水位则称为“保证水位”,一般为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根据大堤的重要性等情况,堤顶还要超过设计水位1到2.5米,以防极端情况下水流溢出。大堤由近似梯形的人工填土筑成,由于地基或堤身可能存在沙、砾等透水层,因此部分大堤嵌入了防渗墙,以防管涌、溃决的发生。
1705358490
[ 上一页 ]  [ :1.705358441e+09 ]  [ 下一页 ]